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xcb@smu.edu.cn

联系电话:020-61648099

图集

您现在的位置:

走在支教的路上(图文)

时间:2014-03-17     来源:南方医科大学报    点击:
新闻摘要:大山女孩与支教队结缘来到南医大   马丽,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小寨相邻几个村寨的第一个女大学生,现就读于我校护理专业。

大山女孩与支教队结缘来到南医大

  马丽,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小寨相邻几个村寨的第一个女大学生,现就读于我校护理专业。马丽在报考大学时曾询问她叔叔的意见,叔叔是小寨小学的校长,而南医大XIN公益支教队就曾来到小寨小学支教过。叔叔告诉马丽:“南方医科大学来支教的那些大学生都很有素质,很有爱心,你可以去那个学校读书。”就这样,马丽因为支教结缘南医大。

  在提及支教时,马丽说,“我很羡慕支教队员,不畏艰难,把爱带给大山里的孩子们。”而马丽也期盼着加入支教队,开始用她的行动回报社会。

  白岩松说:“资讯越发达的时代,桥梁就越模糊。”你可以通过网络资讯了解大山里的那一群孩子,但你无法清晰地触碰他们的心灵。而支教就是那道清晰的桥梁,用行动连接我们和孩子。

(林雪妮)

我校五大支教组织

  我校目前有XIN公益、蓝天、朝阳、逐光和心心点灯五支支教队伍活跃在一些贫困地区,为那里的孩子带去知识和欢乐。

XIN公益支教队 始建于2007年5月,是以贵州支教为起点的综合性公益社团。每年寒暑假都会前往贵州偏远山区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志愿支教行动。除了支教,XIN公益也致力于向山区捐赠图书、医药下乡等项目。

朝阳支教队 2010年6月,在省团委发起的“关爱农民工子女专项行动--朝阳行动”纲领指引下,朝阳支教队诞生。支教地点为马冈和清远山区。这支支教队的特色是,周末支教与暑期支教共存,城市支教与山区支教并进。

心心点灯支教队 始建于2005年的心心点灯支教队,每年组织两到三支队伍赴广东省内的偏远地区,针对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开展支教,同时为他们带去大批图书等学习用品。

蓝色天空支教队 自2006年成立至今,以每次80人的规模向四川、广西、广东等地的山区孩子和顺德容桂的留守儿童提供支教服务和图书、体育器材等方面的资助。

逐光服务队 隶属于校团委社会实践部,于2010年3月成立。团队每年在广东省揭阳市、清远市设立支教点,各支教点人数为15人。团队以支教为主,支医、支农为辅。

(林雪妮)

医学生的支教——传递爱,播撒爱

我校的五个支教队各具优势,目标却是一致的,就是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尽自己的一份力为南医大增光添彩。

■ XIN公益会长练才华

XIN公益的理念是“用自己去影响,在陪伴中规范”。练才华介绍支教点的规范力很弱,所以需要队员能够正确引导,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在助人的同时也体会到自助。谈及自己的支教经历,练才华颇有感悟地说道,短期支教,如果你把它只当做一种体验是不会有什么收获的。只有用心,用有限的资源去完成更好的事情,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他人,小的作用也是作用。支教结束后的回访也很重要,能够让我们不断改进,向着想要达到的目标进发。支教要的是这样一种精神:我在问你要不要去支教的时候,给我的答案不是“我看看有没有时间,我再去”,而是“我要去,我安排一下其他事情的时间”。

■ 心心点灯支教队成员沈倩文

支教中沈倩文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当时带的一个一年级非常调皮的孩子,不听话,很难管教。但是沈倩文并没有任何意见,而是耐心细心教导,渐渐地融化了这个孩子内心的坚冰。在最后支教队离开的时候。这个被沈倩文特别照料的孩子抱着她的腿哭到“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你的。”那一刻,成为了沈倩文一生珍贵的回忆。对于支教究竟能否起到作用时,沈倩文认为,简单的短期支教容易带来些不好的影响,如给了孩子们一些希望,许下一些诺言,如后续没有跟进,便会给孩子们带来影响。针对这些问题,心心点灯支教队提出了“理性,让公益更有力”的方针,探索支教新模式,同时积极与当地的支教点建立长期联系并每年定期捐款捐物,使短期支教的作用能得到延续。

■ 逐光服务队副队长彭文宪

彭文宪对15天的支教经历颇有感触:从第一天来的时候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和怀疑,到最后泪眼中的依依不舍,整个过程中那些感人至深的经历会一直留在心底。彭文宪引用了他的一位师兄说过的话:“我们带给孩子的,远远比不上孩子们带给我们的”,他说,想要了解支教,亲身参与才能获得更多,支教有苦有甜,有一颗理性的心,你不一定会去支教;有一颗公益的心,你一定会喜欢支教。

(房得佳)

一路走来,大学生支教饱受争议

支教的意义

  由于落后地区教育资源贫乏,支教为他们带去新鲜的血液。毋庸置疑,无论是去支教的大学生还是山区孩子们都能从中学到很多。

  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支教队员们不仅以新鲜活泼的教学方式、个性的课程教育、丰富的教学安排、有趣的游戏给他们带去了知识,扩大了他们的视野,让大山的孩子们对外面的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有时候年轻的大学生支教队员们会与孩子们进行心灵上的沟通,这种心理上的抚慰、精神层面上的成长更是值得褒赞的。

  对于前去支教的大学生,能在农村甚至山区艰苦的环境里磨炼自己的意志,在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的过程中,自我价值得以体现。看到孩子们的笑脸,油然而生的满足感和自豪感也是难以忘怀的美好体验。

短期支教中的迷茫与质疑

  我们无法否认,大学生短期支教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不仅仅是由于大学生自身条件所产生的一些局限性,和我们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是有关联的。

  网上一篇《叔叔阿姨,请不要来我们这里支教了》的文章被转载分享了几万次,以被支教孩子的口吻暴露了很多在大学生短期支教中出现的问题:

  首先,相当一部分短期支教队员参加的初衷是出于某些政治任务或是学分的目的,已然背离了支教最初的动机。试问这样的支教能带来什么?

  支教时间过短导致教学缺乏完整性和连贯性、大学生本身对教育的理解有待提升……这些问题我们无法忽视也不能忽视。

  更值得关注的是,支教队员离开以后,“后支教时代”的空缺应如何添补?支教结束后,大学生们仍可以游刃有余地生活在自己原本的生活圈子中,而孩子们则需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适应以前的学习生活。

  最后,从整个大学生支教的社会环境而言,缺乏一个完整的体系管理,很容易造成有的山村来了许许多多的支教队,有的山村一支也没有的混乱场面。

  大学生支教从最初的“被追捧”到今天的饱受质疑,无论是我们自身还是这个社会都需要深刻反思,我们辛辛苦苦所追求的支教事业是什么?在现今环境中应如何发展?

直面问题,支教之路从未停止

  有人说:大学生短期支教像泡泡一样,看起来很美,其实它很脆弱。因而,面对所出现的问题应该认真对待,以求得到长远发展。

  支教的动机应该是出于一种理想的追求、道义上的责任感,不应该掺杂太多功利性的因素,这就要求在选择支教队员时一定要谨慎,并在支教前对队员进行统一培训和思想教育。在支教时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勿让大城市中一些浮躁的不良习气对孩子们产生负面影响。

支教结束后,支教队员们仍可以保持与孩子们的书信联系,让这份关爱伴随着他们的成长,如果说孩子们从支教中所收获的幸福感会伴随着队员们的离开而消失,并由此产生失落感,我们的支教可能会适得其反。

固定学校,固定时间,固定人员,端正态度,多一点责任心,多一点毅力,多一点人员参与,少一点功利,少一点退缩,使大学生支教不再那么神圣和昙花一现。正如南医大五大支教团队的队名:我们用XIN,点燃孩子们内心对未来的渴望,迎着朝阳,飞向蓝天,追求无限光明的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大学生的支教之路能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李宗敏)

1fdcaaf27f22673eff212a89320be76d.jpg

▲ 逐光服务队的支教队员在上数学课。

3-蓝天细心温柔的队员.jpg

▲ 细心温柔的大姐姐

3-XIN公益课堂教学.jpg

▲ 课堂教学中

3-贵州摆勒的孩子.jpg

▲ 贵州摆勒的孩子

3-蓝天打成一片的孩子和支教队员.jpg

▲ 课余时间,队员和孩子们打成一片。

本版图片由各支教队提供

最好的未来

□ 2011级XIN公益支教队员 李少展

  小时候看《感动中国》徐本禹的故事,看见摄像机镜头深入贵州毕节的大山林里的时候,我第一次知道有这么一帮和自己同龄的孩子,要每天走一两个小时的山路,然后在不见天日的山洞里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那时候朴素的想法就是同情他们,庆幸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已足够优越。上大学之后,我萌生了走进山区去了解他们生活的想法。2012年的暑期,我有幸成为XIN公益的一名支教队员,亲自走进黔东南大山的污讲小学。

破漏的吊脚楼校舍巍立在半山腰开拓出来的空地上,和一群天真质朴的苗族小孩,我们就这样开始了为期半个月的支教。污讲村几乎是与世隔绝的,教育资源要比山下榕江县城稀缺得多,大多学生的基础功课较差,知识面较窄。当支教队员在给五六年级的孩子讲风土人情的时候,摊开一幅中国地图,也只有一两个学生能说出贵州的省会城市叫什么。但他们对于我们所讲述的课外知识,小到昆虫标本,大到区域风情,都愿意提出问题去了解,了解更多外面的世界。

  我们利用课下的时间去家访,发现这些孩子早早地承担起家庭劳作的重担,在割草喂牛、劈柴烧水、洗衣做饭这些农活家务方面,要比我们成熟更得像个大人。但他们也毕竟还是小孩,在农闲时期,终日无管束漫山遍野地跑,大山空谷,也只有山风听得见他们长大拔节的声音。我们的到来,让他们愈发依赖。他们课下缠着我们玩耍,课上打岔调笑吸引我们的关注,给我们写信,向我们倾诉成长的烦恼。

  支教的生活是封闭与艰苦的,我们来到一个陌生又偏远的地方,需要独自联系司机、住处、校长、村民委员会主任或村主任,融入村民的生活环境,也要独自地解决自己的起居饮食。但也正是这清苦的生活,让我们得到离开象牙塔的庇护而去历练自我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我们在与孩子朝夕共处的生活中,感受到了自己的“被需要”,激发了自我内心的责任感。他们朗朗的书声、渴慕的眼神、幼稚的书信、温暖的小手,都是支持每个队员战胜艰苦环境,努力经营好每次上课任务的动力。

  这种彼此依赖的关系,正如队员与大山手执双方画板上的一张拼图。我们把苗山侗水走遍,接受宏大自然的敲打,人文景观的浸润,心境因此变得开阔自然。与孩子的相处让我们洗净铅华,真诚地学会去注目、去影响、去温暖他们,是他们让我们认知到良善为人、奉献社会的幸福。而我们给他们带去了山外的信息,带去了温暖关爱,带去了“行为示范”的榜样,我们也一定会成为他们成长岁月里的一块不可或缺的拼图吧。

  值得欣慰的是,最近几年我校支教组织的发展规模日益壮大。越来越多的南医大学子秉承医德大爱的人文素养,把目光投向遥远的大山,期望以支教来正面影响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但同时,理念的传承、意义的最大化、社会组织的介入方式、组织发展的方向等问题决定着大学生支教的发展道路不会平坦。山区公益除了需要每一个支教志愿者持续的关注,也需要找到新一届的接班人去接过这承载了沉甸甸希望的接力棒,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更好。

最新文章

南医人

更多>>

【教师节】郑磊:尽心尽力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郑磊,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检验医学科主任。作为一名高教教师,郑磊以高尚的师德师风、精湛的业务能力和满腔的教育热情,孜孜不倦地培育着一届届医学人才,尽心尽力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方面,郑磊担任第一临床医学院实验诊断学等课程教学任务,近一年来,授课人数达 1961人次,总学时达774小时;临床接收规培生25人,实习生20人,进修生51人。作为第一指导老师共培养硕士6...

【更多】

【援藏】第三附属医院程亮:践行援藏初心 扛起医者担当

图为程亮(右一)手把手指导当地医生开展脊柱内镜手术。(图片由程亮提供)在林芝市人民医院开展援藏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累计开展约200台脊柱微创手术;累计开展30余项新技术新项目,并在全区范围内率先开展自治区首例颈椎内镜和自治区首例胸椎内镜手术;……2023年8月,带着对西藏这片高原的无限憧憬和一丝忐忑,2023年度“双百计划”援藏医疗队员、第三附属医院脊柱外科二科副主任医师程亮来到林芝市人民医院,开启了自己的...

【更多】

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