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成立于1986年,1993年成为硕士学位授权点,2000年成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于2005年成为省级名牌专业,2007年成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第一类特色专业,生物医学工程学科2012年成为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2013年承担国家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学生党团活动
学院先后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建设有国家级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程1项,主编出版教材20多部,有省级实践平台2个。现有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级教学名师、军队院校育才银奖、总后优秀教师、珠江学者特聘教授、省领军人才、省五一劳动奖章、丁颖奖获得者及省级教学团队为代表的优秀教师队伍。
科学研究以医学成像与分析为中心,推动信息科学与医学的交叉,解决临床应用实际问题,为国家医学影像产业提供核心技术支撑为目标。医学成像与图像分析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10多项,各类科研项目154项,发明专利79项。

学院党委书记郑鑫给学生上党课
专业设置
学院开设有生物医学工程(本硕连读培养)、生物医学工程大类(含医学影像工程、医学信息工程、医学仪器检测、医学物理师、医学电子工程5个方向)6个专业培养方向,现有在校生1048名。
2019年招生计划:
2019年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计划招生260人,其中本硕连读班招生30人,生物医学工程大类招生230人。
近三年录取分数线
广东省 |
专业 |
2016 |
2017 |
2018 |
最高分 |
最低分 |
一本线 |
分差 |
最高分 |
最低分 |
一本线 |
分差 |
最高分 |
最低分 |
一本线 |
分差 |
生物医学工程(本硕连读培养) |
614 |
554 |
508 |
46 |
563 |
550 |
485 |
65 |
574 |
563 |
500 |
63 |
生物医学工程 |
575 |
541 |
508 |
33 |
570 |
524 |
485 |
39 |
593 |
538 |
500 |
38 |
招生方向及主干课程
学院六个本科专业招生方向皆具有理、工、医结合的特点,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 |
主干课程 |
就业方向 |
生物医学工程(本硕连读培养)本科 |
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临床医学概论、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数字图像处理、医学传感器、核医学、肿瘤放射物理学、医用X线机、医学超声仪器原理、医学电子仪器、CT原理与技术、MRI原理与技术等。 |
采取精英化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的探索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大部分学生直接推免本专业攻读研究生。 |
生物医 学工程 (医学影像工程方向) |
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电路分析基础、临床医学概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医用X线机、医学图像处理、医学电子仪器原理、CT原理与技术、MRI原理与技术等。 |
医疗设备生产企业,从事研究与开发、市场拓展、售后服务等工作;医疗单位、医学院校和科研单位,从事临床工程、教育或科研工作。 |
生物医学工程(医学信息工程方向) |
人体解剖学、数据结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医学信息概论、医学图像处理、.net程序开发、模式识别、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最优化理论、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数据通信技术与应用等。 |
医疗单位、医疗相关企业、医学院校或科研单位,从事与医学信息相关的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维护、教育或科研等工作。 |
生物医学工程(医学物理师方向) |
人体解剖学、临床医学概论、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现代医学影像设备、辐射剂量学、核医学、医用X线机、放射治疗设备原理、肿瘤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放射治疗学、医学影像学等。 |
医疗机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从事医学物理方面的研究、教学、开发和管理工作。 |
生物医学工程(医学仪器检测方向) |
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临床医学概论、生物医学机能学、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医学传感器、医学电子仪器、医学影像设备原理、医学仪器检测技术等。 |
医疗仪器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医疗仪器检测机构、医疗仪器企业的研发机构、大型医院的设备中心、生物医学工程及相关学科的科研单位从事仪器检测、生产研发和质量控制等工作。 |
生物医学工程(医学电子工程) |
人体解剖学、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数据结构、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电路分析基础、生物医学信号处理技术、医学电子测量与技术、信息论与编码、模式识别导论、工程制图、信号采集与处理综合实验等。 |
电信部门、电子工程企业、科研及医疗机构等单位,从事计算机网络、通信网路、无线通信、电子工程、医学仪器的设计、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 |

医工学子徐文婷、林国业、徐天获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一等奖
办学特色
学院坚持理工医结合的办学模式,秉承“以信息科学为基础、以医学成像为龙头、以临床应用为依托、以产业需求为引导”的办学思路,坚持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并重发展。着重培养满足医学临床、科学研究与产业需求的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应用型人才。
特色一:本硕连读培养
生物医学工程(本硕连读培养)是南方医科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改革的试点班,以培养厚基础、宽专业、重创新、高素质的创新拔尖人才为目标。每年招收30人,实行淘汰制,对该班学生按学年进行考评认定,没达到要求的学生分流到本专业的普通班学习。同时,普通班同年级同专业的学生,达到该班要求的,经个人申请,由工作组考核同意后,可进入该班学习。本硕连读班实行小班教学,指派全校最优秀的教师授课,该班学生在二年级课程学习结束后,根据个人和导师双向选择的原则为学生确定科研指导老师,参加导师的科研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符合考核要求者,均免试推荐到本专业就读研究生。
特色二:国际合作办学项目
与英国著名公立大学邓迪大学开展了“3+1+1”和“2+2”合作办学教育项目。其中“3+1+1”项目,前三年在我校学习,第四年赴邓迪大学学习,完成学业后可获得我校颁发的学士学位证书,达到邓迪大学硕士入学标准可直接申请攻读邓迪大学硕士学位。“2+2”项目前两年在我校学习,后两年赴邓迪大学学习,完成学业后可获得我校和邓迪大学双方颁发的学士学位证书。

学院学子参加“3+1+1”国际合作项目学生在邓迪大学V&A博物馆前合影
特色三:大类招生
学院统一各专业方向第一年的所有课程,所有学生到大一下学期根据个人的兴趣以及学院选拔的形式来确定学生的专业方向。
特色四:校企合作
学院在国内大型企业中设立卓越工程师培养基地;创立了企业文化交流学习平台,邀请国内外知名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来学院进行企业文化讲座(每年四次左右);学院和企业广泛开展科研合作,大力倡导本科生在企业进行毕业设计。对本科生的培养尝试双导师制(企业和学院各1名导师)。

协同育人开班
特色五:突出素质教育
在校本部和顺德校区各设置1个电子创新实验室、数模竞赛实验室,全天候开放供学生使用。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学生在全国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挑战杯”等科技竞赛中屡创佳绩,近三年获得全国一等奖40多次,全国二等奖50多次,广东省一等奖50多次。

学生社团组织的焊接大赛

院学生科学技术与创新协会举办数学趣味竞赛
就业情况
近3年,学院就业率均达到97%以上,大部分毕业生在珠三角地区就业。考研升学率为32.1%。
名师代表
陈武凡

陈武凡,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教学名师,广东省南粤百杰。担任国家科技计划医疗器械专项组组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两届),中国图形图像学会副理事长(两届),教育部生物医学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两届),医学影像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两届);发表SCI论文213篇,引用4693次(H-index 34),获发明专利82项;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2项与二等奖4项。
冯前进

冯前进,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广东省丁颖科技奖获得者,广东省创新领军人才。现任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院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图像与控制专业分会主任委员,教育部生物医学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等7种SCI期刊审稿人。Physics in Medicine and Biology期刊咨询委员会委员。共发表SCI论文100多篇,累计影响因子330;研究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多项奖励。主编专著《现代医学图像分析》,教学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院长寄语:
欢迎各位优秀学子加入医工大家庭,我们与你有共同的心愿:希望你在未来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活中,能够完善人格、掌握知识、适应社会,成为栋梁之才,回报社会与家庭。作为大学,我们会以全部的热情、专业的方法,尽心竭力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同时,我们衷心希望得到你及家人的支持,为了大家的美好未来而共同努力!

学院趣味运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