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国家癌症中心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胃癌的年发病人数超过35万,死亡人数超过26万人,位列恶性肿瘤第3位。提高早期胃癌筛查覆盖率是降低我国胃癌死亡率和提升早期胃癌检出率的重要措施。然而,传统电子胃镜因需插管麻醉、操作复杂且资源集中等原因,导致早期胃癌检出率过低。
为解决这一难题,广州市卫生健康委推出重磅惠民工程——"老年人及胃癌高风险人群胃部疾病监测公益项目"。项目创新采用 "AI手机胶囊胃镜技术",计划为1万名广州居民提供免费胃部疾病筛查。5月9日,首轮筛查在白云区棠景街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启动。
技术革新:吞颗胶囊就能做胃镜
“就像吃药一样简单,基本没有不适感,比常规的胃镜要快很多。”作为项目首位体验者,李女士对筛查过程赞不绝口。她吞服一颗直径11.8毫米、长27毫米的胶囊后,通过变换不同的体位,引导胃镜胶囊沿预设肠胃轨道移动,仅20分钟便轻松完成一套胃镜检测。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学科带头人刘思德教授介绍,与传统胃镜相比,胶囊胃镜无需插管麻醉,受检者吞服胶囊后即可完成检查,检查数据通过手机实时传输至云端,由第三方机构出具报告并回传至初筛机构,实现“筛查-诊断-随访”全流程智能化管理。
白云区棠景街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王莉表示,对于基层医疗机构来说,胶囊胃镜技术填补了社区消化道早筛的空白,让居民“少跑路、少花钱、早预防”。它的操作简便,非常适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纳入慢病管理和健康档案,让更多群众受益。


家门口就能查胃癌,广州开放万名免费胃癌筛查!
据介绍,“老年人及胃癌高风险人群胃部疾病监测公益项目”重点面向60岁及以上老年人,和45岁及以上胃癌高风险人群(有胃癌家族遗传史,既往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一些癌前疾病),共提供1万名免费名额。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作为牵头单位之一,提供技术支持,通过整合基层医疗机构、区属医院及上级医院资源,构建起“社区初筛-精准检查-随访干预”三级防控体系:由基层医务人员首先对目标人群开展风险评估锁定高危对象,再由初筛机构运用胶囊胃镜技术完成无创检查并同步生成云端报告,受检者既可现场咨询社区医生,又能通过手机APP自主查阅检测结果,最终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慢性胃炎患者实施规范化治疗及生活方式干预,对疑似肿瘤需要上级医院进一步诊疗的病例,7个工作日内转诊至上级医院,确保早发现、早干预。
为确保项目规范实施,广州市卫健委4月中旬已组织专项培训。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专家团队对97名基层医护人员开展理论与实操培训,内容涵盖操作规范、影像判读及应急处理等。所有参训医师均通过考核,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专业保障。
这项惠民工程将有效提升广州基层胃癌筛查能力,帮助居民早发现、早干预胃部疾病。未来,项目还将进一步扩大覆盖面,为市民筑牢消化道健康防线。符合条件的居民可咨询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抓住免费筛查机会,守护胃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