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既是健康守护天使,更是与疾病对抗的白衣战士, “你们不仅治好了我的病,更救活了我的心”这是患者对她们的礼赞。她们不是忙碌在病床前,就是在去病床前的路上,随身携带的是关怀,是呵护,是坚守的责任……
护士节,让我们一起来读她们在监护仪的滴答声中,写下的人文诗行。
我的微信里有一个名为“腹透俱乐部”的群组,群成员是一群与肾脏疾病抗争的腹膜透析患者。每当手机屏幕亮起,总能看见这样的消息:“李叔今天超滤量达标啦!”“继续加强蛋白质摄入!”他们像暗夜里的萤火,用微弱却倔强的光,照亮彼此生命的裂缝。
李叔65岁,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让他陷入了命运的泥潭。入院那天,他蜷缩在病床一角,仿佛连呼吸都压着千斤重石。腹膜透析的选择,让他的晚年生活变得支离破碎。面对着医护,他沉默寡言,眼中蒙着对未来无尽的迷茫。
我真正注意到他,是在手术后那个傍晚。他刚做完腹透置管术,苍白的脸上凝着细密的汗珠。我推他去拍片时,他机械地配合着穿外套、戴口罩,却始终一言不发。回病房的路上,我轻声问:“李叔,能下地吗?我带您去腹透室看看。”他垂着头,连睫毛都没颤动一下。一旁的张阿姨替他解释:“他今天累了,不是故意不理人。”我点点头,却见他无奈的表情仿佛在无声地对抗着什么。
“往后每天都得做腹透,活着就是遭罪啊!”某个深夜,李叔突然开口。我蹲下身与他平视:“可您连烟酒都戒了,这多难啊!科里有位大哥,腹透十年走遍了中国,还有个姑娘,边透析边上班……”当提到“腹透机能夜间治疗,白天照常钓鱼”时,“真的?还能钓鱼?”那是我第一次在他眼里看到光。接下来的日子,他像重新学步的孩童,从简单的七步洗手法开始,努力地模拟整个操作,直到自己能稳稳地顺利接上管端。

出院考核那天,他完成最后一袋废液处理时,他摸着腹部的导管,喃喃道:“就这个管子,简单得很,我都能把你搞掂了。”
三个月后的复诊日,李叔穿着崭新的钓鱼马甲走进诊室,他掏出手机给我看照片,水库边,他举着一条鲫鱼,小孙子在身后笑成一朵太阳花。张阿姨抹着眼角说:“感谢你们,这是李叔的变形计呀,你们从阎罗王手里把他抢回来。”
在这里,有些故事不需要药水与针剂。当我们俯身倾听那些破碎的哽咽,当沉默的坚冰被一句“我懂”温柔敲碎,新的希望便从裂缝中喷涌而出。
(作者李海群,第五附属医院肾内内分泌科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