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和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了首届精准心理治疗学术论坛暨第二届循证心理学学术年会。来自全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专家学者齐聚我校,围绕“循证为基,精准为翼,促进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规范化和个性化”,分享循证心理学最新研究成果,展示精准心理治疗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实践,聚焦精准心理治疗多维匹配模型,深入研讨如何在循证心理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化干预,推动我国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规范化发展。
开幕式上,我校副校长杨海文和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伍新春先后致辞。
杨海文介绍了学校发展历史和取得的成就以及心理学科的建设成果。他指出,心理健康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基石,也是“健康中国”战略不可或缺的一环。学校高度重视心理学科建设,积极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精神病学/心理学科入围ESI全球前1%,有力支撑了以医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一流学科体系。
伍新春指出,国外在循证实践的基础上,精准心理治疗的研究已经兴起,南方医科大学精准心理治疗团队率先在国内开展该领域相关研究,通过十年的努力研发了多维匹配模型,获国家发明专利,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实践。他希望与会专家学者聚焦心理健康服务领域的现实需求,积极探索如何进一步提升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规范化、科学化、个性化水平。
在循证心理学专题报告环节,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的专家教授报告了创伤心理研究及其对循证干预的启示、基于中国文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特征、情绪困扰的正念干预、循证学校心理辅导、基于当事人偏好反馈的循证干预等循证心理学的研究进展。
在精准心理治疗学术论坛上,我校精准心理治疗团队基于多维匹配模型,围绕来访者“是否适合心理干预”、“适合何种心理疗法”、“适合哪位心理治疗师”三个核心问题展开9个学术报告,并结合临床案例演示如何在心理咨询与治疗实务中实现精准干预。
精准心理治疗团队负责人张小远做了开场报告,总体介绍了由该团队研发的精准心理治疗多维匹配模型的理论构建、工具研制、实证研究和临床实践。团队成员侯艳飞在报告中回答了来访者“是否适合心理干预”这一核心问题。刘玎的报告,回答了来访者“适合何种心理疗法”这一核心问题。周社刚在报告中阐释了来访者“适合哪位心理治疗师”这一核心问题。孙熙原向与会者展示了基于多维匹配模型的临床咨访匹配实践,为患者的个性化治疗路径明确方向。张欣详细介绍了以珠江医院精准心理诊疗中心为试点的反馈式实践模式,该模式通过对治疗过程和结果的评估与反馈,为治疗策略的优化和调整提供依据。胡俊武从一个心理治疗师的视角,强调了精准心理治疗需要治疗师根据来访者的特征进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进行治疗风格的调整。周颖介绍了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工作同盟预测模型,为心理治疗整合决策研究提供了新思路,进一步证明了多维匹配模型在精准心理治疗决策中的潜力。赵久波介绍了一项对全国范围内心理师所开展的咨访匹配态度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心理师普遍认为咨访匹配是重要、必要和可行的,反映了当前专业领域对咨访匹配的关注和需求。
会上,科学出版社发布了由我校张小远等著的我国第一部精准心理治疗专著《精准心理治疗——多维匹配模型的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医药卫生出版中心主任杨小玲表示,该专著具有理论创新、实践突破和行业引领三大特点,其出版将推动我国心理治疗行业向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为提升心理健康服务质量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指导和实践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