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月圆时,南方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实习护士生王婷婷的暖心故事,诠释“此心安处是吾乡”。
拎着沉重的行李走出车站,顺德五月的风裹挟着温热的水汽扑面而来。耳边回荡着粤语婉转的声调,像一首听不懂却动人的歌。站在人来人往的街头,我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真正的“独在异乡为异客”。
来自江西的我,仿佛一尾习惯了赣江水的鱼,忽然被放入了珠江河系。医院里此起彼伏的粤语如同陌生的水流,让我不知所措。年迈的患者用粤语急切地诉说病痛,我却只能报以歉意的微笑。餐桌上少了辣椒的点缀,味蕾都在思念着故乡的泼辣。
转机来得悄然,发生在一次值班。一位阿婆需要静脉输液,她纯熟的粤语让我茫然无措。正当我手足无措时,旁边患者主动当起了翻译:“阿婆说让你慢慢来,不要紧张。”那一刻,我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每一位老师更是耐心十足。他们从不让我觉得实习只是做重复性劳动。而是认真讲解每一个病例,解答我的每一个问题。当我成功完成一次又一次的操作时,患者和老师都给了我鼓励的掌声。老师在出科会特意给我们买牛奶、祝福我们前程似锦。各个科室的老师都会毫不吝啬地夸赞:“你们真的很棒!”
医院提供的良好的住宿环境、食堂设置的学生特价菜、食堂的阿姨总会多给我舀一勺菜:“学生,要多吃点!”这种朴实的关怀,让我想起家乡的亲人。
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位阿叔,他是患者家属。在节日前夕,看我们值班辛苦,竟然往我白大褂口袋里塞满了家乡的特产。“小姑娘,一个人在外不容易,尝尝我们顺德的特产。”那一口袋的温暖,瞬间驱散了所有乡愁。
如今,我还是不能流利地说粤语,但我学会了用心倾听。医院里的温情每天都在上演:大厅中央的捐款箱并不起眼,却偶尔有人驻足,将一份份无声的善意投递进去。旁边的便民服务箱里,老花镜、针线包、创可贴静静躺着,像一位沉默而周全的老朋友,准备随时伸出援手。医生急患者所急,护士长轻叩病房门,俯身倾听家属的絮絮低语。她笔记本上密密的字迹,记下的不是冰冷的规章制度,而是各个患者的病情变化与护理重点。
走廊深处传来护士温柔而坚韧的声音,像穿透阴霾的阳光:“我们再来一下,好不好?慢慢来,不着急……哇!你做得非常好!” 医疗场所的温情从来不是宏大叙事,而是由无数个“慢慢来”“你做得非常好”的瞬间编织成的安全网。这座以粤语为背景音的医院,最终成了我职业初心最温暖的孵化器。
那天我下夜班,看着天边渐圆的月亮,深深感受到:温暖从来不分地域,人情味是最好的通用语言。虽然身在异乡,但我已经被这座城市的温情紧紧拥抱,找到了回家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