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至18日,公共卫生学院的8名同学在学院教师吴炜亮带领下,来到韶关市仁化县长江镇,进行“丹霞寻银藤——赋能龙须茶高质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云雾山区中的一叶甜蜜
韶关市仁化县长江镇塘洞村位于仁化县最北边,临近江西省,气候湿润,动植物资源种类丰富,生态环境非常优厚,有利于龙须茶(显齿蛇葡萄)种植和生产。虽然该地区已初步形成了小规模产业,但龙须茶仍存在多个产业亟需解决的难点,如生产标准化、关键生产工艺确定等。

因此龙须茶安全健康服务队拟对龙须茶的车间改造升级、企业标准研制、发酵过程产香关键微生物的挖掘及主要生物活性物质二氢杨梅素等黄酮类化合物的主要代谢途径等开展攻关,逐步实施落地。在这四天,队员们主要工作包括完成广州日报的关于三下乡以及藤茶介绍等宣传采访;参观龙须茶种植和生产企业,协助进行生产,了解生产过程;龙须茶饮用习惯调查,面对面与村民住户交流调查;样品采集(原料、土壤、发酵产品,成品,环境);后续调研报告和企业标准文本制定。
脚步丈量中华大地,青春挥洒在基层
14日下午,调研团队顺利抵达仁化县长江镇。为了更好地向公众推广龙须茶(即藤茶),师生积极配合广州日报记者的采访,分别介绍了龙须茶的种植、生长特性、制作工艺、特点、主要功能因子及其作用,借助广州日报的镜头,龙须茶得以更广泛地展现在大众面前,为其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15日,深入体验了龙须茶制作的每一个环节。从清晨的采茶开始,到杀青、揉捻、发酵、晾干和烘干,大家亲身参与其中,感受到了传统制茶工艺的精妙与严谨。随后,调研团队兵分两路,深入仁化县长江镇多个村落,开展了关于龙须茶饮用情况的实地调研,并同步完成了对茶厂土壤、水源以及茶叶样本的采集任务。此次调研与采样活动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全面了解龙须茶的生长环境、品质特征以及当地居民的饮用习惯,为后续的调研报告和产品企业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和详实的数据支持。

茶香是大地孕育的芬芳诗篇,青年是高校回馈乡土的智慧结晶。此次行动不仅让队员们深入了解了龙须茶的传统工艺与现代发展,更激发了他们对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的使命感与担当。队员们表示,将继续完成调研报告和企业标准文本制定,探索龙须茶发展的新可能,用专业知识和满腔热情,谱写新时代龙须茶产业发展的壮丽篇章,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