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难题”到“标杆”:团队攻克骨盆髋臼骨折治疗“硬骨头”

时间:2025-10-22

来源:第三附属医院

点击:

在创伤骨科领域,骨盆髋臼骨折因治疗难度大、手术风险高,一直是致死与致残的“硬骨头”。随着高能量创伤增多和人口老龄化加剧,这类骨折患者数量持续上升,临床救治面临严峻挑战。

然而,传统开放手术往往需要大切口的“大刀阔斧”,术中出血多、术后并发症频发,给患者带来沉重的身心与经济负担。面对这一难题,第三附属医院创伤骨科主任樊仕才团队历经多年攻关,创建了一套覆盖诊断、治疗与手术入路的骨盆髋臼骨折精准微创诊疗体系,系统性提出破解难题的“广州方案”。

近日,这项名为“骨盆髋臼骨折精准微创诊疗体系的创建与推广应用”的项目,荣获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广州市重大临床医疗成果项目特等奖。

创新技术体系,实现诊断与治疗双突破

该项目围绕骨盆髋臼骨折诊疗全流程,取得多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突破:

精准诊断:团队创新提出“骨盆骨折合并腰骶丛神经损伤”诊治理念,联合医学影像科主任医师张晓东团队开发三维图像融合技术与建模软件。通过增强CT联合磁共振神经成像进行三维融合,将腰骶丛损伤的定位定性准确率提升至95%以上,为早期神经干预提供了“精准导航”。

个性化治疗:针对复杂髋臼骨折,团队引入金属3D打印技术,发明“个体化定制髋臼解剖接骨板”,实现髋臼骨折的解剖复位。同时研发并转化出4种适合国人解剖结构的“骨盆髋臼系列解剖钢板”,为不同类型骨折“量体裁衣”。

微创入路:团队首创“腹直肌外侧入路”“直接后方入路”等微创手术入路,将传统超过20厘米的手术切口缩短至8–10厘米。新入路不仅创伤小、恢复快,也降低了手术操作难度,让复杂手术变得“更友好”。

临床效果显著,提升治愈率与患者生活质量

该体系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显著优势。数据显示,与传统术式相比,该技术使手术时间缩短24.6%,出血量减少37%,肢体功能优良率提高14.8%。其中,新手术入路更能将手术时间缩短30%,术中出血减少35%,并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通过手术入路与内固定器械的系统创新,该体系有效改善了复位质量,减少了畸形愈合、创伤性关节炎等远期并发症,降低了翻修手术率与患者再入院率,真正实现了“疗效上去、复发下来”的诊疗目标。

目前,这套精准微创诊疗体系已在国内外多家医院“落地生根”。其中,两项原创微创手术入路因其操作简化、易于掌握,已在各级医院,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中推广应用,切实提升了全国范围内骨盆髋臼骨折的整体诊疗水平,让更多患者迎来重新站立的希望。

广州校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 1023-1063号

顺德校区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岗大道 33号

版权所有 © 南方医科大学  粤ICP备05084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