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广东医学科技奖颁奖大会上,以珠江医院肝癌诊疗中心/肝胆一科主任杨剑教授为第一完成人的“复杂性肝癌数字智能化微创外科关键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项目荣获广东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据了解,我国是原发性肝癌高发国家,每年新发病例约40万例,总体五年生存率仅为14%。根治性切除手术是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重要治疗方法,术后五年生存率可达60%。微创(腹腔镜、机器人)肝癌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生活质量高,且肿瘤学获益与开腹肝切除相当,已成为首选手术方式。复杂性肝癌具有肿瘤巨大、解剖位置特殊和毗邻重要肝脏脉管的特点,其微创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根治性切除率低,术后复发率高。
有多年乙肝病史的邓女士(化名)体检发现肝脏上长了多个小结节,肝癌特异性肿瘤标记物甲胎蛋白的数值也远高于正常值。杨剑教授看到报告后,立即安排邓女士住院作进一步检查。经检查,邓女士确诊为原发性肝癌。肝胆一科学术带头人方驰华教授及杨剑教授随即着手为其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
在详尽的精准术前规划下,杨剑运用肿瘤三维可视化联合分子荧光影像技术为其施行了腹腔镜解剖性肝癌切除术。术中,用荧光腹腔镜扫视全肝,在肉眼完全看不出异常的肝脏表面上,术前三维模型提示的肿瘤部位亮起了荧光,更有影像学未检测到的微小病灶,也在此时被荧光点亮。杨剑果断对荧光病灶进行了解剖性切除,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这些荧光病灶都是肝癌结节。术后第四天,邓女士顺利康复出院。
针对“如何安全、彻底、精准地实施复杂性肝癌微创手术”这一亟待解决的临床难题和重大需求,珠江医院肝胆一科团队进行了近20年的医理工多学科攻关,将数字智能化诊疗技术与微创外科创新融合,构建了复杂性肝癌数字智能化微创外科关键技术体系及推广应用平台,涵盖术前可视化规划、术中多模态融合影像实时导航和早诊早治等全流程诊疗技术。
针对复杂性肝癌“术前精确规划难”的问题,该团队研发了高精度、智能可视化手术规划新系统,形成了可视化规划技术质控标准及操作规范。针对微创肝切除“术中精准切除难”的问题,团队研发了人工智能驱动的微创肝切除导航新系统,构建了术中全事件监测与反馈新模型。创建了中央型肝癌及解剖性肝段切除数字智能化微创手术新策略,构建了微小肝癌诊疗一体化新平台。团队成功将以上成果转化应用于临床实践,使得复杂性肝癌微创诊疗更具有预见性、安全性和精准性,实现了肝癌微创手术出血少、术后零肝衰、住院时间短、复发风险低的临床需求,推动肝癌外科进入数字智能化微创的范式革新。
基于以上成果,在“十一五”“十二五”国家“863”计划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等重大项目的支持下,团队共发表高水平论文67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7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8件;牵头制定了14部数字智能化微创外科全国专家共识、诊治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以及1部国际专家共识。项目成果在全国100余家医院推广应用,获评广东省优秀医药成果,被国家卫健委颁布的《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重点引用并作为诊疗依据推荐,形成了肝癌数字智能化微创诊疗的“珠江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