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时间,从0粉到全网粉丝300万,累计点击率近10亿次,何懿的坚持让风湿免疫病被更多人“看见”,让更多患者科学认识这类疾病,也让他成为人们口中的网络大V。
2010年何懿硕士毕业后跟随导师孙尔维教授到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南医三院”)工作,加入了新成立的风湿免疫科。风湿免疫科相对于其他内科是一个新兴学科,十几年前,大众对于风湿免疫病并不了解,甚至很多基层医院的医生也不了解这个疾病。因此,南医三院风湿免疫科确定了“医教研普”协同发展的策略,何懿也是从那一年开始在网上写科普文章。

网络大V的初衷:让更多人关注风湿免疫病
2010年,硕士毕业后的何懿进入南医三院工作,他的导师孙尔维新成立了医院的风湿免疫科。当时,风湿免疫科属于比较新兴的学科,大众不了解哪些病需要到风湿免疫科治疗,孙尔维就带领科室医生做科普,他们在好大夫网站持续更新科普文章和典型病例,吸引了一批患者前来就诊。
后来,何懿紧接着在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抖音、快手、搜狐视频、微博、知乎、百家号等平台做图文、视频科普,他写的文章和拍的视频在各个平台发布。由于内容优质,爆款多,成为多家平台的签约作者和优质创作者,与此同时,他的粉丝迅速增长,全网累计粉丝数接近300万,获得第二届视觉科普健康中国十佳科普演讲达人、2020年百度健康直播影响力人物10强及2023年搜狐视频十大播主等荣誉。

何懿说:“在做自媒体的过程中,我获得的成就感不亚于我为一位患者控制住病情,几乎每次门诊都会有好几位患者进门就对我说:‘何医生,我是看你抖音视频来的,我是看你快手视频来的,我是上次直播和您连麦的谁谁谁……’每每这个时候,我都特别开心,患者能科学就医,证明我平时做的科普有成效。”
“做自媒体,可以让更多的患者畅所欲言,让更多的患者更好的表达自己。”何懿坚持科普有他的道理,“风湿免疫病基本都是慢性病,恢复周期长,病情容易复发,同时很多风湿免疫病往往伴有疼痛、乏力、疲惫等症状,因此很多这类患者都有心理问题,但是他们在就诊过程中不会也不愿意表露出来,互联网给了他们倾诉的空间和机会。作为医生,我通过互联网能够听到病人内心深处的声音,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帮助病人。”
当然还有一些疾病,往往难以启齿。记得好多年前,网上遇到一个大学生就私信问过何懿:“何医生,我生殖器口的位置老是长溃疡,而且溃疡还很大很痛,我不敢去医院看,怕男朋友误解。”后面何懿仔细询问,得知这位大学生除了生殖器溃疡,还有反复的口腔溃疡,最后确诊了贝赫切特综合征(白塞病),经过正规治疗后,很快就好转了。

将科普工作融入‘医教研’中去
很多朋友说:“何医生,你现在是科室主任,还要带学生,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做科普体值得么?”确实,写科普文章、科普图书、录制科普视频要占用何懿很多业余时间,做科普是不是就没有时间做科研了?何懿的回答是否定的:“我想说一个合格的三甲教学医院的医生,应该是医、教、研、普全面发展的,而且科普工作,可以有效的融入‘医教研’中去。”
何懿认为,临床工作是每一个医生的根本,但如果临床上,医生只是关注来到医院就诊的病人,就算连轴转,一年也就6000+门诊患者,2000+住院患者,能够帮助的人太有限。因此,何懿除了教好学生临床及科研知识外,也教学生做科普,他说:“这样能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科普工作中去,就有越来越多的风湿免疫病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规范的治疗。”在科研方面,何懿除了了解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外,也注重以临床问题为出发点做研究。前段时间,何懿的一些患者粉丝向他打听尿酸酶,一种降尿酸的药物,降尿酸效果很好,但是副作用太大,这引起了何懿的关注,他从如何降低尿酸酶的副作用这个点出发,带领团队开展了相关研究,最后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JCR小分区1区TOP)。
科普工作,可能会挤压大家做其他工作的时间,但是,也可以启发医生去解决患者关注的实际问题,将科普融入临床、教学、科研,相辅相成,协同发展。
何懿现在还坚持每周直播1小时,他说:“其实直播不仅可以解决患者很多疑惑,也可以给自己带来快乐。无论在抖音、快手还是搜狐视频,直播的时候,都有很多老粉丝翘首以待。其实,他们对于疾病已经非常熟悉了,每次来直播间,就是为了聊几句天,唠几句嗑,甚至开几句玩笑,反正我的直播间,经常是欢声笑语的。所以,每次直播完,一天的疲乏反而消失了。”目前何懿已经坚持直播超过400场,观看人次超过5000万,也获得2020年百度健康直播影响力人物10强及2023年搜狐视频十大播主等荣誉。

希望更多青年医生加入科普队伍
何懿目前是南医三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主任医师、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导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青年项目、广东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及贺福初院士牵头的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π-HuB计划)种子项目等数十项科研项目。以第一/通讯作者(含并列)在Arthritis & Rheumatology(JCR1区,IF15.48,ESI高引论文)及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JCR1区,IF 20.30)等杂志发表SCI论文27篇,其中IF>10分的论文6篇。除了临床科研工作业绩之外,他经常对同行和学生说起他的科普成果。
在搜狐视频、公众号、抖音、快手等平台建立个人IP “何懿医生”,发布科普视频及文章超1000篇,点击率近10亿次,全网累计粉丝近300万;主编科普图书《天天博士讲风湿-痛风》及《天天博士讲风湿-常见风湿免疫病》,累计发行超1万册,图书获得多项省市级奖励;主持省科技厅科普项目1项及市科技科普项目2项;获评市科协科普名师,省杰出医学青年人才;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积极参加中国医师协会的科普工作,获得2020年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颁发的科普贡献奖、实力直播医生以及综合实力医生。他总结过往科普工作成果,提出“基于科普图书《天天博士讲风湿-痛风》的融媒体时代疾病科普宣传新模式”,相关研究成果获得广东省医学科技奖医学科普奖。

何懿呼吁更多年轻医生在做好临床、科研工作的同时,要重视科普,加入科普队伍。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工作中,他创新性的提出了“科普教学”方案,让本科学生参与到医学科普中去,通过指导学生开展疾病相关科普视频的剪辑、科普手册的制作以及科普文章的撰写等,提升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和开展科普工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