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成长的理论与实践路径——“走近南医榜样,青年挺膺担当” 专题访谈

时间:2025-10-30

作者:梁敬伟

来源:卫生管理学院

点击:

10月29日上午,卫生管理学院“走近南医榜样,青年挺膺担当” 专题访谈活动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曾楠与青年学子面对面,分享学术经历与治学理念,为筑牢信仰根基、激发青春动能提供思想指引。

理论武装:筑牢青年思想根基

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与社会思潮,曾楠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助于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提升信息辨别能力。她强调,要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汲取智慧,增强对各类社会思潮的分析能力,理性区分短期功利与长远发展,在多元思潮中保持清醒头脑。“真正的学术成果需要长期积累,”曾楠表示,“马克思主义倡导的长远眼光,为我们提供了观察时代、把握方向的重要方法论。”这一观点为青年学子在面对复杂社会环境时提供了思想指引,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代价值。

精神滋养:从榜样中汲取力量

曾楠特别鼓励学子从马克思的人生历程中感悟精神力量。她指出,马克思虽历经坎坷却始终坚定理想信念,这种精神品质对于当代青年成长具有重要启示意义。“马克思主义强调的奋斗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进取品格相契合。”曾楠解释,“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我们今日的每一分努力,都将塑造明天的自己。”她勉励青年学子要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勇于担当、不怕吃苦,将理想信念转化为持久的内驱动力。

阅读引领:系统提升理论素养

针对当前“快餐文化”盛行的现象,曾楠推荐了若干马克思主义入门读物。《马克思靠谱》《青年们,读马克思吧》《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等书籍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初学者打开了理论学习的大门。她还建议关注《中国青年研究》《中国青年社会科学》等专业期刊,这些刊物从理论视角看待青年问题,有助于深化理解。她认为,系统性的理论阅读能够帮助青年建立完整知识体系,从源头上增强辨别力和免疫力。

实践路径:实现知行合一

关于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内在信仰和自觉行动,曾楠提出三点建议:第一深化阅读积累,大学是读书的黄金期,要广泛涉猎文史哲经典著作,开阔视野、提升思想深度。第二注重实践锻炼,积极参与有意义的学生活动,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结交益友,拓展格局。第三强化内省修身,坚持“慎独”功夫,每日反思总结,在点滴积累中实现自我提升。这三条路径构成了从知识汲取到实践转化,从外在学习到内在修养的完整闭环。

理论的价值在于实践,信仰的力量源自内心。在这次深入交流中,曾楠不仅为青年学子解析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智慧,更指明了知行合一的实践路径。对于南医学子而言,这既是一次理论的启蒙,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在建设健康中国的征程上,他们将带着理论的武装和榜样的力量,书写新时代的青春答卷。

广州校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 1023-1063号

顺德校区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岗大道 33号

版权所有 © 南方医科大学  粤ICP备05084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