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双向滋养与并肩成长

时间:2025-09-15

作者:邓翔天、程应樟

来源:第三临床医学院

点击:

在第四十一个教师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第三临床医学院足踝外科的研究生们,用一封集体感谢信致敬他们的导师——曾参军。感谢他在迷茫时的指引,脆弱时的鼓励,进步时的肯定。

初识:手术刀上的温度教育

“临床就像雕刻,不仅需要精准,更需要用心去感受。”这是曾参军反复强调的话。2023级研究生邓翔天至今记得第一次踏入足踝外科的场景:当自己因紧张而动作僵硬时,导师没有直接批评,而是握住他的手同步操作,用“感受骨骼的纹理”替代“注意操作规范”的指令。这种将技术传授升华为职业信仰的教学方式,成为曾参军的风格。

深耕:实验室里的深夜灯火

每周四晚的课题组例会是雷打不动的传统。即便行政会议持续到晚上八点,曾参军总会准时出现在实验室,逐一点评学生们的实验进展。

研究生程应樟回忆道:我深深记得那个攻坚课题遇到瓶颈的时期,连续两周的数据收集让我几乎失去信心。您连续陪我重新设计实验方案,直到午夜时分。“休息好,明天我们继续。” 您轻声说道,“每一次失败都是向真理更近一步的机会。科学研究的价值不仅在于成功的结果,更在于从失败中学习的能力。”

传承:学术与人格的双重引领

曾参军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如何严谨设计实验、准确解读数据,更以身作则地展现什么是真正的科学精神——不盲从权威,不急于求成,对待每一个数据诚实,对待每一个发现谦逊。

他常对学生说:“医学研究者的使命不仅是探索未知,更是为患者带来希望。”这一理念贯穿于他教学的每一个细节。

真正动人的师生情谊,从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双向的滋养与并肩成长。作为教师不仅毫无保留地传授知识,更在学生逐梦的路上倾注深切的关怀;而学生,也始终努力用每一步的成长与进步,回应着这份期许与厚爱。

广州校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 1023-1063号

顺德校区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岗大道 33号

版权所有 © 南方医科大学  粤ICP备05084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