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无疆,让他成为病人心中的一颗明星;精益求精,让他攀上专业领域的高峰;甘为人梯,让他的生命在奉献中绽放芬芳;锐意创新,让他在多个医学前沿铸造辉煌。这就是黄宗海——一名普通外科医生并不“普通”的追求。
黄宗海,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普通外科主任、党支部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广东省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胃肠外科专业组常委、广东省结直肠肛门外科分会常委、国家及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科技及医疗成果评审专家,《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消化肿瘤杂志》等10余家杂志副主编或编委,数项军队科技进步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军队院校育才杯”银奖得主,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卫生系统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解放军总后勤部优秀教师、南方医科大学“教学名师”。
变“不治”为“可治”
30多年从医生涯,对于这份职业,黄宗海始终充满激情,顺利完成一台手术、成功救治一个病人是他每天最大的快乐。面对危重疑难病例,他敢冒风险,勇闯禁区,想方设法变“不治”为“可治”是他不懈的追求和实践。
57岁的莫先生因患有“腹膜后纤维肉瘤”,几年来先后在多家大医院接受了9次手术治疗均未治愈。第10次手术时,当地医生发现肿瘤与肝脏、胃、胰腺及腹腔大血管等重要脏器紧密粘连,根本无从下手,只好遗憾地关上腹腔。不甘放弃的他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找到了黄宗海。
莫先生的病况,足以让其他医生望而却步,但黄宗海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声誉,而是怎样救人:“没人可以剥夺病人求救的权利,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该尽百分百的努力!”他凭着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娴熟的外科技巧,向这个罕见的巨大肿瘤和极大的手术风险发起挑战,经过细致慎密、如履薄冰的6个多小时手术,黄宗海终于成功地将重达8斤的腹部巨大肿瘤完整切除。这次出色的“死神狙击”被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多家媒体报道,称他为“艺高胆大”的医中妙手。
一名青年醉酒后误吞筷子,在当地医院两度开腹无法取出,被转送到珠江医院时已是气息奄奄。原来该青年吞下的长达18cm的竹筷由食道后壁穿出,卡在了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胰腺之间。竹筷上有多根倒刺,稍有移动,极易刺破紧贴的大动脉,而大血管一旦破裂,不出几秒,病人就会大出血死亡。黄宗海经过仔细分析病情,大胆做出判断,在最快的时间内,为病人实施异物取出及食管修补术,再次以精湛的技术和沉着的操作将竹筷顺利取出,成功帮病人死里逃生。
将“病”字去掉,把“人”字高擎
“治病救人,就是要将‘病’字去掉,把‘人’字高擎!”作为一名转业老军人,他的心里时刻牢记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病人的利益永远摆在第一位。
河北唐山农家孩子小宇自出生后便无法正常排便,肚子涨得像个快要爆破的气球,被诊断患有先天性巨结肠症。一贫如洗的父母多方求医未果,一家人几近绝望。黄宗海偶然知道了这个消息,他辗转联系到小宇父母,向他们发出带孩子来院治疗的邀请。经过他的全力张罗,医院很快为小宇成功实施了手术。当夫妇俩对治疗费用表示忧虑时,黄宗海悄悄将一个红包塞到夫妇俩手中,说是给孩子的“利是”。在他的带动下,全科人员不但为小宇筹够了全部治疗费用,更为小宇捐助了一笔术后营养费,帮助小宇父母解了燃眉之急。他义务救助唐山患儿的感人故事在广州、唐山传为佳话,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新闻直播间》、广东电视台《社会纵横》、新华社、中新社、广州日报、唐山电视台等十余家中央及省市媒体相继对此做了专题报道,形成良好的社会反响。
作为一个科室主任,在病人面前,黄宗海更象一位兄长、一个好友,他处处体恤病人的不易,为病人精打细算,“用最少的钱帮病人解决问题”是他坚守的治疗原则。
粤北连州一名代课老师身患胃癌,听说到省城大医院手术动辄要十来万,只得变卖家产甚至将房子抵押出去筹钱。黄宗海了解情况后,精心为他制定了治疗计划,千方百计为他节约费用。家属偷偷给他送上一个红包,他执意谢绝的同时,将买好的饭卡悄悄放到病人的床头。康复出院时,面对仅两万多的结算费用,不敢置信的老师顿时泪眼模糊:“黄主任不但保住了我的人,也保住了我的房子啊!”
有段时间,广州血液供应异常紧张,韶关患者谢先生因胃大出血,急需尽快手术。但此时血库告急,眼 看手术无法进行。黄宗海当机立断,立即发动带领科室5名党员为病人献血,当他和同事的血液汩汩输入病人体内,手术终于成功实施。术后五天,刚刚能下床的谢先生执意要跪谢救命恩人,黄宗海却一把扶住他,朴朴实实一句“医生救人是应该的!”让他不禁热泪盈眶。
“不为良相,但为良师”
黄宗海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学科带头人,更是一名深受学生爱戴的导师。在繁忙的医疗和科室管理工作之余,他还承担着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及继续教育项目等大量教学任务。他率先在外科学教学中提出开放式教学模式,使理论和实践教学突破课堂和书本的限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为了丰富教学方式,早在1995年,他就开始自我摸索制作多媒体课件,并最早研发了外科学网络课程。他带头在医院推行中英文双语教学,积极开展双语教学查房,一大批青年医生英语应用能力得到了飞速提升。在2007年学校转制后首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黄宗海带领和指导迎评小组高标准完成了教学查房任务,以全优的成绩通过教学水平评估。
“青出于蓝而‘逊’于蓝,就是当老师的失职!”对学生,黄宗海甘当垫石和后盾,除了全身心的付出,更要求他们超越自己。结合每个学生的自身特点,他指导他们量身定做职业规划,鼓励支持他们大胆实践创业,想方设法为他们争取进修、出国学习的机会。辛勤耕耘收获桃李芬芳,他先后培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40余名,学生获大学“院士奖学金”30余项,其中三名研究生被评为“南粤优秀研究生”。毕业后的博士、硕士大都成为各个医院的主任、骨干甚至院长。他培养青年教师数十名,其中多人被南方医科大学评为优秀教师,1人晋级外科中青年技能大赛全国50强。而他自己多次夺得南方医科大学教学一等奖,被誉为“教学名师”,更赢得了解放军总后勤部优秀教师称号和“军队院校育才杯”奖。
挑战“普通”、锐意创新
多年来,黄宗海立足于专业的制高点和发展远景,勇攀技术高峰,以技术创新积极为患者减“伤”减“负”。在他的带领下,科室在微创腔镜技术、甲状腺微创手术、乳腺癌根治术、小儿消化道畸形根治等方面居全国领先水平,成为国家第一批微创外科培训基地,由他领衔的智能手术机器人重大科研项目更是开创了国产自主研发手术机器人的先河。
术后终生与粪袋为伴一直是直肠癌病人无可奈何的痛苦选择,病人的大便只能通过结肠造瘘口直接排到随身携带的粪袋里,又脏又臭,生活极其不便。黄宗海研制的智能化机械人工肛门如同为病人再造了一个可以自我控制的肛门,不仅免去了病人终生背粪袋之苦,更让病人可以自主排泄,极大地提高了病人生活质量。该研发成果被列为广东省重大科研项目,并已申报国家“863”重点科研项目。
美国“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问世,实现了人类对外科手术“创伤微小化、操作精细化、控制远程化”的期望与梦想。但由于该机器人价格高、操作难度大、手术耗材昂贵,无法在国内普及。为了让更多的国人享受到这种更安全、更精确、更微创的手术技术,黄宗海毅然联手华南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等多所院校,启动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的研发。2011年3月13日,由黄宗海牵头的全国首个智能机器人联合研发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在我国医用机器人开发上写下了具有里程碑式的一笔。这一重大科研项目的广阔前景和巨大潜力,势必为千万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勇于挑战“普通”,敢于追踪前沿,黄宗海过人的胆识和智慧在开拓创新中不断闪光。他先后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主持国家863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重点项目等1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参编专著5部、教材1部。
晋代名医杨泉曰:“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黄宗海正是怀着这样一种仁心仁术的信念,默默奉献着一名从医、从教者的赤胆忠诚。面对病人、学生的赞美和取得的成绩、荣誉,他总是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外科医生,治病育人只是尽职而已”。然而,他那看似普通的背影,却让人顿生敬意、倍感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