什么是好医生?近日在中南大学第二届“湘雅名医”颁奖会上,获得“湘雅名医”称号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名医方小玲的理解是:名医除了良好的技术,还需要关爱病人和医患间良好沟通。怎么把学生培养成名医?长沙医学院也有自己的理解:近日记者在长沙医学院本科生的课单上看到了—门必修课——“人际交往与医患沟通”。作为主授该科的老师,长沙医学院的周毅教授表示,医患沟通的能力与医生的专业素养、道德水准一样,三者应皆为医生的职业素养,“医生掌握医患沟通的能力与其他专业素养一样,是要在学院中就涉及的,而不应该在走出校园,当了医生之后还在这方面留下空白”。
现状
医患关系困扰学子职业选择
去年全国发生多起病人杀害医生的暴力事件,引发了全社会对医患关系深层原因的讨论,也让不少医务工作者叹息,不让自己的孩子学医。
“大四起实习,几乎全部时间都在医院,没几个月,耳闻目睹的医患纠纷就有七八起,虽然大多数情况并不是十分严重,我自己也没有和患者发生实质性的冲突,但还是感觉五味杂陈,碰到有病人很情绪化的指责,心里很恼火……”在长沙就读医学专业的大四学生文哲这样述说自己的烦恼。
“医生责任重大,技术要不断更新,永远要不断学习。”在长沙一家市级三甲医院耳鼻喉科做主治医生的张盛告诉记者,最困扰他的是病人的要求与技术达不到之间的矛盾和“服务好每个病人”与“服务好所有病人”质与量的冲突。
在接受记者调查采访时,所有被采访对象均表示,除去目前国内紧张的医患关系,平心而论,医生还是一门较好的职业,职业荣誉度和成就感都很高。
关注
用30多年临床经验教授“人际交往”
目前在媒体行业从事新闻工作的刘成,当年考入武汉大学时学的是口腔医学专业,一年后申请转到了哲学专业。
记者了解到,“转入少,转出多”已成为全国医学院的普遍情况。学得累、压力大,促使医学生转专业的原因也各种各样。此外,在一些“准医生”看来,近年来屡屡出现的医患关系紧张,也成为压垮医学生未来从医意愿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味地要求医生们的专业素养与道德水准,但却几乎从不在医患沟通方面寻求解决之道,也许是医患关系成众矢之的的原因。周毅教授主编的《人际交往与医患沟通》是她总结的30余年的临床经验,她介绍说,这是充分意识到人际交往与医患沟通在医治行为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并结合她本人长期的教学经历而完成的一部教材式专著。
意义
为学生走向医疗岗位提供素养
当“人际交往与医患沟通”成为医学院的必修课,引来不少学子好奇的目光。在具体了解情况之后,学子们对“医患沟通”重要性有了全新的认识。
“怎样获得病人信任、安抚病人情绪、配合好医生做好治疗,确实需要医者有更好的沟通技巧。”长沙医学院基础医学系的大二学子陈剑凌表示,这样的必修课确实值得一修。护理学院大三学子柳郴湘告诉记者,学护理专业的学生,将来主要跟住院病人打交道,必须要谙熟病人心理,同样的内容因为表达方式不同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沟通技巧的学习被我摆在跟专业同样重要的位置。”
“医生的人际交往首要体现在医患之间,有科学研究表明,医生与患者之间建立怎样的关系,甚至可以在医治行为中起到决定性作用,这里医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便体现了出来,正是因为如此,医学院中的这门课程便应运而生了,它为即将走向医疗岗位的医生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素养。”周毅教授表示,她认为交往与沟通呈现的是一个人的综合能力,所以她十分注重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强调完善学生心理和人格,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的创造能力与综合能力开发出来,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