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深部淋巴-静脉吻合术对抗“老年痴呆”症

时间:2025-04-10

作者:孙传伟、冯淑君

来源:广东省人民医院

点击:

记性不好,刚放下的东西转头即忘,找不到回家的路,到慢慢认不出亲人,性情大变,逐渐失去自理能力……阿尔茨海默症(又称老年痴呆症),如同“脑中的橡皮擦”,给老年人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阿尔茨海默症早诊方法和新治疗手段的出现,为这类人群带来了新希望。近期,广东省人民医院先后为两名严重阿尔茨海默症老年患者开展了颈深部淋巴-静脉吻合手术,通过建立特定通路加速脑中“坏”蛋白代谢,术后观察患者吃饭、情绪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手术的成功标志着医院在阿尔茨海默症的显微外科治疗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手术由烧伤与创面修复科、神经科、麻醉科、核医学科、超声科、影像科等多个学科团队(MDT)协作完成。

多学科协作,九年“痴呆”一朝改善

68岁周伯(化名)诊断阿尔茨海默症已有9年,他在退休后不久即出现记忆力下降、情绪波动和认知障碍等症状,尽管家人积极寻求治疗,但病情还是持续进展。尤其近一年来,生活完全无法自理,乃至无法辨认家人,情绪暴躁难以安坐,时常出现攻击性行为。

周伯受疾病所困,而家人也不堪其扰。周伯的太太是一名退休医生,在了解到国内阿尔茨海默症已有外科治疗的成功案例时,决心一试。

广东省人民医院治疗团队接诊后,对周伯的病情进行详细评估,最终决定为其实施颈深部淋巴-静脉吻合手术。这是一种由我国医学专家创新的显微外科手术,通过在患者颈部做淋巴管和血管的搭桥,促进脑内有害蛋白代谢,以期改善病情。

今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第九人民医院章一新教授的指导下,医院成功为周伯实施了双侧颈深部淋巴-静脉吻合手术,手术历时7小时,出血量20毫升。

术后据家属反馈,周伯的情绪改善较为明显,慢慢能和家人平静对话,也能安静坐着看电视了。同时精细动作也有改善,能独立刷牙,逐渐适应拿起勺子、筷子吃饭,术后两月恢复独立进食。

显微手术“开路排污”

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种常见的脑功能退行性疾病,目前主流学说认为是β淀粉样蛋白等在大脑内沉积形成斑块,破坏了神经元,导致患者出现记忆减退、词不达意、判断力下降等脑功能异常和性格行为改变。

治疗团队医生介绍手术原理。

广东省人民医院显微外科治疗团队罗红敏医师介绍,目前阿尔茨海默症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脑组织内蛋白类物质的蓄积被认为是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研究认为,人体大脑也存在跟四肢类似的淋巴系统,颈部淋巴结负责收集头面部的淋巴液,当淋巴的通路堵塞了,导致颅内的代谢废物排不出去,可能是引发阿尔茨海默症的原因。

对此,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通过在颈部建立淋巴管与静脉的吻合通道,改善脑脊液淋巴引流,促进致病蛋白“排污”,从而延缓甚至逆转病情进展。

“从患者家属的反馈来看,短期内效果普遍较好,但长期效果尚待观察。”广东省人民医院显微外科治疗团队主任医师赖文表示,患者是否适合手术治疗,需要与神经内科、影像科等多学科协作,结合量表评分、影像学检查等进行严格筛选和病情评估,目前倾向于传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病情较重的中晚期患者。

据悉,近日还有一名10年病史的江西男性患者在该院接受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后顺利出院,目前观察性情有所改善,待进一步随访追踪。

阿尔茨海默症治疗的新希望

阿尔茨海默症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据统计,8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高达25%。目前,阿尔茨海默症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脑组织内蛋白类物质的蓄积被认为是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

2022年,国内报道的首例采用颈深部淋巴-静脉吻合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症,取得了显著疗效,获评年度显微外科十大进展之一。此后,国内外多个医疗团队对该技术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和临床验证。

广东省人民医院赖文自2022年起便关注该技术进展,并派科室淋巴外科专业组孙传伟、罗红敏等医生参加相关培训,作了充分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准备。

2024年,医院成立了阿尔茨海默症MDT团队,并多次召开脑神经功能障碍研讨会,以科学、规范地推进阿尔茨海默症的显微外科治疗。同年10月,该技术获得了伦理批件,可正式施行该项探索性的新手术。

赖文表示,医院将继续科学、规范地开展阿尔茨海默症的显微外科治疗,并与国内高水平团队合作,确保为每一位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广州校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 1023-1063号

顺德校区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岗大道 33号

版权所有 © 南方医科大学  粤ICP备05084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