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脉学第一人”杨运高:工作就是幸福

时间:2025-02-27

作者:林奕旋/文 李尔东/图

来源:深圳医院

点击:

在深圳医院,有一名老中医叫杨运高,被称为“仲景脉学第一人”,门诊量连续8年在深圳医院排名第一。他受患者欢迎,外地患者组团,本地患者早上6点就来“守”,也受本院同事尊敬,遇到疑难案例,喜欢找他会诊,更受同行认可,连续举办七届“杨运高教授仲景脉学班”,学生遍布全国。

患者加号,是日常操作

深圳医院中医科前台,一名患者来了:“护士,给我加一个杨主任的号。”

“好的!”护士立马就在电脑里加号。只要杨运高出诊,这样的加号操作便是日常,护士也习惯了患者的“有求必应”。

“我跟他们说了,直接加,不用问我,你说人家大老远过来,你不给加号也不好是不是?”诊室里的这位老中医杨运高是个50后,2017年2月份加入深圳医院。

初来乍到,“让子弹飞一会”

在南方医院,杨运高呆了将近30年,是肝病中心MDT中医首席专家,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名老中医师承导师。2015年,他到揭西中医院扶贫,用三年时间盘活了一个医院,离开时,当地乡亲们组团送他,依依不舍。离开揭西后,他来到了深圳。

和大多数专家一样,初来乍到没人认识,坐了一段时间的冷板凳,杨运高清楚地记得,第一天出门诊只有8个人,第一个月只有100多人,但是他没有慌,经验告诉他,“让子弹飞一会”。

果然,熬过了这段艰难的时期,杨运高在深圳医院逐渐“火了”。现在,他每天的门诊量都在100以上,周末最高达到140多人次,连续8年门诊量全院排名第一:“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我的门诊量那么高?我也不知道,大概就是人传人。”杨运高表示。

裂变,患者“组团看病”

在杨运高看来,用心诊治病人,病人自然就会口口相传。

他的门诊有个怪现象,十分之一是外地病人,大家都是“组团看病”:他曾经扶贫过的揭西病友,江西旅游时住过的客栈老板,新疆的、黑龙江的、北京的……都是一车一车组团来找他看病,现在还多了一些香港人。

黑龙江有个病人,尿失禁,看了十年都没看好,在杨运高这里看好以后,就把他有糖尿病的老伴也带来看,然后又带他的亲戚朋友来看,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杨运高把这种模式叫做“裂变”,看好一个带来一群,形成良性循环,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医生最关键是要帮病人解决好问题,病人就是最好的宣传。

纵使年过花甲,这位老中医依然保持着对职业最单纯的热爱,每周出诊5天,周日休息,其他时间就查房。为了方便更多患者,他主动减少特需门诊,增加普通门诊。

每周六,为了应对从各地涌来的病人,杨运高都会“搞特殊”——7:20就开始放号。医院8点才正式上班,他7点到达诊室,都是自己开门:“我7点来,有的患者比我还早,6点就来等。”

正是因为心里有病人,所以从医这么多年,杨运高一直慈悲为怀,不拒绝任何人。69岁了,每天他都在家里干掉三大杯水再出发,在诊室里“沉迷看病,无心喝水”。看着他蹒跚的背影,护士站的小护士们有时候都会忍不住吼一句:“杨叔,悠着点啊,不要太辛苦了!”

疑难病例,找他会诊!

在某些人看来,杨运高很“神”,仿佛能“一语中的”,一眼就能看出问题所在。

医院有同事全家都出现皮肤问题,看了很多医生没看好,遇到杨运高,一番询问后,杨运高说,你这是水土不服,教他避开过敏原,开了些药吃,没几天就好了。

有个小女孩,连续高烧一周,能做的检查都做了,就是没找到原因,杨运高去会诊,诊断她是“少阳病”,开了2剂中药,小女孩就退烧上学了。

有个老奶奶,从ICU出来后就住到中医科,七年来一直跟着杨运高,把他当成自己的保健医生……

遇到疑难病例,大家都爱找杨运高诊治。

“帮病人解决问题,就很满足”

问起为什么这么多年都能保持这份热爱,他的太太一语道出真谛:“虽然累,但是能解决病人的痛苦,他就很开心。”

确实,病人从远方寄来的结婚喜糖、亲手写的感谢信,都是杨运高生活中的小确幸。

他清楚地记得,有一天下雨,他出完门诊已是中午一点,正准备回家吃饭,看到一位老奶奶还坐在那,杨运高感到纳闷,她看完病至少已经两个钟头了,怎么还不回家?看到杨运高走过来,老奶奶站起来,递过手中的盒饭:“杨主任,我看您还没吃饭,就去给您买了个盒饭”。

杨运高接过来,饭还是热的。多年过去了,老奶奶冒雨去买的这个饭盒,还一直记在杨运高的心里。

还有一次,杨运高看完病人准备下班,有个乙肝、肝硬化患者要求请他吃饭,此前他至少邀请过三次被拒,这次杨运高答应了。他们到医院对面小餐馆,一坐下,杨运高就听见他打电话,告诉别人“杨主任跟我吃饭了”!

杨运高没太在意,很久以后,一个年轻人送来一封信,那是他的爸爸、也就是这位患者的“绝笔信”。临终前,这位患者念念不忘杨主任陪他吃这顿饭,因为乙肝他备受歧视,连家人都不陪他吃饭,而杨主任的这次“陪吃”,照顾了他的自尊,给了他很好的安慰。“我真的没想到,一顿饭对他的影响这么大。”提起这件事,杨运高依然很感慨。

“仲景脉学第一人”,学生遍布全国

一辈子研究张仲景,杨运高形成了自己的“伤寒论”,在经方和把脉方面自成一家,被称为“仲景脉学第一人”,受中国中医科学院邀请,在北京连续举办了七届“杨运高教授仲景脉学班”,学生遍布全国。

在杨运高看来,医生和病人是服务关系。“很多病人跟我说谢谢,我说不用,你付费挂号,我就有责任和义务帮你看病。”

杨运高对病人的认同一直心存感激,从不认为自己可以心安理得地接受病人的感激。“我最大的毛病就是脸黑了点,话少了点。”

因为热爱,工作几乎占了杨运高生活的大部分,平时休息,他喜欢在网上下围棋,这是他唯一的消遣,看起来有些单调,他却很享受,自诩为大脑奥林匹克运动。干到几时退休?“干到干不动为止吧!”

对这样一位热爱工作的老中医来说,工作就是幸福。

广州校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 1023-1063号

顺德校区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岗大道 33号

版权所有 © 南方医科大学  粤ICP备05084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