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1月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梁玉全同志作为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检验科PCR实验室组长,挑起“开荒牛”的重任,从最初的新冠实验室组建,到人员、设备、检测流程的不断完善,再到疫情防控常态化后的核酸检测工作,以及全区各二级医院核酸检验人员的培训,他,始终冲锋坚守在第一线。
迫在眉睫的紧急任务,我来上!
2020年2月24日,为响应国家卫健委关于“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保障正常医疗服务”的号召,我院有序开展诊疗服务。根据防控要求,特殊发热门诊和普通发热门诊患者、新入院患者及陪护,以及进行可能产生气溶胶的危险操作前,都需要进行新冠核酸检测。问题随之而来,此前我院的核酸检测标本均外送至达安基因公司检测,需要三天才有结果,显然无法满足现存的收治病人的需求。因此,开展院内核酸检测迫在眉睫!
同时,在医院前期未雨绸缪的筹备下,PCR实验室经过前期的充分准备,迎来了广东省临检中心审核评审组的复审并顺利通过,获得了新冠核酸检测的资质,可谓“箭在弦上,一触即发”。经过紧急的试剂调配、仪器测试、人员培训,随着院内核酸检测的顺利开展,打开了我院诊疗服务正常运作的关键节点。
病毒检测最前线,我来战!
2020年2月26日,梁玉全带领另一名同事站在了检测的第一线。首日标本达到118人份,所有标本均是三层包装,光是标本的拆卸就得耗费一两个小时,加上护目镜起雾影响视野,佩戴N95的不适感,防护服的闷热,大大地降低了工作效率。核酸检测作为新冠肺炎重要的病原学诊断依据,直接采取病人的咽拭子进行检测,危险性极高,他们需严格按照三级防护标准进行防护,这无疑让原本就精细的PCR操作难度升级。
为了不影响其他日常标本的检测,所有新冠病毒标本的检测只能从下午开始,经过核对编号、试剂准备、核酸提取、加样上机、核酸扩增、结果分析,完成一批标本(96人份)整个过程最快也需要五六个小时,全程需要精神高度集中,缓慢细致,对操作技术水平要求极高,不容许有丝毫的差错。因此每次工作时间长达八九个小时,持续到深夜,对身体无疑是极大的考验。为了保护家人,他每次完成检测后都要在医院空旷处“游荡”几圈,并给自己安排了独立的房间,尽量不与家人接触。梁玉全说,“自己不过是在做着自己的本分”。在短短十天内,医院检测核酸总量达到1896例,日高峰350例,均由他带领科内同事完成,在高风险的病毒“侦察”工作中,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不带一丝松懈。
区内检测队护航,我来教!
伴随着全国疫情的有效控制,虽然全国本土确诊病例逐步清零,但疫情防控却丝毫没有懈怠,为了保障人民复工复产的安全,核酸检测的需求有增无减。为了适应形势,在各级领导的带领和帮助下,梁玉全同志联同科室同事,逐步组建了一支日检测量上千的专业的检测队伍。
他领导的新冠核酸检测小组,不仅要应对院内日常核酸检测工作,还包括每月一次的职工体检和不定期的大规模人员筛查,以及隔离点标本的检测。他以身作则,任劳任怨,繁忙时主动放弃休息,带领团队出色地完成了每一次检测任务。截止至今,他带领的团队共完成了353793例核酸标本检测,日高峰3047例。
此外,作为顺德区唯一一家PCR上岗证发证机构,为了配合全区各二级医院新冠核酸检测工作的开展,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检验科还承担了区内相关人员的理论和实操的培训工作。梁玉全同志从事RCR工作二十余年,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临床经验,是成为培训导师的不二人选。他仔细制定了科学的人员培训计划,强调严抓理论部分,深入浅出,并让每位学员亲自参与到实际检测中,理论结合实践,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顺德区储备核酸检测人员贡献一份力量。
“新冠不灭,奔忙的脚步不停”,这就是梁玉全同志这一年多来的抗疫真实写照。他就是这样一位哪里需要他,哪里就有他的身影的“螺丝钉”,一位立足岗位、火眼金睛的病毒“侦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