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护理|止血带变身“生命线”

时间:2025-04-09

作者:梁燕秋

来源:顺德医院

点击:

编者按:

护理人员不仅是治疗者,更是患者心灵的抚慰者。他们帮助患者在困境中找到力量,让护理成为一种温暖的治愈力量。今天,一起听顺德医院妇科护士长梁燕秋讲述温暖的力量。

在一个平常的下午,我瞧见20床萍姐在读大学的女儿小婷,从医生办公室出来,脚步匆匆。走到病房门口后,来回徘徊着,久久没有走进去。忽然她蹲下身,将脸深深埋进臂弯,肩膀剧烈起伏,却压抑着不敢发出声音。我轻轻走上前去,拍了拍她的肩膀。她抬起头,睫毛上凝着细碎的泪珠,眼神像被惊扰的鹿——空洞、慌乱,却又带着一丝求救的渴望。

当我问她怎么不回去病房陪妈妈时,小婷低落地表示“不敢回去”。我心疼地将她扶进办公室,她蜷缩在椅子上,双手死死绞着衣角,指节泛白。说起母亲病情时,她的声音时断时续,仿佛每个字都扎在喉咙里:“护士长,刚才从主管医生得知妈妈的病情。医生说……是晚期……”话未说完,她饮泣起来。我赶忙递给她纸巾,轻声安慰,耐心倾听。

小婷和妈妈相依为命,因为要支撑女儿的学费,小婷的妈妈一直很努力工作,下班后去服装店兼职,周六日上门搞卫生。上个月她陪妈妈去搞清洁时,突然看到妈妈满裤子的鲜血,于是慌忙让妈妈去看病。有天,她放学回来,看见妈妈晕倒在血泊里,马上叫了救护车送医院来。“刚才医生告诉我,妈妈初步诊断是晚期子宫内膜癌。我不知该怎么办!我好害怕……”此时的小婷面色苍白,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着。我轻抚着她的肩膀,“不怕,我陪着你。还有什么事,都可以跟我说。”小婷突然捂住嘴干呕,仿佛要将恐惧和愧疚从身体里呕出来。说到父亲手术的往事,她的指甲深深掐入掌心,留下月牙形的血痕。

原来,小婷的爸爸前两年发生了车祸,被救护车送到医院后需要马上进行急诊手术。当时妈妈出差在外,只能由小婷签署手术同意书。不幸的是,她爸爸没能挺过手术。亲戚朋友都指责她没有慎重考虑手术风险,这让小婷一直觉得是自己的决定断送了父亲的生命。她的内心充满了愧疚和自责。这些年,她晚上常常被噩梦纠缠。如今妈妈也要面临手术,作为女儿,她却因为恐惧而不敢在同意书上签字……

看着眼前被恐惧和悲伤笼罩的小婷,我的思绪不禁飘回到自己的过去。我的丈夫是渐冻症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他的吞咽困难愈发严重。一次误吸引发肺炎后吞咽功能更是急剧衰退。当时,唯一治疗的方法是进行胃造瘘手术。当医生递来胃造瘘手术同意书时,我的手抖得握不住笔。作为护士,我清楚手术风险:麻醉可能引发呼吸骤停,术后感染率高;可若不手术,他会因营养不良而衰竭死亡。那一夜,我蜷缩在值班室的角落,反复翻看丈夫年轻时写给我的信,纸页上“我想和你去看雪山”的字迹被泪水晕开。

当时医院的工会领导知道我的情况后,由医务科组织了全院大会诊。这场会诊,更像一场生命的谈判。神经内科欧阳医生用激光笔圈出丈夫的肌电图,神情严肃地说:“ALS进展到这一步,任何创伤性操作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麻醉和手术的时间越短越好。”消化内科李主任和杜主任商量着更好的手术方式,以及如何双人配合缩短手术时间;麻醉科张主任分析着目前身体状态下麻醉的极高风险,详细阐述了麻醉方式、用药剂量和应急预案。重症医学科刘医生认真列出了术后监测和并发症预防的各项要点。呼吸科刘主任指着CT片说:“他的膈肌已无力代偿,但我们可以尝试经鼻肠管过渡,结合吞咽康复训练。”营养科梁医生给出了术后和保守治疗两种方式的营养方案……

让我最为感动的是,每一位医生都坚定地表示:“不管你们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我们都全力以赴!”当时的医务科魏主任目光沉静,他说:“如果选择手术,我们都做好充分准备。医学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我们可以让每一个选择都变得有意义,无论结果如何,都要让患者有尊严地面对。你也与患者好好沟通,尊重他的意愿,不要一个人独自承担。”医生们冷静且专业判断,如同穿透阴霾的一束光,让我明白:在生死之间,其实还有第三条路可走。他们的话让我从纠结的选择漩涡中挣脱出来,我知道,面对和尊重是如此重要。

于是,我和丈夫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把医生们讨论的情况和我的担忧都告诉了他。丈夫闪过一丝的失落,很快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他在电脑上艰难地敲出一行字(当时他已无法说话了):“我不选择手术。既然手术和不手术都是几个月的时间,我不想承担术中意外的风险,我想多陪陪你们。”后来我们坦然地选择了替代方案。

思绪回到当下,我紧紧握着小婷冰冷的手说:“小婷,我完全理解你的心情。害怕选择错误、害怕失去亲人,这些我都懂。你听过渐冻人吗?知道霍金吗?”接着,我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她听。渐渐地,小婷的面色开始恢复红润,原本冰冷的手也有了温度。

我继续说:“你爸爸当时是昏迷的状态,你没办法和他商量。在签手术同意书时,你肯定是想他得到及时的抢救,对不对?”小婷用力地点头。“我给你做个实验吧。” 说着,我拿来一根止血带,在她的左手臂上扎紧,不一会儿,左手的皮肤变成紫绀,然后我松开止血带。瞬间,左手的皮肤颜色马上恢复了红润。我问小婷游戏有什么感受?她说:“当手被扎紧的时候,又麻又难受。当松开止血带的那一刻,感觉闸门打开,血液一涌而过,很舒畅。”

“是的,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境生活上,如止血带扎住我们的手。如果我们一直不松开,只会越来越紧,越来越紫绀,困境越来越严重。如果我们选择松开,选择面对,困境会迎刃而解的。”我接着说“我们医生护士会和你一起与妈妈沟通,尊重她的选择,并支持她一起面对。”

小婷深深地舒了一口气,感激地说:“谢谢您,护士长。我可以留下这根止血带吗?我觉得它现在是我的救命稻草!”

第二天,小婷拿着那根止血带,和她妈妈一起签了手术同意书。我将止血带轻轻绕在她手腕上,叮嘱道:“记住,面对和尊重,能让希望的血液流向更需要的地方。”小婷低头轻轻摩挲着橡胶带上的褶皱,突然用力扯紧又松开,坚定地说:“就像妈妈现在要做的——先切断病灶的血供,才能让健康的细胞活下来。”

手术后查房时,我看见萍姐床头挂着那根止血带。那一刻,这根止血带让我们明白:有时治愈,常常包扎,总是系着希望。叙事护理并不能改变最终的结局,但它能让患者在自己的故事里找到力量,变得坚强。每一次面临抉择,都是一次对故事的重新构建——当患者的故事被倾听、被修复、被赋予新的意义时,护理便成了温暖的治愈力量。

广州校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 1023-1063号

顺德校区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岗大道 33号

版权所有 © 南方医科大学  粤ICP备05084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