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的概念,多半与小学生联系在一起,对于人到中年的我们,停留在遥远的记忆里。
暑假前,大学学生处倡议开展大学生家访活动,主要针对家庭贫困的学生。学院也想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落实“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师生多做些接地气的实事,所以放假前党政联席会议决定由我带队、有空的院领导一起去开展学生家访。
不知道是否所有高校情况类似,在我们学校,贫困生比例还真不低。广东省的贫富差距很大已不是什么秘密,但是贫困家庭能贫到什么地步,我想象不出来。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了,总不会像我们小时候那样吧?
参照市民平均消费水平,高校贫困生的界定标准暂定为:1、本人月平均生活费、家庭人均收入在300元以下的,平时生活节俭,完成学业确有经济困难的学生;2、家庭所在地处边远经济较落后的农村地区,或父母下岗无固定经济来源,以及残疾学生、单亲、父母离异(低收入家庭)的学生;3、本人虽未主动申请但家庭确实贫困,且有相关证明情况属实的学生,可列为贫困生。除符合以上条件外,还具备以下条件的,如烈士子女、孤儿、父母患有严重疾病或残疾(伤失或部分伤失劳动能力的)以及特殊困难家庭,家庭持有《特困证》、《社会扶助证》、《最低生活保障证》及本人月平均生活费与家庭人均收入在200元以下,难以维持基本生活的,列为特困生。
计划里第一位家访的学生,户籍属于广州市,是特困生。广州?特困?我心里在打问号。去之前,办公室提供了一些基本情况:女生,父亲眼睛轻度残疾,家离广州市区约一小时路程,有一姐一弟,家里有一点点地,家庭收入基本上靠母亲一人劳作而得。
本想乘地铁或公交车,但是查了一下大致路况,交通很不方便,我们还要带些慰问的生活用品,还是请车队派车吧。连司机一行四人,一路导航,一路寻找,约莫一小时到了村口。
广州周边的村庄有相似的景象:田园、果树、小楼、村路,老人、孩童、小狗、鸡鸭,一群人闲坐老树下,任人来人往、车进车出,淡然处之。要家访的学生也住在这样的村子里。
在村口,我们看到了一栋栋新盖不久的二层小楼,虽然简单,比起内地农村的居住条件,不知强了多少倍,这是四个人共同的感受。我心里想,村镇条件挺好的呀!同时心里也在嘀咕,我们那特困学生住在哪栋小楼里呢?
学生出来接我们,干净、文静、清瘦,模样很漂亮,这学期成绩在班级排第二,辅导员说她学习很刻苦。打完招呼后,先问:“你们村基本上是小楼,你家也有吗?”学生说:“我家没有。我家在巷子里面,不好找,所以我来接。”
听了她的回答,心情在纠结。一方面,我希望人人过上好生活,包括我们的学生,电灯电话,楼上楼下,想啥有啥;另一方面,如果前面的那些她都有,还申请特困补助,那么诚信就没有了,我们教育的学生如果丧失了诚信,成绩好坏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心情有点纠结。我们拎着东西,跟着学生到了她家。学生说,只有自己在家等我们,爸爸不知去哪了;妈妈做工去了;姐姐今年大学毕业刚找到工作;弟弟今年刚考上大学,出去做暑期工挣大学生活费。我心想,贫穷人家孩子很争气,三个孩子都考上了不错的大学。
环顾四周,没想到在小楼林立的夹缝里,还有这样一户人家!首先是光线昏暗,可以用“黑”来形容,黑黢黢的小厨卫,大概三四平米;黑黢黢的小厅,大概10平米;黑黢黢的卧室,总共就一间(我脑子在打问号),也不过10平米,有两张上下铺的旧床;总共二十几平米的空间,5口人起居?我伸头看了看唯一的卧室,问学生住哪里,学生说就住这间,那姐姐呢?姐姐以前也住里面,最近找到工作,不在家住了;弟弟呢?住里面;爸爸妈妈呢?也住里面!每问一次,得到肯定答复,我们心里就震一次。其次是物件破旧,客厅里,除了电灯,一个电饭锅,一个台式电风扇,一台饮水机,门后小电脑台上有台旧电脑,没有其他电器了。好在还有套木沙发,能够坐得下全家人。匆匆一瞥的卧室,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些用品,还不如四十多年前我老家用的,当然,我老家也很贫穷。
和学生聊了会,情况与之前掌握的大致一样。问到父亲,学生就抹眼泪,有委屈,有不满,可见这位父亲不仅没有给家庭提供物质支持,也没有给孩子提供精神支撑,原因并非因为身体残疾,一些不良习惯也给家庭带来不幸。谈话中,感觉学生的母亲很了不起,一个女人,每天不停劳作,除了种自家的一亩三分地,还帮别人种地、去工地打小工,挣点钱养活全家,支撑三个儿女上大学,而且没有让孩子在学校感到太大压力,真令人佩服!问学生有没有经济压力,有没有学业困难,学生说,都没有,她在学校花钱很少,就是基本的生活费用。我们带去的生活用品和慰问金,对某些家庭帮助不大,但是环顾这个家庭,感觉还是有雪中送炭的作用。
我们开导学生,贫穷不是她的错,但是自强是她的责任,要想改变命运,让自己和母亲今后过上好的生活,只能依靠他们三姐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如果有机会深造,去读硕士、读博士,更可为家庭争光,让母亲的汗水和心血获得最大的回报。学生很懂事,按她现在的成绩继续努力,可以争取各种奖学金,减少家庭的经济压力。值得庆幸的是,学生的姐姐今年大学毕业,已经找到工作,弟弟虽然刚考上大学,但是姐姐可以分担一些经济压力了。再过几年,随着姐弟三个都读完大学,这个家庭的命运一定会越走越强。
走之前,我问学生介不介意跟我们合个影,学生说:“你们不介意,我就不介意”。送我们出来时,学生一直在抹眼泪,对我说:“老师专门来看我,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我们安慰她,这是我们做老师的责任,你只管好好读书,自立自强,做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有困难就找老师,找到的老师都会帮你!
司机在学校工作多年,经历过军队大熔炉的冶炼,觉悟不一样。在外面等我们时,一直与村民聊天。开车回校路上,他转述了一段对話:
村民:“你们是哪里来的?”
司机:“我们是南方医科大学的。”
村民:“你们来这里干什么?”
司机:“我们来家访。”
村民:“大学还家访?你们学校太负责了!”
司机:“是的。学生考上我们学校,就是我们学校的孩子,我们要对他们负责!”
村民:“可惜我的三个孩子大学已经毕业了……”
过几天,我们去远点的地方,看我们学校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