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医药博士科普团依托广州市“科普惠民”科技志愿服务成长扶持项目与广东省“益苗计划”持续扶持项目,走进广州一中高中部,积极开展中医药知识宣讲。此次活动围绕“药食同源”主题,系统生动地向中学生们传授中医药知识。
科普团成员曹婷详细阐述了“药食同源”的内涵,指出许多药物与食物存在“同源”关系,引用“神农尝百草”的典故,让大家了解到药食同源的历史渊源。同时介绍了李时珍等善用药食同源的代表医家,以及肉桂、八角、马齿苋等药食两用的代表食物,还以江中健胃消食片为例,说明药食同源在中成药中的应用。
活动深入讲解了食物的“四性”“五味”与五脏的饮食智慧。结合不同地区的饮食特点。介绍寒和凉的食物能清热、泻火、解毒,热和温的食物可温中除寒;辛味食物能祛风散寒、行气止痛,甘味食物可补养身体等。同时,依据五行理论,讲解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以及酸入肝、苦入心等五脏与食物五味的对应关系,还强调饮食要适度且适合,通过食疗来“吃出好身体”。
老汤文化也是药食同源的重要内容。“宁可食无肉,不可饭无汤”,岭南地区的老火汤是广府人传承千年的食补养生秘方。科普团根据时节变化,介绍了不同季节的特色汤品及其功效。春季的木棉花薏米赤小豆猪骨汤可清热利湿,夏季的霸王花鸭汤能清肺止咳,秋季的沙参麦冬石斛水鸭汤可滋阴润燥,冬季的红枣桂圆枸杞党参鸡汤能温补气血。
从青少年群体着手,持续推进中医药文化宣传工作,并将其深度融入校园教育,是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关键举措。中医药学院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深入开展各类中医药文化推广活动。学院计划拓展活动形式与覆盖范围,不仅会继续走进校园,还将面向更广泛的社会群体,通过科普讲座、实践体验等多种方式,让更多人了解中医药、受益于中医药,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坚实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