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广州市召开的全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第三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医师程亮荣获2025年广东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这位从医13年屡获"羊城好医生"称号的骨科专家,用300余例高难度脊柱微创手术,使林芝市脊柱内镜技术水平跃居自治区领先、国内先进行列;以"造血式"援藏模式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更深入牧区开展"共筑脊梁"公益行动,让10余名藏族青少年重获挺拔身姿。

海拔3000米的技术突围
2023年,程亮积极响应“组团式”医疗援藏号召,作为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医疗队成员,奔赴平均海拔3000米的西藏林芝市人民医院开展医疗援助。面对高原缺氧、医疗条件有限等挑战,他始终践行“人在身在、身在心在、心在情在”的援藏誓言,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成功开展多项脊柱内镜领先技术,填补了当地该领域的技术空白。
他成功完成西藏自治区首例颈椎内镜手术和首例胸椎内镜手术,累计开展脊柱微创手术300余例,其中90%为四级高难度手术,使林芝市脊柱内镜技术水平跃居自治区领先、国内先进行列,大大提升了当地疑难脊柱疾病的诊疗能力。

“造血式”援藏的广东样本
程亮深知援藏工作重在持续造血。他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通过“师带徒”模式手把手培养骨干医生,帮助他们掌握脊柱微创技术要点和疾病诊治关键,助力他们成长为当地的脊柱微创专家,真正实现“技术留下来、人才强起来”的目标。
针对高原常见病、多发病,他主导编写《骨事知多少:高原骨病诊疗手册》,牵头建立腰椎退行性疾病阶梯化诊疗规范,为当地留下宝贵的医疗资源。

超越技术的“曼巴情”
程亮的援藏工作不止于医院之内。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深入牧区开展义诊巡诊,走遍林芝市7县1区送医送药,将优质医疗资源送到边疆群众家门口。
他还联合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与北京海鹰脊柱健康公益基金会,在林芝首次开展“共筑脊梁”青少年脊柱侧弯防控公益活动,组织医疗团队深入当地中小学进行脊柱侧弯筛查,为10余名严重侧弯患儿提供免费手术救助。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生动诠释了“老西藏精神”和“援藏精神”,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好曼巴”(藏语意为“好医生”)。

组织赋能的系统化援藏
程亮的成就离不开组织的坚强支持。自2017年开展“组团式”援藏工作以来,第三附属医院累计选派骨科等领域专家数十人,以“院包科”形式对口建设林芝市人民医院大骨科,通过远程会诊、高原疾病研究及新技术应用,推动当地骨科医疗水平显著提升。
2024年广东援藏30周年之际,在院党委支持下,程亮牵头启动“广东省骨科医院希望之翼——百例关节置换免费公益活动”,邀请历届援藏关节外科专家重返林芝,为100名贫困藏族同胞免费实施髋膝关节置换手术。同年,成立广东省骨科研究院高原骨病临床研究中心后,他组织团队建立标准化高原骨病临床数据库,协助本地医生成功申报西藏自治区及广东省联合科研项目2项,累计经费达65万元,为高原骨病研究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8月,程亮刚获评"全国第十批援藏先进个人",如今再添省级荣誉,从珠江之滨到雪域高原,守护脊柱健康的征程永无止境。程亮表示,未来将把在高原淬炼的信念与技艺融入科室发展,继续为守护人民脊柱健康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