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我校承办的全国高等学校法医学专业第六轮规划教材主编人会议召开,标志着法医学成为一级学科后首轮国家级规划教材编写全面启动。会上正式颁布了16门课程教材的编审委员会名单,其中我校特聘教授刘超院士领衔《法医现场学(第2版)》编写,法医学院院长朱波峰担任《法医物证学(第5版)》主编及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来自全国30余所高校的法医学领域权威专家齐聚一堂,共同启动“十四五”卫生健康规划重点教材建设工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丛斌全面阐述了本轮教材的指导思想和整体规划。他指出,法医学教材不仅是学科发展的核心支撑,更关系到法医人才的专业化成长和司法体系的科学化建设。教材编写要坚持科学严谨、改革创新与社会责任并重,打造经得起时间和实践检验的精品教材。
我校副校长刘叔文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与学科建设情况。他指出,法医学作为医学与法学交叉融合的一级学科,在服务社会治理、保障司法公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教材编写既是落实学科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也是推动法医学服务“健康中国”、“法治中国”建设的有力抓手。
人民卫生出版社副总编辑朱双龙回顾了历轮法医学教材编写的历史进程,强调本轮编写工作要立足新时代医学教育需求,积极融入前沿科技成果与教育理念,保障教材内容的政治性、科学性、先进性与实用性,服务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会上正式公布了全国高等学校法医学专业第六轮规划教材评审委员会名单,以及各门教材的主审、主编、副主编人选,并举行聘书颁发仪式。

人民卫生出版社编辑李岩与程寒分别介绍了本轮教材的新形态建设要求,16门课程教材主编依次汇报了各门教材的总体框架、核心内容与创新思路。评审委员会围绕内容体系、逻辑结构和专业前沿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编写建议,并与主编团队进行了深入交流,明确了后续修订方向。
会议审议通过了法医学专业二级与三级学科教材体系架构,学科分层体系的建立将推动教学内容与司法实践深度融合,提升教材的专业化、系统化水平。新一轮教材将紧扣依法治国战略,对接司法体系现代化与“健康中国”建设,推动学科内涵建设与人才培养革新,助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法治信仰的高层次法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