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xcb@smu.edu.cn

联系电话:020-61648099

要闻

您现在的位置:

【建校70周年】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医道济世作育英才

时间:2021-10-30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钟哲、黄瑶   编辑:张淼   点击:
新闻摘要:南方医科大学校园。七十载春华秋实,九万里风鹏正举。金秋十月,南方医科大学(下称“南医大”)迎来建校70周年。70年来,这所诞生于抗美援朝烽火硝烟中的高校深深扎根中国大地,坚守立德树人初心,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为我国高等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在战火中诞生的红色学校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拉开序幕。为适应形势,在上海抗美援朝医疗队的支持和帮助下,1951年10月,南医大的前身——东北军...

res03_attpic_brief

南方医科大学校园。

七十载春华秋实,九万里风鹏正举。

金秋十月,南方医科大学(下称“南医大”)迎来建校70周年。70年来,这所诞生于抗美援朝烽火硝烟中的高校深深扎根中国大地,坚守立德树人初心,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为我国高等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在战火中诞生的红色学校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拉开序幕。为适应形势,在上海抗美援朝医疗队的支持和帮助下,1951年10月,南医大的前身——东北军区军医学校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成立,建校一年,收治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负伤的志愿军战士2000多人;培养的学员中,许多人奔赴战场,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履行医者天职。

北国南粤,风云万里。从齐齐哈尔,到长沙,再到广州,从东北军区军医学校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再到南方医科大学,三迁校址,六变隶属,七易校名,历经辗转,初心不改,红色基因深深渗进南医大的血脉。

2004年8月移交广东并正式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后,南医大发展再上台阶,成为全国首批“部委省”共建高校,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是全国首批开设八年制本硕博连读临床医学专业8所高校之一、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栉风沐雨传薪火,桃李芬芳谱华章。70年筚路蓝缕,53年军旅历程,南医大始终传承着为党、为国、为民忠诚奉献的红色基因。

抗击SARS期间,学校承担了解剖首例SARS遗体的任务,研制出世界首个SARS检测试剂盒;汶川地震救援期间,学校医疗队是第一支克服重重困难挺进震中映秀镇的地方医疗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南医人主动请缨,在除夕之夜写下了按满红手印的请战书,发出了“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铿锵誓言。

南方医科大学的红色基因融入了每个南医人的血脉里,锻造了敢于奉献的精神内核。学校将继续传承红色基因,坚守立德树人初心,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为建成国内一流高水平医科大学努力奋斗。

在南医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校师生员工埋头苦干、真抓实干,推动学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向着高水平医科大学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行,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独立医科大学前列。

培养德才兼备的医疗卫生人才

在10月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中,南医大获得高教主赛道金奖2项、银奖2项、铜奖1项,高教主赛道金奖数量全省第一,全国独立医科院校金奖数量并列第一。这是学校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结出的硕果之一。

近年来,南医大系统推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围绕专业课程、教学运行、质量监控、条件保障等关键环节,实施多项改革工程,开设了名老中医传承班、基础医学院士创新班等拔尖人才培养特色创新实验班,加强一流课程建设,着力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金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20个本科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数量居全国医学院校首位。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姚开泰院士奖助学金”成立,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医大教授姚开泰倡议并捐赠66万元作为种子基金,旨在资助医药学专业家庭经济困难且学习成绩达到中等以上的学生,鼓励他们更加勤奋好学。

此外,近年来,南医大深入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改革,全面推行书院制管理,实施“筑梦引航”工程,构建全员参与、协同推进的“大思政”工作体系。“思政课与专业课融合,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掌握诊疗知识,体悟医者仁心。学校与时俱进地推进医学教育创新发展,不但关注学生‘术’的精进,更关注他们‘道’的升华。”南医大校长黎孟枫说。

南医大先后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和思政课程教学研究中心,坚持推进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着力从思政课程出发,衔接课程思政。

为着力打造“三全育人”立体思政网络,南医大探索书院制管理模式,将一、二年级学生全部纳入书院培养,在书院内建设人文教育体系及特色创新教育平台,将学生生活环境打造成育人空间,形成医学专业教育与综合素质教育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书院制改革成果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科技创新硕果累累

今年,南方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入围ESI全球前1‰,成为广东省第3所拥有ESI全球前1‰学科的高校,同时,学校已有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先后实施了“7+N”重点学科建设计划和“1+3+1”学科提升计划,着力打造学科高峰,建设一批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构建了体系完整、基础雄厚的学科发展格局,整体实力和学科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大平台,大项目,大团队,最能体现一所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

建设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际科研合作基地、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等一批国家级平台,成为干事创业的“金梧桐”,聚集起一支以院士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243人次。

加强从“0”到“1”的基础研究,培育重大原创性创新成果。今年1月,基础医学院教授高天明团队申报的“抑郁症发病机理及抗抑郁新靶点的研究”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成立临床研究中心,持续开展“临床研究支持计划”,进一步推进基础与临床结合和多学科交叉融合。南方医院李国新教授团队,在全球首次揭示腹腔镜微创手术对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具有确切的远期疗效与显著的微创获益,有效破解了全球医学界争论的重大科学问题。

充分发挥在脑科学、肿瘤学、干细胞、精准医学、生物材料、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大新药创制等领域优势,组建科研大团队。刘友华教授团队获得肾脏病领域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

建校以来,南医大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等国家级最高奖励30余项,获奖数位居省属高校第一。

科研创新“顶天立地”,成果转化惠及万民。

南医大在全国率先走开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之路,构建“一体两环”办学模式,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在军队院校和全国高校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研制出了第一台国产X刀、全国第一个国家I类新药心脏超声造影剂,培育了一批优秀企业。

南医大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整合大湾区内相关高校、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和企业中的优质资源,牵头建设了粤港澳大湾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支撑。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南医大集中优势科研力量,共开展21项新冠病毒研究应急专项项目,针对新冠肺炎诊断治疗、病理解剖、药物疫苗研发、源头防控等关键难点问题,紧急开展科技攻关研究,为抗击疫情贡献南医力量。

主动对接国家重大科技需求,积极培育重大项目和标志性科技成果,南医大在重大传染病防治、重大新药创制、干细胞及转化研究、数字诊疗装备研发、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等领域牵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科技创新水平大幅提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连续5年稳居全国前30强。

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辐射延伸

南医大现有13家直属附属医院,各附属医院在“大南医”理念下着力打造附属医院命运共同体建设,形成了功能互补的附属医院组团格局。

为更好地为人民生命健康保驾护航,近年来,南方医科大学围绕强实力、建高地、冲高峰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高水平医院和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现有两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一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年诊疗服务1600万余人次。同时,通过对口支援、医疗帮扶等,让优质的医疗资源向基层辐射延伸,惠及更多群众。

70年里,南医大人始终弘扬胸怀大局的传统,根植热土,白衣为甲,守卫家国。

“全国道德模范”骆抗先,从医60余年坚持奋斗在乙肝防治第一线,年过七旬开通乙肝科普博客,受益患者不计其数;“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贺运河,视病人如亲人,坚持出诊直到生命最后时刻;“全国医患和谐典型人物”侯凡凡领导的肾内科连续20年没有一起医疗纠纷,赢得患者的广泛赞誉,她说:“在我心里,没有什么职业比拯救人的生命更高尚。”

国内最早、规模最大的涉外医疗中心“惠侨楼”,创办40余年来,先后收治了来自91个国家和地区的13万多名患者,“模范医疗惠侨楼”享誉海内外,2016年惠侨医疗中心党总支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70年筚路蓝缕,薪火相传;70年盈科而进,弦歌不辍。如今的南医大,朝气蓬勃,风华正茂。站在新的起点上,全体南医人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南医红色基因,为建成“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高水平医科大学而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南医力量。

2df9e274-8f7f-498e-875c-585be50ce66a

最新文章

南医人

更多>>

【教师节】郑磊:尽心尽力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郑磊,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检验医学科主任。作为一名高教教师,郑磊以高尚的师德师风、精湛的业务能力和满腔的教育热情,孜孜不倦地培育着一届届医学人才,尽心尽力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方面,郑磊担任第一临床医学院实验诊断学等课程教学任务,近一年来,授课人数达 1961人次,总学时达774小时;临床接收规培生25人,实习生20人,进修生51人。作为第一指导老师共培养硕士6...

【更多】

【援藏】第三附属医院程亮:践行援藏初心 扛起医者担当

图为程亮(右一)手把手指导当地医生开展脊柱内镜手术。(图片由程亮提供)在林芝市人民医院开展援藏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累计开展约200台脊柱微创手术;累计开展30余项新技术新项目,并在全区范围内率先开展自治区首例颈椎内镜和自治区首例胸椎内镜手术;……2023年8月,带着对西藏这片高原的无限憧憬和一丝忐忑,2023年度“双百计划”援藏医疗队员、第三附属医院脊柱外科二科副主任医师程亮来到林芝市人民医院,开启了自己的...

【更多】

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