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白大褂的第一道引力

时间:2025-09-08

作者:龙明炜

来源:第五附属医院

点击:

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当我提笔想为您写些什么的时候,脑海中浮现是无数个您站在治疗床旁,将我的手引向患者身体关键部位的早晨。您常说:“康复,是‘从一开始’的艺术,从第一次评估、第一次触诊、第一次发力开始。”对我而言,我的康复之路,正是“从医开始”,并且,幸运的是,从您开始。

我的“第一课”,始于对“一”的敬畏。作为实习生,我最初认为康复就是一套标准流程。是您,带我穿透表象,去理解每一个症状背后的“一”个原理。您带着我学习了有关神经解剖和局部解剖的理论知识,让我明白了神经与椎体的关系,这并非枯燥的理论,而是我们手下治疗的“地图”。

您教我Brunnstrom分期,让我懂得偏瘫康复不是蛮力拉扯,而是要利用联合反应、共同运动,像解锁密码一样,一步步引导患者“从一期往下一期”恢复。针对脑卒中、偏瘫和长期卧床的患者,您带领我进行了系统性的学习康复训练方法,指导了如何对患者进行四肢的关节活动度,包括被动活动,主动运动训练,桥式运动等训练治疗方案。对于长期保持头部体位而影响脑卒中患者的肢体体位,您带领我们学习了长期保持头部姿势产生影响肢体的体位。

我的“第一次”实践,充满了您手把手的温度。知识是地图,而手法才是行走其上的双脚。我永远记得您第一次带着我为患者进行关节松动,您的手覆盖着我的手,感受着“凹凸定律”下微妙的滑动方向——颈椎45°斜向鼻尖,胸椎垂直向前。

您教我区分深层肌肉的拇指拨法与浅层肌肉的点按揉法。您为我开启深入学习康复知识的这扇门,门后是一个无比广阔的世界。您不仅是教我技术的老师,更是我医路上的引路人。您用您的言传身教,让我真正理解了何为“医者仁心”——它藏在我们每一次小心的问诊里,藏在每一次遵循解剖的精准发力里,藏在对患者每一毫米功能进步的欢呼里。

藏老师,感谢您,为我扣好了白大褂上的“第一粒扣子”。我的康复之路,从“医”开始,从“一”开始,从您这里开始。这盏启蒙的灯,将永远照亮我前行的路。

广州校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 1023-1063号

顺德校区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岗大道 33号

版权所有 © 南方医科大学  粤ICP备05084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