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区创伤救治联盟成立,将改写区域急救格局

时间:2025-09-29

作者:冯杰荣

来源:第八附属医院

点击:

顺德作为百强区之首,拥有330万人口、6万家工厂以及140万辆机动车。但与此同时,医疗发展的不平衡,给区域救治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破局?一个整合区内医疗机构优质资源,构建紧密协作、高效运转的救治平台应运而生。

9月26日,由第八附属医院牵头组建的顺德区创伤救治联盟正式成立,16家联盟医疗机构悉数加入。佛山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顺德区卫生健康局、顺德区公安局领导出席成立大会并进行现场授牌,标志着顺德创伤救治迈入“协同攻坚”的新阶段。

让“黄金一小时”带来更多“生”希望

现场,医院党委书记曹蓓介绍了医院在急危重症救治的建设情况。他强调,顺德区创伤救治联盟以“黄金1小时”救治理念为核心,依托南医八院作为核心枢纽,联动各镇街公立医院及民营医院,形成覆盖全区的救治网络。联盟将借助正在筹建的“顺德区域医疗信息一体化平台”,实现患者信息实时共享、院前院内无缝衔接,确保创伤患者从受伤现场到确定性手术的全程管理。

佛山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调度科科长罗宇弘表示,院前急救作为救治链条的第一环节,其效率也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顺德成立创伤救治联盟,是破解该救治难题的关键举措,对于推动全市的院前急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佛山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将与顺德创伤救治联盟加强信息的互通互联,同时加强对全市医院创伤类专项救治培训,共同开创创伤救治新局面。

医院急诊科主任江倩华汇报了顺德区创伤救治联盟的建设工作。她介绍,顺德区创伤救治联盟将发挥教学科研优势,培养本土化创伤救治人才,推动全区创伤救治同质化发展。同时,联盟将推广创伤救治新模式、重症床旁超声等实用技术,通过‘技术下沉、患者上转’的双向机制,让每一位创伤患者都能享受到高效精准的救治服务,为更多严重创伤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顺德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张胜意表示,创伤救治联盟的建设必须紧扣“高效、协同、精准”三个核心,真正发挥“1+1>2”的聚合效应。为此,他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要建强“一张网”,让救治流程更高效;二是要攥紧“一股劲”,让协作机制更顺畅。三是要守住 “一条心”,让民生福祉更实在。要通过实实在在的成效,让群众感受到联盟带来的安全感、获得感,真正把联盟建成 “守护生命的坚固防线”。

除医疗能力提升外,联盟还将探索创伤预防的创新路径。例如,与交通运输部门合作优化道路安全设计,在高危企业推广工伤预防培训,并通过大数据分析识别创伤高发区域和人群,实施精准干预。联盟还将联合公安、消防等部门,开展公众急救培训与创伤预防宣教,从源头降低创伤发生率。通过“医疗+预防+康复”的全周期管理,逐步构建起更安全、更健康的社会环境。

顺德区创伤救治联盟的成立,是顺德深化医改的生动实践。这一创新机制将以患者为中心,以技术为支撑,以协作为纽带,为创伤患者架起一条“生命绿色通道”,为粤港澳大湾区创伤救治体系建设提供“顺德样板”。

高水平学术交流推动技术下沉

在成立仪式后,南方医院国家级创伤中心教授胡岩君、珠江医院广东省一级创伤中心教授彭常彪作为特邀嘉宾出席并授课。胡岩强调,创伤救治的关键在于“快”与“准”,联盟的成立将打破医疗机构间的壁垒,真正实现资源共享、技术下沉。彭常彪授课时重点指出,通过区域协同,基层医院可快速获得上级医院的技术支持,这对提升顺德整体创伤救治水平具有里程碑意义。

在同日举办的省级继教项目“多发伤诊疗进展学习班”上,南方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胸外科主任袁义、心胸外二科副主任韦高翔、创骨骨科副主任缪旭东、急诊科主任江倩华以及创伤中心负责人冯杰荣分别围绕“胸部创伤救治”“主动脉损伤及心脏破裂的救治”“多发伤救治损伤控制理念”“多发伤诊疗现状”“典型多发伤案例分享”等题目与联盟成员进行热烈的探讨和分享。

广州校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 1023-1063号

顺德校区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岗大道 33号

版权所有 © 南方医科大学  粤ICP备05084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