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膜源仿生新材料促进剖宫产术后修复

时间:2025-01-17

作者:廖裕如 卢钰仪

来源:珠江医院

点击:

剖宫产占女性分娩的21.1%,然而,这种侵入性干预会破坏正常的子宫结构,增加出血、子宫切口愈合受损和术后粘连的风险。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可吸收抗粘连膜仅能部分预防术后粘连,且在促进组织再生方面疗效有限,使得产妇在术后仍然面临着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包括剖宫产疤痕妊娠、前置胎盘和子宫破裂等。

近日,珠江医院易笑、王沂峰团队联合中山大学纳米医学中心帅心涛团队发布的一项研究成果,为预防和治疗剖宫产术后创面愈合不良、瘢痕粘连等并发症提供新策略,有望降低剖宫产术后并发症风险。

这项研究创新性的基于羊膜脱细胞外基质制备了纳米级纤维,调控粘弹性网络结构作为载体,结合富含细胞外囊泡的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组,制备仿生纳米结构材料(AM-derived biomimetic nanostructural materials, AM-BNMs)作为抗粘附屏障。为实现生物界面微结构仿生,促进材料与子宫之间的融合,团队系统分析和筛选了材料的力学特性、微观结构和表面形态。借助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构建的AM-BNMs能够与大鼠子宫表面的拓扑结构匹配,紧密贴附于组织表面,形成稳固的物理屏障,实现了组织界面的高度仿生。与此同时,流变学测试证实该材料具有的剪切稀化特性,在保持良好形态稳定性的同时,也便于通过注射方式给药。基于这些优异性能,研究团队进一步构建了多种剂型的AM-BNMs,以适应复杂多变的解剖结构表面。

为系统评估AM-BNMs的临床应用潜力,研究团队进一步在大鼠剖宫产模型中开展了深入验证。结果表明,AM-BNMs具有多项突出优势:首先,优异的可塑性使其能够随形就势,完美贴合解剖结构复杂的创面,而无需额外缝合固定,简化了手术操作流程;其次,材料能够在创面上快速形成稳定的物理屏障,有效控制术后出血和预防粘连;再者,可控降解的特性确保了局部微环境中活性因子浓度的稳定,发挥长效治疗作用。组织学分析提示,使用AM-BNMs修复的切口愈合良好,增殖细胞比例显著升高,平滑肌组织结构连续性佳,且瘢痕粘连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该材料完全来源于人胎盘羊膜。羊膜不仅来源丰富、获取便捷,更重要的是,作为医疗废弃物,其基质在生物学特性上与新生儿组织高度同源。这不仅意味着极低的免疫排斥风险,更保证了其良好的重构能力。构建后的AM-BNMs兼具细胞外基质的多维结构支持与干细胞源性生物活性因子,协同发挥“仿生支架”与“再生促进”的双重作用,具有良好的临床转化价值。

该研究以Biomimetic Nanostructural materials based on placental amniotic membrane-derived nanofibers for self-healing and anti-adhesion during cesarean section为题,在Biomaterials发表。文章通讯作者为珠江医院易笑、王沂峰和中山大学纳米医学中心帅心涛。

广州校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 1023-1063号

顺德校区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岗大道 33号

版权所有 © 南方医科大学  粤ICP备05084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