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认识李易老师时,给我们的印象便是温柔亲切。无论是新生见面会上略带羞涩的发言,还是班干选拔时严肃又不失亲切的口吻,李易都像一个温柔端庄的大姐姐,与想象中严肃的大学辅导员完全不同。可能也因为她年纪与我们相仿,对她的称呼也随着我们关系的亲近从毕恭毕敬的“李老师”到十分亲昵的“易姐”。
与其它老师相比,易姐二十来岁的年纪略显年轻,但她肩上的担子并没有因为年龄小而有所减轻。从我们平日里的学生学院工作,到我们所没有接触的党务工作的安排、学校商务工作等,都会出现易姐的身影。
辅导员办公室在我们楼下,所以每日去上课路过办公室时我都会习惯性往办公室里张望。早晨八点出头,我们上课,易姐上班;中午十二点左右,我们下课,易姐起身下班;下午仍旧是上班下班如此循环。我们学生可能碰到没课的上午或下午可以偷懒享乐,但易姐没有这样的机会,无论天气如何,放假与否,易姐都处于工作状态。有时候想想二十来岁的年纪要承受这样单调且紧张的工作,易姐会不会累?我没有问出口,但看到易姐的行动,我会明白,原来不是所有的人都会选择安逸,更何况有这样一份包含三百多人的重大责任感在肩上。
只要学校有工作安排,学生有突发情况,易姐都需要第一时间出来解决问题,作为我们大家的大家长,作为学校的辅导员。班干的日常工作安排、三大组织的活动举办、学院领导的不定时来访等都是不小的工作量,而当时顺德校区只有易姐一位辅导员在负责。
我印象深刻的是安排导师制见面会那次。学院领导为了顺德学生不用舟车劳顿去本部参加见面会,导师见面会的地点最后定在了顺德校区。从前期为同学们随机分配导师,到后期安排导师见面会时的申请教室、见面会时间地点改动、导师学生具体名单、教室人员座位表等等,易姐都需要参与其中,保证随机分配导师时的绝对公平、活动入场就座时的井然有序。在见面会前一天中午,我去办公室时,易姐还在修改确认最终的座位表,生怕遗漏了哪位同学、哪位导师,让活动出现瑕疵。看着办公桌上密密麻麻的草稿纸和电脑里的座位表,那时有点佩服这位仅仅大我几岁的姐姐,第一次发现,原来看起来柔弱温柔的易姐也可以有如此“女汉子”的一面。
易姐这个称呼叫的最多的是我们二十多个班干部。工作时认真严厉的易姐,私底下其实是个能和我们玩在一起的大朋友,很多时候也因为易姐的这一面,我们在工作时的动力也会变得格外大。
最初的一次接触应该是心晴阁的装饰那次。心晴阁是一间心理咨询室,当时里头的装修比较朴素,易姐收到任务要把心晴阁装饰的温馨些。在置办了一系列装饰品后,易姐像喊兄弟姐妹似的将我们招呼到心晴阁,打扫、拖地、贴墙画、套沙发套、挂时钟、吊花篮等等,虽然是苦力活,但房里头传出来的是一阵阵或爽朗或“魔性”的笑声,有我们的,也有看我们耍猴笑开了的易姐。头一次在大学里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感觉就是在那个夜晚吧。为了犒劳我们,易姐带着我们去学校的烧烤店吃夜宵,路过超市的我们进去买个冰淇淋都能嬉闹起来。也正是因为那一次,班干部的凝聚力开始神奇地增强,而易姐无异于是这场缘分背后那个最重要的推动者。
大学的凝聚力相比高中要来的珍贵的多,因为圈子广,所以大家都是泛泛之交。但如果你们有一位能亲力亲为,带着你们工作带着你们感受大学生活的辅导员,也许这份凝聚力会比想象的来的更快一些。我很庆幸,我们药学院有这么一位大朋友——我们的易姐。
除了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帮助,易姐也是我们的家人,关心我们学习生活,心思细腻的大家长。高中班主任更多的关注我们的学习,而到了大学,易姐对于我们的学习生活以及人生定位等等都有些或多或少的影响和责任感。
大学生活中各种压力都接踵而来,经济压力、学习压力、部门工作压力等等,可能大家会因为时间冲突而耽误了学习之类的事情,或者为宿舍矛盾等其它琐事烦恼,为了能帮同学们尽可能地解决问题,易姐常常嘱咐我要关注同学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生活以及学习状况等。大一下学期开学时易姐会面谈遇到挂科多的同学,担心他们受打击,关心同学们的学习状况,耐心嘱咐;有同学家里发生事故时想申请缓考,易姐也是尽可能地协助她;同学们在票圈吐槽听停水停电的问题,她听闻消息就和学校反应申请解决问题,还不忘在点名会上笑着嗔怪我们不和她直说,提醒我们有问题可以直接和她反映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遇到考试月,她都会尽可能地把需要讲的内容简明扼要的讲完,给我们就出更多的时间复习奋战考试月;参加三下乡调研时,尽管人生地不熟,易姐也会担起家长的角色,保障每一位队员的安全......这每一件看似不经意的小事,都在同学们的心中种下了种子,萌生出的是对易姐的喜欢和尊敬。她不仅仅是老师,是朋友,也是能细致入微地关心我们的家人。
对于我们来说,易姐亦师亦友亦家人。难能可贵的相遇和陪伴,让我们格外珍惜在一起的日子。
易姐是放风筝的人,我们是自己的手中的风筝。她手中的风筝线时松时紧,在恰当的时机让我们高飞,在风大的时候收紧手中的线,用她所有的精力让我们在最高的最干净辽阔的天空迎风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