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巨瘤?南方七院多学科同心协力破难题

时间:2025-02-27

来源:第七附属医院

点击:

73岁高龄、直径超过15厘米的特大肿瘤、在体内存在34年之久!这样的难题如何破解?近日,第七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南方七院)医疗实践给出了答案,成功为一名高龄患者完成了特大左后下纵隔神经鞘瘤整体切除手术。该案例充分展现了南方七院在多学科协同模式下的重症救治水平提升,为高龄患者复杂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宝贵经验。

肿瘤如“定时炸弹”,高龄手术风险重重

73岁的商婆婆是里水镇金溪社区居民,早在1991年就已发现左胸内肿瘤,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未进行手术。直到最近,因持续下肢麻木无力、行走困难、半瘫在床,家属以为是腰椎问题,于是带婆婆来到南方七院求诊。南方七院骨科医学中心主任、脊柱外科主任、佛山市脊柱微创技术工程中心主任刘瑞端凭借丰富的经验,一针见血地指出病根在于胸椎而非腰椎,且病情严重,建议她立即入院检查。

经过详细检查,结果显示商婆婆左后纵隔区存在巨大肿块,肿瘤已对胸8椎体造成骨质破坏,初步诊断为神经鞘瘤。肿块压迫左肺下叶致其不张,并伴有左侧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肿大,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硬化。此外,商婆婆还患有老年性骨质疏松、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由于肿瘤的压迫,商婆婆行走困难,手术治疗刻不容缓,以解除肿瘤侵犯压迫脊髓及胸椎神经根。

巨大的肿瘤完全占据了患者的胸腔(图为3D打印模型)。

然而,手术的难度远超预期!商婆婆的肿瘤发自椎神经,肿瘤蒂却留在椎间孔里,由于肿瘤巨大,几乎占满左下胸腔,手术操作空间极其狭小,且肿瘤与周围神经、血管及肺脏紧密粘连,稍有不慎可能导致神经损伤或大出血。加之患者高龄,心肺功能较差,手术耐受性低,麻醉和术后恢复风险极高,这对手术团队的技术水平、围术期管理能力以及多学科协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面对如此复杂的病情,胸心血管外科副主任涂星强详细地向商婆婆及其家属解释了手术的难度和潜在风险。他坦诚地表示,手术虽然充满挑战,但团队会全力以赴,制定最稳妥的治疗方案。

“涂主任,我们相信南方七院的实力,决定留在这里手术!”商婆婆的女儿坚定地说,作为土生土长的里水人,亲眼见证了南方七院医疗技术水平在不断提升,她相信,南方七院一定能够帮助妈妈渡过难关,重获健康。

多学科联手,精密部署迎战“生命保卫战”

患者的信任就是最大的动力!南方七院迅速启动多学科会诊(MDT)模式。呼吸与心血管病中心主任、胸心血管外科专家邹小明教授组织了脊柱外科、胸心血管外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外科、医学影像科、麻醉科、病理科八个学科专家进行联合会诊,制定周密的手术方案和应急预案。

多学科会诊现场,邹小明教授在分析病情。

为确保手术顺利,多学科团队从术前、术中到术后进行了全方位协作:术前,影像科通过先进的影像技术,精准评估肿瘤大小、位置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手术规划提供关键依据;心血管内科和麻醉科全面评估患者心肺功能,优化术前状态,降低手术风险。此外,考虑到手术可能面临的大出血风险,团队提前备足了10000毫升血浆,为手术安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两个外科团队浴血奋战12小时,成功切除巨大肿瘤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2月18日,“经左侧开胸肿瘤切除术”正式展开。上午9时,麻醉科副主任邓玉辉带领麻醉团队精准完成麻醉后,邹小明主刀,带领涂星强等医生从患者前胸开胸,利用超声刀等工具逐步将肿瘤与周围的血管、肺脏进行精细游离,由于肿瘤与周边组织粘连紧密,分离前进一两毫米,都非常困难;每前进一两毫米,都要小心翼翼。邹小明教授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下午2点,终于将肿瘤游离至蒂部。

由于肿瘤体积巨大,蒂部粗大且遮挡视野,手术团队决定暂时关闭胸腔切口,调整病人体位为俯卧位。

下午3时,手术团队转换患者体位,脊柱外科主任刘瑞端接力上台。他从患者背部入手,成功松解了肿瘤与背侧周围组织的粘连,并对椎骨进行了加固固定。然而,肿瘤与前方组织的连接仍未完全分离,手术团队面临新的挑战。

晚上7时,手术团队再次调整患者体位,胸外科团队重新上台,打开胸腔继续操作。此时,得益于后路松解,肿瘤已相对松动,为胸外科团队提供了宝贵的操作空间。大家紧密协作,步步为营,直至将肿瘤完整切除。

手术进行中。

这是一场“生命保卫战”!整个手术过程中,麻醉科团队全程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精准调控麻醉深度,确保手术安全;手术室护士全程坚守,无缝配合;邹小明教授更是两度汗湿手术衣,展现了医者的执着与担当。

经过胸心血管外科、脊柱外科、麻醉科和手术室护理团队四个学科共20人、12小时的紧密接力与浴血奋战,一个最大直径达15厘米、重达1千克的巨大肿瘤被完整成功取出。这场手术不仅创下了南方七院神经鞘瘤手术的纪录——肿瘤体积最大、患者年龄最高、手术难度最大,更彰显了医院多学科协作的强大实力和医疗团队的精湛技艺。

“商婆婆体内的这个肿瘤就像树根深深扎进泥土一样,与周围脏器紧密粘连,错综复杂,处理不好,患者将面临终身瘫痪。”涂星强形容这次手术就像拆“炸弹”,而这个“炸弹”周围布满了引爆点,操作难度非常大。

幸运的是,在邹小明教授的带领下,多学科团队配合默契、攻坚克难,最终成功完成了这场高难度手术。整个手术过程出血量仅为1900毫升,明显少于预期出血量。病人当晚10点转入ICU,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不辞辛劳、连续作战,在他们的严密监护、精准施治和细心呵护下,患者恢复良好,已经平稳度过危险期,转入普通病房进行下一步的康复治疗。

胸心血管外科专家邹小明到ICU检查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多亏了南方七院医护团队的高明医术和医者仁心,为我带来了重生的希望。”已经能坐起的商婆婆对南方七院的医疗技术和服务态度赞不绝口。她认为,从诊断到手术,再到术后康复,每一步都让她感受到专业和用心。作为里水人,她为家乡有这样一家医院感到骄傲!

商婆婆的女儿也补充道:“妈妈的手术风险那么高,南方七院用专业和耐心印证了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术后,医护团队每天查房,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这种负责任的态度让我们看到了医者的大爱。”

邹小明教授带队查房,对患者检查点赞并鼓励。

MDT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多学科协作模式)是一种现代医疗诊疗模式,通过整合多个相关学科的专家资源,针对复杂疾病或疑难病例进行集体讨论和协作,为患者提供全面、精准、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近年来,南方七院大力推进多学科会诊(MDT)模式,打破学科壁垒,整合优质资源,为复杂疾病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此次特大神经鞘瘤手术的成功,正是MDT模式优势的集中体现。

未来,南方七院将继续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推行技术好、服务好、效果好的“三好”方针,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为更多患者带来生命的希望。

广州校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 1023-1063号

顺德校区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岗大道 33号

版权所有 © 南方医科大学  粤ICP备05084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