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阿尔茨海默症手术后,68岁老人暴躁情绪改善,还会用筷子了

时间:2025-04-10

作者:通讯员 孙传伟、冯淑君、郝黎、张蓝溪、张诚斌

来源:南方都市报

点击:

近日,广东省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医”)成功为一名68岁严重阿尔茨海默症、生活完全无法自理的患者,实施了颈深部淋巴-静脉吻合手术。术后第一天,患者可以认出自己的太太;术后两个多月,患者原先的暴躁情绪得到明显改善,可以静坐,还能够熟练拿筷子自行进食。省医烧伤与创面修复科主任医师赖文教授表示,阿尔茨海默症手术在全国仍处于探索阶段,目前该手术只在中晚期患者中开展。手术不能从根本上逆转病情,而是致力于让病情不再恶化。

68岁老人手术后

情绪和注意力得到明显改善

68岁的周伯(化名)在9年前开始出现记忆力下降、情绪波动和认知障碍等症状,被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症。其病情在1年前迅速恶化,生活完全无法自理,认知功能严重下降,甚至无法辨认家人,情绪暴躁,时常出现攻击性行为。

周伯的太太是一名退休医生,通过媒体了解到颈深部淋巴-静脉吻合术对阿尔茨海默症有治疗效果后,立即前往广东省人民医院咨询。她表示,虽然这项技术还处于探索阶段,但作为患者家属,只要有一线希望,就愿意尝试。

今年1月3日,医院烧伤与创面修复科、神经科、麻醉科、核医学科、超声科、影像科等多个学科团队成功为周伯实施了双侧颈深部淋巴-静脉吻合手术。手术历时7小时,出血量20毫升。

术后第1天,周伯可以认出自己的太太。术后第7天,他能够回忆起早餐内容并独立刷牙。术后20天,家属反馈患者的情绪管理能力显著提升,攻击性行为减少,且能够使用筷子进食。术后1个月,周伯已经能够在家人陪伴下进行户外活动,并静坐观看电视。术后2个月,周伯学会了独立吃饭。

周伯术后一个月可以久坐,术后2个月可以较熟练使用筷子。

烧伤与创面修复科医生罗红敏表示,从术后两个月的随访结果来看,周伯的性格和注意力问题得到了改善,比如,可以久坐、可以用筷子夹起小金桔。但是记忆力和认知能力并没有明显改善,比如,并不能记起除太太外的其他家人,不能计算简单的加减法。术后效果还要通过长期的随访继续观察。

周伯术后两个月可以自己吃饭。

赖文表示,医院将继续科学、规范地开展阿尔茨海默症的显微外科治疗,并与国内高水平团队合作,推动阿尔茨海默症手术诊疗流程标准化,科学系统评估手术方案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手术不能逆转病情

而是致力于让病情不再恶化

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种常见的脑功能退行性疾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据统计,8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高达25%。目前,阿尔茨海默症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脑组织内蛋白类物质的蓄积被认为是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

2022年,国内报道首例采用颈深部淋巴-静脉吻合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症,该技术被评为2022年显微外科十大进展之一。此后,国内外多个医疗团队对该技术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和临床验证。

从目前情况来看,该手术是非常低危和副反应少的手术,旨在通过疏通患者脑内的淋巴循环,将阿尔茨海默病的致病元凶——沉积的β-淀粉样蛋白、Tau蛋白疏通出来,类似于对大脑进行一次“除垢”和淋巴管疏通。

目前开展的阿尔茨海默症手术,主要是淋巴管-静脉吻合、淋巴结-静脉吻合、淋巴结瓣-静脉吻合三种术式,或将三种术式交叉结合。

省医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手术团队由烧伤与创面修复科主任医师赖文教授牵头。赖文教授表示,科室自2022年开始开展淋巴水肿的治疗,有1/4的肿瘤患者在做完淋巴清扫5年后会发生淋巴水肿,通过淋巴管-静脉吻合术,能够将阻塞的淋巴管与邻近静脉吻合(适合早期淋巴水肿)。而淋巴水肿手术与阿尔茨海默症手术具有相似的原理。此外,省医烧伤与创面修复科也具备阿尔茨海默症手术中涉及的显微外科技术。比如,游离皮瓣移植是烧伤与创面修复科常见的手术,该手术需要在显微镜下吻合直径在1-2毫米的血管,用到的就是显微外科的技术。

2024年,医院成立了阿尔茨海默症MDT团队,并多次召开脑神经功能障碍研讨会,以科学、规范地推进阿尔茨海默症的显微外科治疗。同年10月,该技术获得了伦理批件,可正式施行该项探索性的新手术。2025年1月,省医成功开展第一例手术。

赖文表示,由于阿尔茨海默症手术开展时间还不长,临床仍处于探索阶段。目前,该手术只在中晚期患者中开展,这些患者在影像学报告中,均已呈现出不可逆的脑组织损害,包括脑萎缩、大量淀粉蛋白沉积、神经元退化等。针对这一部分病人,手术并不能够逆转病情,而是致力于让病情不再继续恶化。

广州校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 1023-1063号

顺德校区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岗大道 33号

版权所有 © 南方医科大学  粤ICP备05084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