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班为名,聚星成光,且看不一样的班级风采

时间:2025-04-23

作者:柯佳、熊清清

来源:新闻中心、学生处

点击:

他们或将虚拟现实技术融入班级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让沉浸式思政教育更走心落地;或深入社区乡村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展现新时代医学生担当;或紧跟导师探索医学新领域,在实验室和创新实践赛场奋力前行……

近日,在党委学生工作部组织开展的首届本科生班级风采展示活动上,20个本科生班级作为代表,以汇报、情景剧、多媒体展演等形式,系统呈现班级思想建设、学风引领、科研创新及社会实践等方面的特色成果。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大家听到了南医班级百花齐放的成长故事,领略了南医学子朝气蓬勃的成长风采。

此次活动涵盖基础医学、中医药、生物医学工程、公共卫生、临床医学、卫生管理等10余个专业,系统呈现了优秀班级在思想引领、班风学风、科研实践、班级文化等方面的建设成果和特点特色,为全校班级搭建了互学互鉴平台。

融合赋能,构建“学习+”班级教育新模式

中医药学院2021级中医班的同学们戴上VR眼镜,“穿越”到红色革命根据地,“亲身”走进中共一大、红军长征等党史重大场景,通过互动式学习,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该班级依托书院制学生社区燎原党建工作室,创新构建了“VR+书院制党建”思政教育模式,将虚拟现实技术融入班级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沉浸式思政教育让同学们耳目一新。

“虚拟VR技术不仅让思政课‘活起来’,更有效把多种学习模式凝聚成协同一体的教育合力,切实提高同学们思想站位和责任意识,有效提升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该学院辅导员张丽娜说道。

卫生管理学院2022级健康服务与管理班不断深化“学习+”育人理念,以专业学习为基础,将科研创新、社会实践、社团任职融通,“学业-实践-服务”并行推进,同时班级持续加强“班团一体化”建设,以党团思想引领为核心,常态化开展主题团日活动,通过红色教育基地参访、“康养服务进社区”等志愿活动,切实推动思想教育与实践体验相结合。

深入实践,在乡村、社区中展现青春担当

不管是在田野山区,还是在街坊社区,南医大各个班级踊跃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在践行社会责任中彰显青春担当。

第二临床医学院2021级临床医学(双语班)的同学们长期参与“跟着专家出诊,陪着患者就诊”医学人文项目,将医患沟通实践转化为每周定期的志愿服务;坚持参与“全民来急救”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社区急救知识普及活动;牵头组建了 Little Grass志愿队,深入四川山区完成支教、医学科普等综合服务,近年来开展公益健康服务惠及万人,用每一个“医”分钟,诠释新时代医学生“精医报国、仁心济世”的使命担当。

在第一临床医学院2022级临床医学(八年制)班,同学们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先后组织了800余人次赴顺德人民医院志愿服务、赴南方医院开展导诊实践,在服务患者超万名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专业技能与医德修养。他们还组织开展“创见”系列访学活动,走访水乡、科技园、博物馆等,体悟文化传承与医学科技融合,通过社会实践拓宽认知边界,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

师生携手,在传承创新中追求卓越

班级建设中,更多的是师生携手、同心协力共创班级成长特色的故事。药学院2023级药学创新班开展了“导师有约”活动,邀请科研导师参与,聚焦创新能力培养、国际化视野拓展等方面,实施“扶—牵—引”递进式培养,实现从夯实科研根基的筑基阶段,到锤炼创新能力的进阶培养阶段,再到开展科研实习的实战突破阶段的一体式培养,助力同学们在职业规划和个人成长成才方面奠定扎实基础,引导同学们早日踏上科研学术道路。

基础医学院2021级基础医学1班秉承钟世镇院士、姚开泰院士、高天明院士的学术科研精神,在老师的带领下投身科研一线,追踪领域前沿,持续拓宽科研视野和思维,先后斩获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与实验设计论坛金奖等多个国家、省级学术竞赛与科研奖项。

精彩展示,书写璀璨青春篇章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党委副书记张锅红表示,各学院要持续强化协同育人机制、激发学生主体意识、构建多维成长体系,打造更多思想过硬、学风优良的优秀班集体。他勉励同学们要展现自强奋进的精神风貌,让个人成长与集体成长双向奔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书写更加璀璨的青春篇章。

本次活动中,经综合评审,中医药学院2021级中医班等10个班级获评“十佳班级”,生物医学工程学院2022级生物医学工程(本硕连读培养)班等10个班级获评“十佳班级入围奖”,孙敏等9位老师获评“十佳班级指导老师”,药学院等7个学院获评“组织奖”。

广州校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 1023-1063号

顺德校区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岗大道 33号

版权所有 © 南方医科大学  粤ICP备05084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