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xcb@smu.edu.cn

联系电话:020-61648099

教学

您现在的位置:

【学习】教育大会深解读:培养劳动精神为孩子幸福奠基!

时间:2018-10-16     编辑:张淼   点击:
新闻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把“劳”字列入全面发展教育理念,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如何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怎样培养劳动精神为孩子幸福奠基?劳动教育如何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光明日报》近期刊发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几位专家的文章,一起来看↓↓↓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育美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卓晴君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党委书记、研究员 徐长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把“劳”字列入全面发展教育理念,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如何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怎样培养劳动精神为孩子幸福奠基?劳动教育如何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光明日报》近期刊发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几位专家的文章,一起来看↓↓↓

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育美

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卓晴君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党委书记、研究员 徐长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把“劳”字列入全面发展教育理念,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了劳动的价值、歌颂了劳动的伟大,指出要加强对广大青少年的劳动教育,多次表明“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创造世界等观点,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点,还站在战略高度,把劳动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中国梦联系起来,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实干才能梦想成真”,拓宽了劳动视野,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劳动思想新范畴。

在这次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建设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这个道路的内涵是什么、怎么走?这个道路的内涵就是他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到的“九个坚持”和“九个要”。“九个坚持”中包含了劳动教育的内容。也就是说,坚持劳动教育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应有之举;是否坚持劳动教育是检验是否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走向的标准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还明确提出了“要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战略任务。无论是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一大批科技创新人才,还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劳动教育都是培养更高水平人才的关键工程。这是由劳动教育的长期性、多维性和融通性的特质所决定的。劳动教育的长期性指的是它是一项永恒的教育。因为劳动伴随着人类始终,它是人类和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有劳动就有劳动教育,它是人一辈子的教育,不是一时一事的教育。劳动教育的多维性指的是它的培养目标的多维,主要有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情感、劳动知识、劳动技能(技术素养)、劳动思维(包括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等七方面的培养目标。劳动教育的融通性指的是它的功能、它与其他四育的关系,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用以下五句话来概括,即“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

如何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史上的第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个要求明确地把德智体美劳作为一个整体予以考虑,揭示了德智体美劳五育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发展规律;这个要求是对人才培养使之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最有力保障。

需要指出的是,以往五育中的德智体美四育都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分别建立教育体系,地方根据实际予以补充调整,但劳动教育体系是空缺的,只有上海、北京、浙江、江苏等地方以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劳动技术教育研究中心和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探索建立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劳动教育体系。为确保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理念的落实,必须从上到下尽快补齐劳动教育体系缺失这块短板。具体措施有: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列入有关法律法规内容;提高全体教育工作者对劳动教育重要战略意义的认识;教育行政部门要恢复分管劳动教育的机构设置;要组织研究建立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劳动教育体系;要明确规定中小学单独设立劳动技术课程及它的设置和课时;要建立健全与劳动教育体系相适应的教师和教研员队伍以及管理制度、实践基地和设备配备标准、评价制度等。

培养劳动精神为孩子幸福奠基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吴安春

劳动托起“中国梦”

当今世界,经济、科技、人才竞争呈白热化趋势,重视劳动教育,让青少年学生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存、学会做事,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的劳动教育时废时兴,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劳动教育缺位成为我国当前教育的严峻现实,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我国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学生不会劳动、轻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从学校来讲,劳动与技术课程经常被占用,师资、场地、经费缺乏,劳动教育无计划、无考核;有的把劳动当惩罚手段,劳动多教育少,忽视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培养。从家庭来讲,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在家庭教育中被忽视,家长往往只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只要学习好,什么都不用干。从社会来讲,一夜暴富、不劳而获的思想有所蔓延,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被淡化。好逸恶劳、看不起劳动、轻视劳动人民的现象客观存在。这与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的根本任务不相符合,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新时代新形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是党和国家的长期方针,把广大中小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方针长期坚持的目标。因此,深刻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和劳动教育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以劳动托起“中国梦”,擘画新时代教育蓝图,对于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劳动创造幸福

劳动教育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是现代教育的主旨之一。习近平总书记说:“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劳动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成就幸福圆满的人生的有效途径。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指出,“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文化幸福的基础”。劳动教育通过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为成就青少年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以劳树德。劳动教育对于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勤俭节约、踏实肯干、意志坚定、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使之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品德修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踏踏实实地磨炼达成。劳动教育对于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以劳增智。劳动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生活生产劳动技能、初步的职业意识、创新创业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劳动教育要在增长青少年的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引导青少年在做中学,学中做,在社会劳动实践中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

以劳强体。劳动可以促进学生强健体魄,形成健康身心和健全人格。劳动教育要引导学生在劳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以劳育美。劳动教育利于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形成以劳育美、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育人模式,促进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审美观,让青少年学生在劳动创造中形成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离不开劳动教育的支撑。要把劳动教育融入劳动课程、校内劳动、校外劳动实践、家务劳动各环节,整体构建起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2018年8月3日教育部联合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规定了劳动教育包括劳动思想观念的教育、劳动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教育,对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内容和路径做出了明确要求。概括起来有四条:

一是劳动课程。劳动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学校劳动课程是实施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意见》要求学校教育义务教育阶段三到九年级要切实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高中阶段要开好通用技术课,要明确并保证课时。地方和学校还可结合实际,在地方和校本课程中加强劳动教育,开设家政、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课程,形成“课程超市”建立多元课程体系。其他学科也要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如在德育、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职业技能的培养,在其他学科教学和相关教育活动中也应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

二是积极组织开展校内劳动。校本课程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如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如普及校园种植,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田”,予以精心呵护,有条件的学校可适当开展养殖。大力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俱乐部活动,进行手工制作、电器维修、班务整理、室内装饰、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劳模报告会、手工劳技展演,提高学生劳动意识。

三是组织校外劳动实践,结合研学旅行、团日队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学工学农、参加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校外劳动课程是实施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意见》要求学校将校外劳动纳入学校教育工作计划,并规定小学、初中、高中每个学段都要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要注意校外劳动实践的实效性,防止流于形式。

四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家务劳动,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引导学生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意见》要求学校安排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布置类似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学生力所能及的家务。家务劳动是实施劳动教育的有效补充,也是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径。

总之,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养人才、造福人民的德基工程之基石,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

劳动教育要顺应社会发展趋势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万作芳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新的综合技能。信息社会,很多工作需要处理复杂的工作情境,需要学生具备复杂能力。不论劳动课程设计,还是中小学实施劳动教育的过程中,都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现状和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趋势,将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等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劳动技能融入劳动教育中。美国经济学家弗兰克·利维着眼于人工智能不断发展的现实,指出计算机和人类各具比较优势,几乎所有按照既定程序操作的工作,计算机都可以完成,这些工作正在越来越多地由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代替人类;留给人类可以完成的是那些需要用复杂的认知去判断、执行的工作,这些工作没有既定的规则可以遵循,需要人类通过密切交流、依据既定情境判断,从而创造性地解决。

劳动教育关系国家命运民族未来。需要从国家命运,民族未来的角度思考劳动教育体系的建构,传承中华民族勤奋进取的优秀文化,在劳动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敬业奉献精神,使劳动教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一脉相承,相伴相行。目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已经出现刘易斯拐点,未来劳动年龄人口将不再增加。这一形势,要求我国劳动人口人力资源的开发应该由过去主要依靠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增加转变为主要依靠劳动年龄人员文化素质的提高。

具体而言,需要将劳动教育贯穿在学校活动的始终,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去。

首先,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劳动教育不是一项简单的教学任务,它需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育规律,制定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渐进的学习体系,精心策划、合理安排,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水平,安排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适切的教育和锻炼。劳动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重视和努力,需要全社会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实现劳动认知与劳动价值的回归,让孩子在劳动中体验生活,收获技能,学会与人交往,锻炼各种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家长和学校需要积极配合,培育孩子的劳动观念,社会要营造尊重劳动者的氛围,形成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劳动光荣的共同的价值观。

其次,单独设课与渗透教学相结合。新课程改革以来,在设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校,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平均每周1课时,是搞不好劳动教育的。应结合各科教学,挖掘蕴含在各科中的劳动教育内容,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形成教育合力,使劳动教育经常化、日常化。

再次,要将劳动教育纳入督导考核体系,加强督导督查。杜绝劳动课只反映在课表上,平时劳动课被语文、数学课或自由活动代替的现象发生,杜绝口头上重视,行动上忽视的现象发生,克服场地紧张,工具不齐的难题。通过学校自身建设、拓展社会资源共建等方式,建立劳动基地、劳技教育中心、素质教育基地、实践教育基地等,使劳动教育逐渐走上常态化发展的轨道。

最新文章

南医人

更多>>

【教师节】郑磊:尽心尽力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郑磊,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检验医学科主任。作为一名高教教师,郑磊以高尚的师德师风、精湛的业务能力和满腔的教育热情,孜孜不倦地培育着一届届医学人才,尽心尽力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方面,郑磊担任第一临床医学院实验诊断学等课程教学任务,近一年来,授课人数达 1961人次,总学时达774小时;临床接收规培生25人,实习生20人,进修生51人。作为第一指导老师共培养硕士6...

【更多】

【援藏】第三附属医院程亮:践行援藏初心 扛起医者担当

图为程亮(右一)手把手指导当地医生开展脊柱内镜手术。(图片由程亮提供)在林芝市人民医院开展援藏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累计开展约200台脊柱微创手术;累计开展30余项新技术新项目,并在全区范围内率先开展自治区首例颈椎内镜和自治区首例胸椎内镜手术;……2023年8月,带着对西藏这片高原的无限憧憬和一丝忐忑,2023年度“双百计划”援藏医疗队员、第三附属医院脊柱外科二科副主任医师程亮来到林芝市人民医院,开启了自己的...

【更多】

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