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三防” 综合培育南医推动县域卫生健康体系全面升级

时间:2025-01-16

来源:学校“双百行动”工作专班办公室、新闻中心

点击:

为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实施“百千万工程”部署要求,总结推广高校院所助力“百千万工程”的典型经验和创新做法,加强示范引领。近日,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广东省教育厅组织开展了“双百行动”优秀项目案例征集和评选工作,学校《“一体三防”综合培育,推动县域卫生健康体系全面升级》入选首批28个优秀示范案例。

近年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举全校之力推动“双百行动”,深入县域实地调研、开展社区诊断,先后与仁化、五华结对共建,并逐步扩增曲江、英德、高州、鹤山等县(市、区),探索“一体三防”(打造紧密型医共体,构建大病、急病、慢病三大防治体系)、综合培育的“南医模式”,助力五华县中医院提升为三级管理模式,实现了仁化县省级急救平台“零突破”、市级临床重点专科“零突破”,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全方位医疗、人才、科技和智力支撑,打造“双百行动”公共服务典范。

打造紧密型医共体,优化县域卫生健康体系。

韶关仁化县地处广东省北部,南岭山脉南麓,冬天较冷,老年人心血管疾病较多,经学校前期调研,发现当地医院心内科介入手术技术相对薄弱,出现心梗患者时,大部分只能送到市一级医院抢救。

学校随即安排附属珠江医院与仁化县人民医院开展帮扶共建,针对该院科室建设、人才培养、胸痛中心团队协同、数据质控、绿色通道设置等关键问题进行逐一指导,积极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提高医院的诊疗水平和能力。经过9个月的努力,仁化县人民医院建成了县域首家省级胸痛中心,此后,在学校帮扶下该院还建成了县域首个省级卒中中心和首个省级创伤中心,当地急救抢救能力得到质的改变。

学校工作组前往仁化县人民医院开展胸痛中心建设现场调研

在医疗帮扶中,学校构建了“高水平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县域医共体”新型帮扶协作机制,推动9所附属医院与10所县域医院合作共建,促进人才、技术、服务、管理下沉,着力打造县域紧密型医共体标杆。指导县级医院优化管理,助力仁化县人民医院二甲复审、五华县中医院提升为三级管理模式,协助英德市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三甲评审,帮助曲江区人民医院中医科建设为市重点临床专科,推动高州市中医院挂牌“广东省骨科医院高州医院”,助力鹤山市中医院新建6个学科、开通危急重症向上转诊“绿色通道”,帮助县域医院医疗水平迈上新台阶。

同时学校还协同省卫健委,通过推动省级医疗资源下沉、整合五华县镇村三级医疗资源,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在五华县河东镇实施卫生院和46个村级卫生站医疗卫生水平提升计划,新建5个规范化村卫生站,优化了基层医疗体系,助力实现河东卫生强镇计划。

构建“三防”体系,驱动县域医疗服务水平提升。

“手术一切顺利,家属不用担心”,在五华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手术室外,南方医院医生何利伟和家属们细声沟通着。何利伟是学校“双百行动”派驻梅州五华县的医疗专家,2023年,他开启了五华县的帮扶之旅,不到一个月,就成了县里有名的“省城医生”。他刚带领本地医生完成了五华县域内首例心脏射频消融手术,这个手术不仅填补了当地射频消融治疗领域的空白,更实现了心律失常疾病诊治“不出县”的目标。

学校驻五华县何利伟医生(左一)完成五华县域内首例心脏射频消融手术

学校强化大病专治、急病快治、慢病长管三大防治体系,成立高校教授、医护专家、硕博士师生技术服务团队,对接“县域所需”,提出“一县一策”“一院一方”改进策略,实施“三大工程”,推动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增效。

学校精准实施专科能力提升工程,以定点派驻、柔性帮扶、跟班带教、远程医疗等多种形式,在县域打造14个特色专科,开展60项新医疗技术,实现仁化县市级临床重点专科“零突破”,粤北首例OCT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医疗技术“零突破”,推动高州市中医院搭建粤西地区国家级高水平骨科医疗服务平台。深入实施急救能力提升工程,针对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卒中(脑血管意外)和创伤等急危重症,进一步优化急救服务流程、设置急救绿色通道、完善县域急诊急救网络,实现急救抢救“零延误”。全面实施慢病管理提升工程,在五华县挂牌“广东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技术指导单位”,指导五华县慢病站加强慢性皮肤病全流程管理,在五华县蝉塘村探索基于信息化的慢病“指端”管理,定期开展慢病健康知识科普活动,促进医防融合。

综合培育人才,强化县域卫生健康人才培养。

2024年9月,仁化县中等职业学校举办了首届护理学专业开学典礼,迎来首批150名新生。这不仅是韶关市唯一公办中专开设的护理专业,更是我校探索推进“三三分段”教育,解决韶关市多年以来护理人口紧缺难题的重要举措。此外,学校还全力探索建立韶关学院医学院、肇庆医学院与县中职三方“3+证书”中本衔接培养模式,切实推动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与县中职开展“三二分段”中高贯通培养人才模式,做好中职学生未来出路。

仁化县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学生开展学习

学校将县域医疗人才培养纳入学校人才培养规划,试行订单式培养,推行基层管理、护理、急救、心理、村医等五大培训计划,构建“下沉+上挂”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医护人员能力提升计划,举办各类培训46场,培训医护人员共9800余人次,实现培训全覆盖。建立“1+3”跟学机制,选派53名医疗专家扎根临床一线带教。

学校还深入开展“医校联动”,推动县级医疗机构与县级中小学、镇街卫生院与乡镇中小学合作,以“1(医生)+1(护士)+n(专兼职校医)”配齐配强学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建成一批心理辅导室、校医室,建设一支专业化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为中小学生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中西医结合医院在五华县中医院开展带教

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深化“双百行动”成果,将“南医模式”推广至相关县域,推动基层医疗体系向更高水平发展。我们将持续探索校地协同育人方式,引导广大师生在“双百行动”中强党性、重实践、增本领,将“论文写在大地上”。


广州校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 1023-1063号

顺德校区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岗大道 33号

版权所有 © 南方医科大学  粤ICP备05084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