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xcb@smu.edu.cn

联系电话:020-61648099

教学

您现在的位置:

美好的大学生活怎样度过

时间:2016-09-03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点击:
新闻摘要:经常有学生或者学生家长问我一些关于大学生如何在大学里学习与生活的问题,在这里我想谈谈我想的想法。

  经常有学生或者学生家长问我一些关于大学生如何在大学里学习与生活的问题,在这里我想谈谈我想的想法。
  由于工作原因,和本科学生的交流不多,有些事情不甚了解,但结合以往的一些相关经验,结合一些具体的问题谈谈自己关于对当下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状态的一些看法,是否可以给同学们一点启示呢?
  问题一:现在有一些大学生总感觉大学里面课程虽然开设很多,但好像什么都没学到,学的东西也不实用,大家感觉很疑惑。
  林:这个问题在现在的大学生当中是一个共性的问题。从知识的角度来说,知识没有无用的,是学过了,还是学会了、学好了、学精了的问题。大学里首先要有一个人生定位的问题,不管学什么都要为这个定位而准备。并且要为这个定位做好四年的计划。为了在学习中享受到最大的快乐,为了在毕业时找到自己最喜爱的工作,有人曾经说过,每一个刚进入大学校园的人都应当掌握七项学习和生活的基本要求:即——学会自学、夯实基础知识、学会实践贯通、积极主动培养兴趣、掌控时间做好计划、懂得事理、建立良好的交际关系。只要做好了这七点,才能成为一个有潜力、有思想、有价值、有前途的快乐的毕业生。
  其实,本科读什么专业并不能完全决定毕业后的工作方向,大学期间的学习过程培养的是学习能力,只要具备了这种能力,即使从事的是全新的工作,也能在边做边学的过程中获取足够的知识和经验。
  问题二:具体该怎么做呢?
  林: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大家应该努力为自己编织生活梦想,明确奋斗方向,奠定事业基础。大学四年,每个人只有一次。从学习的角度讲,大学生应该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从我们做老师的角度来说,我们不能保证大学里所教的任何一项知识、技术在五年以后仍然管用,我们也不能保证学生可以学会每一种知识、技能。但我们能保证的是,学生将学会思考,并掌握学习的方法,这样,无论五年以后出现什么样的新的知识、新技能都能通过一种已经掌握了的思维和方法快速地了解和掌握。
  自学的能力,主要是指自学问题,曾经有位教育家说过,将大学里面所学的东西全部忘掉,那就是人才。这里讲的“忘掉”其实就是要具有自学的能力,也就是举一反三或无师自通的能力。大学不是“职业培训班”,而是一个让学生有目的成长、有所收获,未来能适应社会,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平台。在大学期间,学习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是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只有这样,大学毕业生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大学老师不仅要传授某种专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充当引路人的角色。而学生必须自主地学习、探索和实践。走上工作岗位后,自学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因此,大学生自学能力必须在大学期间开始培养和完成。
  许多同学总是抱怨老师教得不好,懂得不多,学校的课程安排也不合理。这样的抱怨没有意义。大学生不应该只会跟在老师的身后亦步亦趋,而应当主动走在老师的前面。例如,大学老师在一个课时里通常要涵盖课本中几十页的信息内容,仅仅通过课堂听讲是无法把所有知识学通、学透。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在老师讲课之前就把课本中的相关问题琢磨清楚,然后在课堂上对照老师的讲解弥补自己在理解和认识上的不足。对于刚入学的大学生而言,在由中学“记住”知识向大学时“理解”知识的转变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培养善于提出问题的能力。对每一个知识点,都应当多问几个“为什么”“是这样吗?”“怎么回事?”。一旦真正理解了理论或方法的来龙去脉,就能灵活地学习其他知识,解决其他问题,甚至达到无师自通的境界。
  《礼记·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就是说,大学生应当充分利用学校里的知识资源,从各种渠道吸收知识和方法。例如:和比较好的老师、研究生、同学交朋友谈问题;利用课余时间到相关院系听听课,哪怕是一节。我管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听其他专业的课程这种现象叫“跑课”,听听别的与自己所学专业不相关的课程也许对自己的专业有所启发,尤其是思维和方法。我经常对中文专业,或者新闻专业的学生说,去听听历史的课,教育的课,甚至是数学的课,哪怕是一节,也是好的;另外,要有“泡图书馆”的习惯,进了图书馆,要耐得住寂寞,学会使用工具书,多看看学术文章,看看报纸,做好笔记,尤其是要养成对某一个问题进行研究的资料收集的习惯,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方法,不能等到快毕业了、做论文了才想起收集资料。如果在一门课上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课题,也应该积极去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了解这个课题的来龙去脉和目前的研究动态。熟练和充分地使用图书馆资源,这是大学生特别是那些有志于科学研究的大学生的必备技能之一。读书时,也要讲究方法,我常常说,读一本书时,至少得有十几本甚至是几十本的相关资料做支撑,否则读完也就读完了,谈不上有什么见解或者研究。
  问题三:如何夯实基础知识?
  林:不管我们以后做什么,基础知识是否扎实很重要。对于学文科的大学生来说,所谓的基础知识,我觉得应该是文史哲的问题,包括新闻专业的学生也要学好文史哲,文史哲的概念大家应该很清楚,我不想过多的解释,我经常用大家熟悉的电影某某导演来说明掌握基础知识的问题。现在新闻专业学生总觉得学习摄像、摄影、编辑是最重要的,这一点我不反对,但大家对理论(包括新闻史、新闻理论、传播学)不感兴趣,甚至认为没有什么意义,这是不对的,某某导演原本是搞摄像的,如果他仅仅会摄像,绝对成不了今天的大师级导演,他对中国的文化有着自己的独特的思考,这种思考来源于文史哲的知识,就是我们说的基础。另外,学习外语也是一个基础,学习外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掌握一种重要的学习和沟通工具。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世界上最全面的新闻内容,最先进的思想和最高深的技术,以及大多数知识分子间的交流都将用外语进行。因此,除非你甘心做一个与国际脱节的人,外语学习是至关重要。就目前而言,学习外语也要应付各种考试,不仅四、六级,研究生入学,包括公务员、职称评定等等都需要考外语,没有办法。考,你就得学,这也算一个原因吧。学习是一件苦差事,它没有八小时以外。对于新生而言,从进入大学开始,尤其是第二学期开始,就必须从被动转向主动,必须积极地管理自己的学业和将来的事业。积极主动就是要有积极的态度,要对自己的一切负责,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有始有终、持之以恒。
  积极地规划大学四年。任何规划都将成某个阶段的终点,也将成为下一个阶段的起点,我的意思是要做好计划,包括学习计划,有周计划,月计划,年计划,按照计划走,及时完成计划,别拖拉,也要有自己将来的发展的定位计划,围绕发展计划设计自己的学习。以学习外语为例,坚持背诵很重要,我给很多要考研的学生建议,每周背一篇外语文章,坚持一年,那就是40多篇,能背出40多篇的外语文章,那是个不得了的事,外语写作能不好吗?单词也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了。设计这样一个学习外语的计划并坚持下来一定会有好处的。设计计划的时候要考虑“紧急事”和“重要事”,想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是不切实际的。要把“必须做的事”和“尽量做的事”分开。必须做的事要做到最好,但尽量做的事尽力而为即可。建议大家用良好的态度和宽广的胸怀接受那些暂时不能改变的事情,多关注那些能够改变的事情。此外,还要注意生物钟的运行规律,按时作息,劳逸结合,这样才能在学习时有最好的状态。
  学习也是有乐趣的,但就算没有兴趣,也必须把这些基础打好。打基础是苦功夫,不愿吃苦是则修不成正果。无论学习何种专业、何种课程,如果能在学习中努力实践,做到融会贯通,我们就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知识体系,可以牢牢地记住学过的知识。因此,建议同学们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学些与实践相关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性课程。平时利用课余时间搞一些实践活动,最好是几个同学合作,这样,既可经过实践理解专业知识,也可以学会如何与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如果有机会在老师手下做些实际的课题,或者走出校门打打工,只要不影响课业,这些做法都值得鼓励。外出打工或做课题时,不要只看重薪酬待遇(除非生活上确实有困难),有时候,即便待遇不满意,也是培训和实践的机会,也值得一试。在社会上实习也是一种锻炼,要重视,即使实习的地方与专业无关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在实习地实习,可能什么事也没有,那就从为他人打水,扫地开始,这也是一种锻炼。
  问题四:如何培养自己的兴趣呢?如何处理同学关系?
  林: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快乐和兴趣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如果你对某个领域充满激情,你就有可能在该领域中发挥自己所有的潜力,甚至为它而废寝忘食。这时候,你已经不是为了成功而学习,而是为了“享受”而学习了。如何能找到自己的兴趣呢?我觉得,首先要客观地评估和寻找自己的兴趣所在:不要把社会、家人或朋友认可和看重的事当作自己的爱好;不要以为有趣的事就是自己的兴趣所在,而是要亲身体验它并用自己的头脑做出判断;不要以为有兴趣的事情就可以成为自己的职业。最好的寻找兴趣点的方法是开拓自己的视野,接触众多的领域。只有接触才能尝试,只有尝试才能找到自己的喜爱,把兴趣当作专业一样就会更好。
  最后我想说的是同学之间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健康的关系。进入校园开始集体生活,如何与同学、朋友相处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对于大学生来讲,大学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可以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大家一起学”的阶段。未来,在社会里、在工作中与人相处的能力会变得越来越重要,甚至超过了工作本身。所以,大学生要好好把握机会,培养自己的交流意识和团队精神。我常说,当自己想知道朋友的内心世界的时候,我们自己的心窗是否向朋友打开?所以我认为建立真正的有情,就要以诚待人,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要有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社团是微观的社会,参与社团是步入社会前最好的磨练。在社团中,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和领导才能,也可以发挥你的专业特长和爱好专长。尤为重要的是,你要做一个诚心诚意的服务者和志愿者,并以此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这样的学习过程也不会很轻松,挫折是肯定有的,但是不要灰心,大学社团里的人际交往是一种不用“付学费”的学习。
  我建议同学之间不要经常借钱,一般来讲,家里给你的钱是能够满足个人需要的,额外借钱做了什么?借钱是否和家里人打过招呼?这些都需要认真思考。因为借钱会影响同学关系的。
  说了这么多,目的是希望我们的每位大学生都有一个美好的大学生活,希望每位同学的未来都美好。

最新文章

南医人

更多>>

【护士节】中西医结合医院周瑾:把职业当成热爱的事业干

周瑾,中西医结合医院护理部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她以丰富的学识、精湛的技术挽救众多患者生命;她用学科前沿知识,做好全院教学培训工作;她深入防疫第一线,分批次调度5294人次。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白衣天使和共产党员的神圣誓言。业务科研“两手硬”的“全能选手”扎根临床27年,周瑾早就练成了一名业务、科研“两手硬”的“全能选手”。作为广东省中医药局十三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负责人,她秉持“护士要终身学习与时俱进”的理念,...

【更多】

【护士节】珠江医院重症医学科杨硕:我为我的工作感到骄傲

2023广州庆“5·12”国际护士节暨广州百名好护士颁奖典礼近日举行。珠江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杨硕被评为2023年“广州好护士”。重症医学科(ICU),每逢节假日就是医护最忙之时。今年“五一”期间,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重症医学科护理组长杨硕又是在值班中度过。他所在的ICU还是珠江ECMO救治中心,每天都要备班,24小时待命。ECMO体外膜肺氧合俗称“人工心肺”,因一次次成功救治危重症新冠病毒感染患者而走入大众视野,被冠以“魔肺”...

【更多】

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