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7月20日,中医药学院“穿越古今·寻梦恩村”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赴广东省仁化县城口镇恩村,开展为期7天的探寻恩村历史与文化的研学设计与实践活动,将“县域所需”与“高校所能”相结合,以专业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
古韵新生:千年恩村的红色记忆和田园诗画
坐落于韶关市仁化县城口镇的恩村,是一座承载千年历史的岭南古村落。村民世代沿袭“耕读兴家”的祖训,香火龙舞、家风家训等民俗文化历久弥新。如今,在乡村振兴战略下,这座古村既保留着农耕图景,更通过研学旅游、文化创意等新形式让传统民俗焕发出时代光彩。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学院“穿越古今·寻梦恩村”突击队等高校团队连续两年的文化挖掘与创新实践,恩村的独特魅力正被更多人发现和珍视。
寻梦先识途:一场有备而来的文化邂逅
为确保此次研学活动落地见效,在抵达恩村前,项目团队已通过系统规划和精心设计,以“穿越古今恩村韵、五径寻梦研学行”为主题,围绕恩村古建筑文化、红色文化、中草药文化、农耕文化和非遗文化,为恩村量身订制了五条研学路线。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带领当地孩子们实地体验研学路线,通过实践检验路线设计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在活动结束后,团队根据实地反馈对研学路线进行优化完善,最终形成可供后续游客使用的标准化研学参观路线。
路线一:“青砖石瓦,古韵悠长”——探秘恩村古建,触摸千年文脉主题路线
7月14日,在恩村村委会副主任蒙秀鹏的带领下,研学团队与恩村孩子们共同探访了世科祠、五马坊、蒙氏家庙等恩村代表性古建筑,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世科祠内,队员们引导孩子们观察建筑细节,理解其承载的传统建筑文化;五马坊前,蒙秀鹏通过蒙禄昌清廉为官的故事,阐释廉洁文化的当代价值;蒙氏家庙中,师生共同研读楹联匾额,感悟家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在图南门与拱北里,队员们组织孩子们记录建筑特征,分析其作为村落门户的历史功能。
活动特别设置互动环节,孩子们领取恩村古建研学打卡手册,参观每一座恩村古建筑后均可加盖定制特色纪念章。行程结束后,孩子们通过拼装恩村古建筑拼图,在动手实践中深化认知。
路线二:“红色基因,薪火相传”—红色教育主题路线
7月15日,蒙秀鹏和突击队成员带领恩村孩子们开展红色研学之旅,师生们沿着铜鼓岭烈士纪念园、细河仔红军临时救助站等红色地标,在实地探访中感悟革命精神,汲取前进动力。

红色教育主题路线的设计生动展现了恩村作为红色革命村的光荣传统,通过实地参观、情景体验与互动教学相结合的形式,组织探访恩村红色遗址,通过沉浸式体验增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怀与历史责任感,为古村落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提供了实践平台。
路线三:“青枝紫叶,本草寻踪”——中草药文化主题路线
7月16日,清晨的恩溪亭内,一堂别开生面的中草药文化研学正在进行。突击队成员以益智仁、益母草等药材为例,通过分析其性味归经与临床应用,结合恩村故事,巧妙引出“仁义礼智信”的儒家传统文化内涵。
恩溪亭活动现场气氛热烈,队员们指导孩子们动手制作中药贴画、足浴包、艾草养生锤,孩子们听从队员们指挥,精心挑选艾叶、薄荷等药材,配制出具有防暑、安神等功效的个性化中药香囊。移步至村委会会议室后,活动进入创意环节,队员们带领孩子们制作中药冰箱贴、中药香薰等富有中医药特色的手工艺品,制作过程中,中医药知识问答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孩子们踊跃抢答,现场气氛异常活跃。下午的活动中,孩子们在恩村村民谭银娣阿姨家亲身体验“五色药膳”的传统制作流程,选用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的食材,对应调理人体五脏功能,生动诠释了药食同源的中医养生理念。

路线四:“金穗农耕,碧波嬉趣”——农耕文化体验主题路线
7月17日,农耕文化体验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晨光熹微里,突击队队员和村民带领恩村孩子们深入田间地头,采摘藤茶、荷花、荷叶、莲蓬和玉米,在劳动实践中体会传统采茶制茶技艺的魅力,感受“出淤泥而不染”的荷韵风骨,将中医药的草木智慧化作指尖真实的触感。晌午田野间,突击队队员与恩村孩子们赤脚踏入秧田,在欢快的稻田捕鱼、抓泥鳅环节后,认真学习插秧技巧,在拔花生的过程中体会同自然零距离接触的快乐。午后,团队来到村民家中学习水果茶饮制作;队员们指导孩子们将时令水果与茶叶搭配,调制出独具特色的养生水果茶。下午的活动分为三个板块:在“妙手调香”环节,突击队队员讲解中药配伍原理,指导孩子们制作四季养生中药茶包;“飞花绘意”活动中,队员组织孩子们通过诗词接龙等游戏学习传统文化;“灰水点染”环节,村民谭银娣阿姨现场演示恩村特色美食灰水糍粑制作工艺,大家共同体验这一传统美食的制作过程。

路线五:“指尖传承,非遗焕新”——非遗文化体验主题路线
7月18日清晨,突击队队员带着孩子们漫步竹林,讲解竹子生长特性与生态价值,孩子们触摸挺拔竹节,在簌簌竹声中感悟四君子之一——竹的坚韧之志与风骨之姿。世科祠活动现场,恩村香火龙非遗传承人展示了精美的香火龙和鱼灯作品,详细讲解从原材料选取到成品制作的全过程。

文脉赓续:一场从书斋到田野的文化传承
从古建筑的岁月留痕到红色基因的薪火相传,从本草智慧的代代相承到农耕文明的生动实践,再到非遗技艺的匠心传承,这场研学不仅是一次文化寻根,更是一场生动的乡土教育。每一处文化印记的探寻,都是对历史记忆的唤醒;每一次互动体验的赋能,都是对传统智慧的传承。
研学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书本、走进生活,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专业讲解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既加深了青少年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