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出国交流学习之旅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出国旅行,这仅仅为期10天的交流,在带给我诸多出国的新鲜感的同时,更多的是一次充满欢乐与感动,让我学习与成长的旅行。感谢孔教授与蔡教授一路为我们保驾护航,一路为我们精心安排的一切,也感谢同行的小伙伴们与老师们,旅行中的每一帧画面,异国的点点滴滴,铸造成我人生中完美而难忘的回忆,也是我人生中一笔巨大的财富。
抵达
下午时间抵达温哥华机场,小伙伴们便对眼前的景象目不暇接,惊讶于在温哥华机场随处可见的中文标语,以及很多熟悉的中国人面孔和中国话,有那么一瞬间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到了国外。当大家纷纷拿出手机自拍并且准备下楼的时候,一位机场的中国工作人员用普通话告诉我们下楼过海关和安检的时候是禁止拍照的,请不要拍照,他善意的提醒让大家有点不好意思,但也十分感激。从温哥华顺利抵达温尼伯,孔教授和他的学生一起迎接了我们,在进入孔教授的解剖实验室的时候,我们都惊叹不已,因为整个实验室的设计装饰很有艺术气息。但这里的实验室或者挂着历届主任的头像,或者有历代显微镜等的艺术展品,还有挂着很多展板,在展板上刻了每一个从这个实验室毕业的学生。在这里就可以感觉到医学不是一门冷冰冰的科学,而是与艺术、人文相结合,给人感觉很舒服。
Day 1
正式的学习之旅开始了,虽然旅途颠簸之后,大家还要苦苦地与时差作斗争,很多人在当地时间夜里3点或5点就醒了,但丝毫不影响我们以饱满的面貌迎接第一天学习的到来。8点开始听了一个大查房,虽然竭尽我毕生之英语功力,但还是不能完全听懂,但也体验了一回国外医学的大查房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就到了Thomas教授给我们作了一个welcome speech,帅气的教授是一个德国人,性格开朗又有点幽默,向我们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介绍了一下实验室的情况和强调teamwork的重要性。印象最深刻的是孔教授给我们介绍的Canadian medical school and the university of Manitoba medical curriculum,深刻领悟到外国的医学教育真的是精英教育,门槛远比国内高很多,而对一个医生的培养也是一个非常漫长和严苛的过程。孔教授说,从每一个医学生进入学校的时候,老师就会告诉他们,Your purpose is not to pass my examination but to pass the patient’s examination.每个学生进行临床考核的时候会采取客观结构化考试,学生需要通过一站站的考试,需要在模拟的临床背景下,学会怎么处理和救治病人。相比之下,我感觉自己在学校的学习,基本都是以笔试为主,以背诵大量题库为训练,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所以去到临床后会十分不适应。另外,教授还向我们分享了他做科研的课题和他做科研的态度,他说,想法、思路比动手更重要,在做科研的时候要多思考。他去过一些实验室,很多实验室都介绍说,我们有最先进的实验设施,最大的实验室,但是,what is your project?实验室的核心更在于你的项目能解决什么问题,能给当前领域带来什么进展,而不是你的实验设备。在提问环节,我问教授,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when doing research?他的回答是,interest.You will face a lot of failure, If you are not interested ,why bother?教授的回答让我很感动,在国内,文章与科研是职称晋升的一个重要条件,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很多人做科研更带有一种功利性的目的,一边抱怨着实验结果的屡屡不如意,一边苦苦地在生存的压力下坚持着,他们缺乏了专注于学术的纯粹性,也少了探索未知的乐趣,而在教授身上,我真正看到了一个学者对于学术、对于研究的热情、热爱和纯粹的专注。这种情怀让我感动,也教导了我以后要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去做研究。教授的实验室有很多中国学生,教授虽然已经移民加拿大,但是他说,我是个中国人,帮助中国人是我的人生哲学,我初到国外,受到过很多中国人甚至亚洲人的帮助,这也促使我现在有能力了要尽量帮助中国人甚至亚洲人。我听过一句话,你看不到黑暗,是因为正有人拼尽全力把黑暗挡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同样,你成长到今天,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倾注了多少精力与心思。除了爱你的父母亲人,还有如孔教授这些功成名就、懂得感恩、懂得回报的人,他们就是你成长路上的铺砖石,而当你攀登到了高峰,你也有义务和有责任为他人铸造一块铺砖石。孔教授的一席话让在座的我们受益良多,无论是他做科研的态度,还是他的为人,他的处世哲学,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师的大情怀,而我们在这种启迪下,以后也想成为如孔教授这样的一种人。
Day 2
第二天的学习主要是和Fred教授探讨了一天加拿大的文化、生活、政治等方方面面的内容,14个人一起围在一张圆桌上听教授讲述他眼中的加拿大并畅谈交流分享各自的观点,实在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印象最深的是教授告诉我们的,Canada is a multicultural country ,we don’t have a official policy ,and multiculturalism is our policy。加拿大人的特点是:peace-lover, mul-cultural。从教授的口中,我们知道,加拿大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它接纳了来自世界各国的人,所以多元化是加拿大的一个特点,而相互尊重文化的差异性,热爱彼此的和平共处也是加拿大人的特点。
Day3&4
恰逢当地时间的周六周日,我们去当地的景点参观了一下。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在Legislature building参观的时候,我们看到有一个打开的册子,是记录了当年战争时候牺牲的所有士兵的名字的,然后,一个工作人员走过来告诉我们他要翻一页那个名字册,每天都要翻一页,这样是为了使名字册上的每一个牺牲的人的名字都有机会被人看到。这样的一个行为,让我颇为感动。在国内,我们从小到大的教育很强调一种集体观念,强调个人以集体利益为重,在这样一种传统下,有时候可能会欠缺对集体里每一个个体的尊重与关爱。所以,相比之下,国外对个人的概念的注重让我有点吃惊,无论是在legislature building遇见的这个小举动,还是在各个实验室看到的将每一个学生的名字都镌刻在展板上,都体现了对个人价值的尊重与珍视,人文关怀的理念也是更为明显。
Day5
第五天,早上Mike教授带领着我们参观了一下pain clinic,我们问起教授为什么医院的各个分区用一些不同颜色的动物图案做标志,教授说,因为很多土著人不识字,所以在医院用这些标志,就可以很容易告诉病人去哪个颜色的哪种动物标志的大楼里找医生。这实在是很贴心的做法。下午孔教授的女儿,作为加拿大的一位resident,给我们介绍了加拿大的residency training,印象最深的是她说的,加拿大所有医院都是公立医院,由于政府对全民医疗的大量投入,No body is gonna die in Canada because of lack of money.在加拿大的医疗体制下,人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享有医疗资源,无论你有多少钱,都必须排队等候,there is no VIP,但是同时,这种体制不好的一点是也许你需要等待很久很久,哪怕做一个髋关节置换术都要等上好几年。我不知道该如何评价加拿大与国内的医疗体制,但是我还是希望国家能对医疗投入更多,能减少一些明明是有药可治却无钱可治的悲剧。
Day6
第六天听了Hugo的教授向我们介绍了一下他们的graduate program,给我的一个感受是,他们的学院很为学生着想,会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便利。例如,在对学生的开题汇报上,如果得到的成绩不是很好的话,会有一个专门的组织定期会安排与学生的会面,通过与学生讨论商量等给予各种帮助。另外,在对学生毕业考核上,他们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考倒学生,而是要让学生真的掌握了这几年学习必须要掌握的技能,因为他们招收进来的学生本身就是已经经过了严格的筛选的很优秀的学生。而后,师兄带着我们参观了一下实验室,并告诉我们,这里实验室的要求非常严格,使用每一项仪器,每一次买了多少只动物,在哪里购置等各种具体的信息都必须详细地一一记录,另外,在他们那里进行动物实验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拿到资格合格证才能进行动物的实验,曾有中国的学生去到那里十分不适应这种看似十分受限制的工作要求,但也由此可见国外做科研的严谨与认真,我觉得这种严谨的态度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
Day7
最后一天的学习是本次旅程中最有收获的一天。两位加拿大的家庭医生向我们介绍了加拿大家庭医生的情况,我们才真正认识到,原来加拿大的家庭医生不是如国内的社区医生,他们为加拿大人提供最首要最直接的医疗服务,有着非常扎实的临床理论知识和非常过硬的临床技能。两位医生为我们演练了一下医生patient-centered问诊的过程,从他的问诊,他告诉我们,如何以病人为中心,要注意听,要问病人what do you expect,What do you think the problem is ?除了临床思维的运转,你要怎样向病人展示你的关怀,healing ,not just curing。实在是很有收获的一堂课,两位医生的帅气、幽默、热情以及为人医者的责任心,都让我们印象深刻。
接着,我们参观了解剖实验室,带教的师兄告诉我们,他们上解剖课与国内很不同的是他们更多地接近临床,他们上解剖实验课的时候,五六个学生一具尸体,有的人做操作分离组织,有的人可以在旁边看图谱,有的可以在ipad里看case学习。他们的系统解剖与局部解剖一起上,防止上了局部解剖就忘了系统解剖的内容。老师讲课的时候不只是讲解剖内容而已,而是结合临床,如讲动脉导管,讲如何在手术中寻找该结构,讲喉反神经,讲如何书中避免喉反神经的损伤,讲到静脉时,又会讲,如何寻找静脉,如何进行静脉置管等等,通过基础与临床结合,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与国内不同,外国人乐意捐献尸体,所以学生做解剖的尸体都是死亡后4年以内的,四年后需要给尸体缝好皮肤,然后学生代表、老师与家属一起参与尸体的骨灰仪式,以表示对大体老师的尊重。曾去过台湾学习的周晶老师告诉我们,在台湾上解剖课,学生需要在上操作课前寻找关于大体老师的生平,需要了解这个人的性格、职业等生平,这样,在面对尸体操作时,才会觉得这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性格有情感的人,而不是一件可拆卸的物件。
下午,我们和蔡教授交流了他做科研的经历,蔡教授是来自香港的华人,是曼大的校长顾问,在当地的华人届享有威望,为人非常温和谦逊,他也通过自己的能力帮助了很多中国人,包括建立中国城,为当地华人提供价格便宜的住宿,提供文娱场所等。蔡教授饶有兴致地分享了他的科研经历,包括他跑去墓地买了一块墓碑回来做实验等科研趣事。在中国,很多医生疲于临床工作难以做科研,但蔡教授说,在哪里做医生都是很辛苦的,但如果你regard clinical work as work and regard research as a hobby呢?他的回答启迪了我,在蔡教授身上,你可以感受到他投身科研的那种乐趣与热爱,是的,做科研就是如此,会辛苦会累会失败,但是如果你真的能享受其中的乐趣,那累和苦又算什么呢?遇见孔教授和蔡教授,是我这次旅行最大的收获,他们都指导了我以后做科研的态度,让我怀着一颗热爱与探索的心去做科研,为全人类的文明做贡献,他们乐于奉献的人格魅力也让我以后有能力要尽量回报母校,回报社会,回报祖国。
返程
不知不觉,就到了返程的时间,我和小伙伴们都依依不舍,这次的出国交流之旅是完满的,是难忘的,出国让你见到了外面的世界,让你领略了别人优秀的地方,也让你看到了国内的不足,但同时,在另一个方面,也让你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更重要的是,你遇见的人改变了你,感谢每一个人,让我成长,我也会一步一步努力,成长为如同他们般卓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