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氏儿”寰枢椎脱位 “毫米级”手术助他重新站立

时间:2025-06-13

来源:第三附属医院

点击:

当9岁的乐乐第一次在护士搀扶下稳稳迈出步子时,医护人员和福利院的工作人员都泪目了——这个命运多舛的唐氏综合征孤儿不久前还因为寰枢椎脱位而瘫倒无法站立。

寰枢椎是什么?它是连接人体颈部和头部的颈椎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是什么原因让年幼的孩子在这个重要关节发生脱位?医生要怎么帮助他?

未发现明显阻碍复位因素 手术为何这么难?

一个月前,福利院的工作人员突然发现乐乐下肢无力,起初只是走路不稳,后来发展到站都站不起来,在当地医院就医诊断为寰枢椎脱位。由于唐氏综合征患儿特殊的生理结构和较高的手术风险,福利院工作人员带着乐乐辗转多家医院均未能获得有效治疗。最终,经多方咨询,乐乐来到第三附属医院,由脊柱外科一科主任王亮接诊。

经院方详细检查后,王亮主任团队发现,乐乐的寰枢椎脱位是由游离齿突引起。虽然从影像学上看没有明显的复位障碍,适合进行后路复位固定手术,但在进一步的颈椎CT检查后,王亮主任团队却发现了棘手的问题:患儿异常细小的颈椎解剖结构使得手术置钉难度倍增。

为解决这个问题,脊柱外科一科主任王亮在术前采用3D打印技术复刻了乐乐的寰枢椎模型,反复进行充分的手术模拟。几次模拟下来,王亮有了信心,决定直接实施颈椎后路手术复位手术。术中,团队紧密配合,将手术精度控制在“毫米级”,一次性精准置钉,完成寰枢椎复位与固定。

术后,医护团队为乐乐量身订制了康复方案:从最初的床上翻身训练,到辅助站立,再到步态练习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每一次进步都凝聚着医护人员的专业与爱心。术后一周,原先只能躺在平车上的孩子,终于带着自信的笑容,一步、两步,慢慢走向等候在病房门口的“家人”们。

3D打印技术助力幼儿精准手术

王亮介绍,寰枢椎是脊柱的第一、第二节颈椎,主要通过外侧侧块关节及齿突前后关节进行耦合,周围辅以关节囊、寰椎横韧带、齿突尖韧带、翼状韧带、覆膜及寰椎后弓与枢椎椎弓间的黄韧带进行加固。寰枢椎的骨性结构或上述韧带结构出现异常时均可导致寰枢椎脱位。

儿童寰枢椎脱位的致病机制是多种多样的。唐氏综合征的患儿通常由于染色体易位,出现寰枢椎周围韧带松弛,骨骼发育迟缓,齿突小骨结构异常等问题,常常引起明显的寰枢椎关节不稳。虽然儿童寰枢椎脱位手术原则与成人基本一致,但相对于成人,儿童颈椎发育不完全,解剖结构均细小,手术难度非常高。而且目前国内外并未针对儿童患者寰枢椎设计对应的内固定系统,只有成人的内固定装置可供选择。因此针对这类患儿,就更需要足够的术前准备和规划。“得益于术前从影像资料上详细测量的解剖参数,结合3D打印技术,终于做到真正的个体化操作,保障手术的顺利、患者的安全。”

术前术后颈椎X光片

术前磁共振(脊髓明显受压),术后磁共振(脊髓受压解除)。

广州校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 1023-1063号

顺德校区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岗大道 33号

版权所有 © 南方医科大学  粤ICP备05084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