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学子】胡祥铭:学医,任重而道远

时间:2018-02-01

作者:胡祥铭

点击:

胡祥铭,基础医学院2014级临床医学(临床病理)专业学生,2016-2017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曾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南方医科大学校级一等奖学金、广东省教育厅“我的中国梦——立志·修身·博学·报国”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一等奖、南方医科大学优秀学生、南方医科大学优秀学生干部等。

我生于一个平凡的家庭,从小对生命有着崇高的敬畏之心。想读医的念头,是因偶然听得的一则新闻:年近七旬的老医生拿出毕生的积蓄,买药捐赠给那些因经济困难而无法治疗的患者。这给还处于年少懵懂的我深深的震撼,坚定了我那颗稚嫩而勇敢的心。

医海无涯唯博学可贵

一入医门深似海,相信每一个进入医学院校的学生都会有这种感觉,面对承载着无数医界前辈知识和经验的蓝白书,我心中充满敬畏。从大一入学到现在,每一门课我都会认真仔细地听讲,空闲时到图书馆丰富自己的知识面,理清一个发病机制或者一项检查的前因后果,并且乐此不疲。中国古代名医赵晴初曾说:“医非博不能通,非通不能精,非精不能专。必精而专,始能由博而约。”大学本科这五年的时间是我们极为宝贵的财富,只有集中精力把书本上的知识学好,才能为以后的“专”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每天早上在教学楼早读时,墙上裱框里齐白石的那句“一息尚存书要读”一直勉励着我。从医者,活到老学到老,我想,就是这个道理吧。

正因为有着好学向上的态度,让我能够在这几年的学习中保持优异的成绩,有幸连续三年获得校级一等奖学金。在课外科研方面,我于2016年申请并通过了国家级大创课题《具有水稳定性的金属有机骨架的构建及其对胃癌患者表达异常的miRNA检测功能的研究》,目前正处于结题阶段。另外,以第一作者撰写的文章目前已准备进入投稿阶段。课余时间里,我在班级里开展学习知识交流会,带动大家一起讨论,互相学习,同学们反应良好。每到傍晚,我喜欢在跑道上迎着微风慢跑释放压力,呼吸新鲜空气,每周末都会在顺德校区的大广场吹一吹笛子。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学医的道路上,勤奋务实,孜孜不倦,砥砺前行,一直激励着我。

医路漫漫唯笃行不倦

医学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必须经过长时间的知识储备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在这个过程中,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就显得难能可贵。小时候那颗从医的心一直让我坚持到现在,让我能够克服许多前进路上的困难,养成良好的习惯。特别是在实验室的这段时间里,我更加体会到专注所带来的巨大魅力。刚开始接触冰冻切片时,因为我性子比较急,想着快点完成任务,所以在翻片的时候总是不耐烦,一直调不到一个适当的位置,时间一过,组织片皱缩,失败了。旁边的师姐看我忙得焦头烂额,拍了拍我的肩膀:“别急,看好位置,一气呵成!”我试着静下心来,专心致志地找准时机,一片一片慢慢地完成,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制成了第一批成功的切片!于是我时常提醒自己,戒骄戒躁。

在担任两年的班长以及校青协外联部部长团的职务期间,我的为人处世也变得更加沉稳踏实。在班集体的日常事务中,对辅导员下达的任务均秉持着细致、负责的态度,力求把每件事都圆满地完成,也受到了辅导员和同学们的认同和肯定,有幸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和优秀学生。

《大学》曰: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诚而后心正。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只有不忘初心,坚持到底,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相信,没有什么目标是不能实现的。

医者自省唯尚德修身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我积极利用假期的时间,到急诊科及病房见习。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120急救车送来了一名突发胸闷的患者,怀疑急性心肌梗塞,常规监护吸氧后我马上给他拉了一个心电图。因为第一次在抢救室遇到这么紧急的情况,我也很紧张,在心电图机分析的过程中,我看了一下屏幕上显示的波形,“不好,有危险!”我本能地反应出这句话,马上把图纸撕下来拿给带教老师,老师一看:“这哪里危险了,只是一个右束支传导阻滞。”接着把我带到一旁,轻声地对我说:“以后不要在病人和家属面前谈论病情,这样你急,他们更急。”虽然带教老师并没有明显训斥我,但是这一幕我至今记忆犹新,我不断地反省自己,身着白大衣,要时刻考虑到病人及家属的感受,每句话每个字,都要经过深思熟虑才可以表达出来,切莫操之过急。

我们都会犯错,但是犯错也是一种成长的方式,它无时不刻地提醒着我们:吸取教训,避免再犯。

医之修养唯济世情怀

所谓医者,尽毕生精力,解人间痛苦。

偶尔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特鲁多医生的座右铭,也道出了许多医护人员的心声。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疾病的攻克会越来越成为可能,但是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为病人减轻痛苦,同时,帮助病人及家属回归社会。

也许就是这么巧,我在学校里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共同组建了一个生命教育与临终关怀学习团队。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每周都会抽出时间在研讨室里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探讨自己的生命观以及分析临终患者的心理变化。最近,我们制作了一份故事型问卷,意在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和选择自己的人生路程,并取得了较好的反响。与此同时,我们在完善理论知识的学习后进行了实践,在做义工陪伴临终病人及家属时,倾听那最真实的感受,我从中学到了很多。通过其他义工的分享,我了解到作为家属那不愿在病床前述说的辛酸,他们也是需要帮助的对象。疾病是我们共同面对的敌人,作为一名良医,不仅要医病,还要医人。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我们是时代的朝阳,祖国的未来需要我们这一辈人为之努力。在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博学、笃行、尚德、济世,在我们南方医科大学的校训下,我践行着自己的信念,勇敢地追寻自己的目标。心怀谦卑,砥砺前行,朝着我们的理想,拼搏!

广州校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 1023-1063号

顺德校区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岗大道 33号

版权所有 © 南方医科大学  粤ICP备05084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