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学生处在顺德校区组织了“大学那些事”优秀少数民族学生朋辈经验分享会,2013级、2014级少数民族学生代表近100人参加。
分享会邀请了我校2011级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艾克热木•艾尔肯、中山大学2011级化学院买吉旦•艾米都拉和暨南大学2012级外国语学院帕孜丽娅•阿力木三名同学做经验介绍。
艾克热木•艾尔肯通过自身学习、生活的经历,为低年级学生娓娓道来一个又一个珍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故事。从参加军训特种队汇报演出的峥嵘岁月到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难忘时光,从与宿舍同学一同庆祝自己来到广州的第一个生日到与学校领导老师度过不同寻常的古尔邦节,这中间充满了感动、欢乐、幸福与不舍。最后他将新生入学教育时学习到的一句名言分享给大家:不要因为失去月亮而哭泣不止,否则你将会失去满天的繁星。
买吉旦•艾米都拉讲述了自己考研的心路历程。她的英语基础不好,为了学好英语,她每天凌晨5点钟起床背单词、读课文,无论春夏秋冬、酷暑严寒都从来没有放弃,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在大三年级的时候已经通过了英语六级。大三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更是十分刻苦。她跨越了多方面的障碍,最后以高出录取线近四十分的成绩升入理想的学府。她介绍了自己使用的“21天习惯养成法”和“成就目标理论”的具体操作方法,并告诉低年级学生成功是由实现一个一个小目标开始,所以,成功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半途而废。
帕孜丽亚•阿力木同学在大学期间主修外国语言文学,辅修新闻学。她导演拍摄的纪录片《最是故乡情》将新疆各民族寻常百姓的普通生活全面细致地呈献给观众,作品获得荷兰在线国际广播台“传媒生力军”新媒体大赛第一名。她鼓励同学们认识自我、寻找兴趣,为了自己热爱的事情敢于尝试、不断挑战,做一个全副武装等待机会垂青的人。她以获奖记录片《最是故乡情》的拍摄为例,启发低年级学生好好读书、遵纪守法、大胆创新,争做家乡文化和文明传播的使者,号召低年级学生学会感恩、珍惜身边每一位爱自己的人,用自己的方式服务社会、回报人间真情。
他们生动有趣、朴素真实的分享赢得了学弟学妹们的阵阵掌声。分享结束后,三位嘉宾一一解答了同学们的问题。基础医学院的阿依谢姆科孜•图如普同学说:“师兄和师姐很辛苦,准备的内容非常实用,自己收获很大,又找到了继续前进的动力,希望通过未来两年的努力,自己可以学有所成,建设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