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协作突破“保命保肢保功能”三重挑战

时间:2025-05-09

来源:第五附属医院

点击:

双上肢完全撕裂断开,历经9小时高难度手术成功抢救断肢再植,伤者经历四个月的治疗已恢复了手指的本体感觉,上臂恢复了感觉,康复阶段情况稳定,于5月7日出院。第五附属医院创伤骨科联合急诊医学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脊柱外科、胸心外科、普通外科等多学科团队,成功实现“保命、保肢、保功能”三重目标。此次救治不仅刷新了医院肢体再植技术的高度,更成为区域创伤救治体系综合实力的标志性案例。

生死竞速:多学科联动抢抓“黄金救援窗”

2024年12月25日凌晨,陈先生(化名)不慎发生意外,双上臂近端撕脱性完全离断,失血量超3000毫升,送院时,患者已陷入失血性休克,检查发现还有合并胸椎爆裂性骨折、肋骨骨折、血气胸等多发伤,生命体征极不稳定。

第五附属医院迅速启动创伤急救红色预警,院前院内无缝对接,120急救途中,医院同步启动创伤中心应急预案,手术室、血库、多学科团队提前就位。医疗团队快速评估与精准决策,伤者到院后迅速完成断肢低温保存、加压止血,结合患者年轻、家属强烈保肢意愿,确定再植方案。第五附属医院创伤骨科主任钟华介绍,为再植赢得宝贵时间,医院启用绿色通道极速运转,30分钟内完成备血、影像检查及术前准备,患者直入手术室。

技术攻坚:显微外科+多术式并行,突破四大生死关

钟华介绍,患者进入手术室开始,麻醉科进行患者生命体征维持及麻醉准备的同时,创伤骨科团队安排一组手术医师迅速对离断的肢体断端进行清创、坏死组织清除、血管神经分离及标记。麻醉完成后由另一组创伤骨科医师同步对两侧肢体进行清创、术区消毒、铺单,“因为患者是双臂高位断离,我们要有两组医生同时手术。”

钟华总结手术的四大难点:高位离断无法使用止血带、胸椎骨折限制手术体位、血管神经严重撕脱缺损、多系统创伤叠加风险。钟华教授带领团队迎难而上勇闯难关。参与抢救与手术全过程的马肃霜博士详细讲复盘了手术“闯关”过程,首先桥接修复血管神经,取患者大隐静脉移植,重建肱静脉及头静脉通路,保障血运循环;还要精准骨短缩保功能,为保留肩关节功能,短缩肱骨5厘米,外固定架辅助稳定断端;另外需要多学科同步手术,联合脊柱外科、胸外科完成胸椎及肋骨骨折内固定,避免二次手术风险;最后是抗感染“双保险”,采用抗生素骨水泥局部缓释杀菌,术后多次扩创取栓,成功阻断感染危机。

手术持续了9个多小时,术后患者转入重症监护室,经过6天精准抗休克、抗感染治疗,生命体征趋稳,再植肢体血运良好,成功迈过“存活关”。

“三心”优质护理:细节铸就康复奇迹

诊疗全过程需要优质护理保驾护航,转入普通病房后,创伤骨科护理团队做到“三心合一”,以“盯病情、护肢体、稳心理”为核心,制定全周期护理方案。

创伤骨科护士长邹梅介绍,手术后护理队伍排班24小时盯着患者的肢体状态,每15分钟查看肢体肢端血运、感觉、颜色、温度、及患肢肿胀情况,避免血管堵塞、血管痉挛的发生;严格做好“三抗”,抗血栓、抗感染、抗血管痉挛,“我们护士要调节合适的病房温度、湿度,用烤灯给胳膊保暖、帮患者摆对姿势避免压到血管,疼了及时给止痛药,避免各种因素导致血管痉挛。”

“确保优质护理的同时还要给患者及家属做好心理护理,患者的双臂接回来了,肯定是又激动又害怕,怕长不好、怕以后动不了,所以要多安慰、鼓励患者,并指导家属带着患者一起做康复训练,陪患者聊天,给患者打气,让他有信心坚持做康复。”邹梅说,“我们的工作就是把些细节做到位,目标就是让患者从‘活下来’到‘活得好’。”

硬核实力:设备、人才、协作铸就区域救治标杆

目前,患者已开始肩关节活动度训练,未来将开展系统的康复训练,助力肢体功能最大化恢复。成功案例背后,是综合性三甲医院优秀团队的实力支撑。

钟华表示,第五附属医院创伤骨科团队在多发伤、四肢创伤骨折、离断伤等救治方面具有丰富经验,配备了高精度手术显微镜、DSA造影机、显微外科器械等先进的诊疗设备,为精准操作提供保障。科室硕博占比100%,依托创伤中心联盟,多学科一体化模式,实现“院前急救-手术-监护-康复”全链条闭环管理。

技术过硬也要与时俱进,科室团队注重提升科研软实力,以科研创新赋能整体医疗水平。作为学科带头人,钟华表示严重创伤后慢性骨髓炎、骨感染、神经修复等领域是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目前有国自然面上项目、广州市校企联合项目及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支持,还与南方医科大学、广东省人民医院、华南理工大学等专家团队合作,开展神经再生医学难题等相关项目的基础研究。

安全警示与科普提示

意外受伤偶有发生,第五附属医院将定期举办社区急救培训,提升公众自救互救能力,钟华温馨提示广大市民:

如果遇到肢体断离情况,把握“黄金救援时间”,第一时间赶到有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同时注意现场止血与断肢保存(离断肢体用清洁纱布包裹后置于干燥塑料袋,外层用冰块冷藏,禁止直接接触冰或浸泡),如无法前往医疗机构,应及时呼叫专业救援。严重创伤切勿自行搬动患者,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清晰说明伤情,便于医院提前准备。

广州校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 1023-1063号

顺德校区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岗大道 33号

版权所有 © 南方医科大学  粤ICP备05084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