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产生的环境是什么?梦想是从人出生就植根在脑海中,还是在特定环境下的应激产物?梦想是骄傲的产物,还是自卑心爆发之后的奋进?
众所周知,西医是在中西方科技、文化、经济水平此消彼长的历史背景下开始较为规模的传入中国,西医的传入伴随着耻辱和不堪。16世纪,落后的封建社会闭关锁国,致使了西医的发展注定要落后于西方世界。历史的发展总是惊人的相似,中国经济的腾飞在全民医疗体系亟待加强的压力之下促进了中国医学的发展,医生和医学生开始以傲娇的姿态站在自然科学发展的风口浪尖,临床医学专业在十大热门专业中,高居榜单上游。
临床医学生应该是骄傲的代名词,除去入学之初令人咋舌的高考分数,医生这个行业本身就让人存在着无限的尊敬和遐想,它与社会地位、工资、人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名医学生必应迈着坚实的步伐,在神圣的医学海洋里畅快的遨游。
无论是被“白衣天使”的头衔诱惑而投身医学,又或是因为治病救人本身带来的身心的巨大安慰,喜欢凑热闹,勇于挑战人之所不能。你来或者不来,医学魅力都在。可以肯定的是每一名医学生的医学梦始终在动态的变化着,梦依旧是医学梦,只是性质不同,感情不同,心情也各异。
不少准医生的父母都曾经对自己的儿女算过这样一笔账:当医生,永远不用怕失业,就算毕业找不到医院,回家乡,开个小诊所,足以衣食无忧啊!准医学生和准医生包括医生在内的志向当然不仅仅在此,他们在课上认真而集中的眼神中,可下埋头复习皱起的额头上无不写着“我要当名医!”,这个“名医”可以是乡镇上让乡民民可以信赖的把自己的孩子交到他们手上的“大夫”,也可以是市医院科室门前门庭若市的主任级医师,又或者是在全国的医学学术会议上侃侃而谈的医学专家,甚至是站在诺贝尔领奖席上的医学与生物学奖获得者。
医学生的骄傲,来源于可能未来工作的单位就是那个你一袭白衣胜似万千回魂丹。这种种的关于未来的可能,是前医学梦的来源,我们暂时称之为医学梦前体。
一旦一个医学生踏入学校,进入教室,看到自己崇拜的老师们讲授起专业知识,他们的眼神从渴望变成疑惑,渐渐的变得忧虑,有时教室里静悄悄的,老师一语完毕,大家会发出轻轻的叹息,我们越来越接触和熟悉医学,但是医学梦变得好像越来越远了?系统解剖学,一个个专业名词上的名字永远以国外医学工作者名字冠之,教师们推荐的医学教材以西方的教材居多,解剖学巨擘中国工程院钟世镇院士曾就中外医学解剖图谱的对比中说中外医学图谱各有所长,这是一种保留的说法,而事实上学生们手中争相传阅的往往是格氏和奈特的外国学者编写的解剖学书籍,这已经成为一种不成文的认知。更让医学生痛苦的是往往讲课中涉及到的医学生物学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巨大医学成果创造者中也鲜有华人的名字,西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成是我们的短板,我们的医学梦长期在这种似有似无的屈辱和自卑中慢慢的发酵着。
为何而学医,何为学医,学医的目的,在一点一滴的认知中改变着。当听到课堂上讲到中国的在世界上领先的医学技术时我们欢呼雀跃,即使这种莫名的幸福感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没有太大的牵连。对于我们正在学习的这门学科,有时看到医疗体制的不合理和医患关系的僵化,我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义比天大,志比海深。我们似乎变得厌恶一切不美好的事情,但是戏剧性的一幕是所有穿着洁白“天使装”的医学生们看到被福尔马林泡的面目全非的尸体,却全都冲锋在前,无所畏惧,没有人说自己怀揣着一个“医学梦”,看来所有医学生都是极其腼腆和羞涩的人啊!
医学生进入了一个敢于自黑的时代,小到黑自己的学习,大到黑医学教育,黑医疗体制,这也是一种坦然,知己短而补不足,又带有一种“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愤慨,这些都是渐渐开放的言论和生活,经济自由所带来的连锁效用,历史的发展从来不孤立任何科学,你看到的往往是时代和社会大潮之下的缩影,尽管医学生的医学梦不再生医学梦前体时期那般透明和纯粹,它现在掺杂着种种个人情感和时代印记,它可以时而愤怒,时而兴奋,时而自卑时而又无比骄傲,但它终究是时代的影子,它只是这个民族在不停的发展和进步的一个折射点,我们只是等它慢慢发酵,弥漫在空气中的酒香,就是我们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