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琛,南方医科大学博士,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流行病学系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
青春铸就科研梦,不忘初心担使命。多年来,毛琛秉承“博学笃行,尚德济世”校训精神,躬耕科研,心无旁骛,开拓创新,勇做老年健康的“守护者”,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的“钻研者”,科研创新高峰的“攀登者”。
开拓创新,勇攀科研新高峰
毛琛深知科研创新的重要性,他认为,在大数据时代,如何整合不同来源的大数据开展流行病学研究和公共卫生精准决策是一个重要的挑战。为响应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战略,毛琛秉持“健康共同体,科技创未来”的信念,建成了每秒峰值速度达221.03Tflops、存储容量达1700TB的大数据超算平台;作为主要申请者,依托南方医科大学建设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和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已通过国家卫健委审批;全国三家同级机构之一);参与建设了全球最大规模高龄老人队列——中国老年健康调查(CLHLS;广东地区负责人);以负责人身份开展了将多组学及常规数据互融互通的广东老年健康调查精细队列和百岁老人多组学研究;同国内外研究团队合作,整合了包括CLHLS、UK Biobank等9个数据库,建成聚焦慢性病的全球大数据集成平台(样本量达70万;问卷和多组学数据达10TB;图像数据达30TB);在广东省卫健委支持下,初步整合了广东省27家三甲医院电子病例、健康体检、医学影像等数据,以及广东省15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口统计和疾病监测数据。
开拓创新的步伐永不停歇,基于大数据平台与资源建设,毛琛从环境、遗传、生物角度探究影响慢性病和传染病发生发展的因素,为老年相关慢性病发病及死亡风险的精准预防及新冠肺炎疫情的精准防控提供了高质量科学依据:①基于大规模人群队列,阐明了服用鱼油和葡萄糖胺补充剂对中老年人慢性病发病及死亡的预防作用(BMJ,IF=39.890,最后通讯;Ann Rheum Dis,IF=19.103,最后通讯);②基于多组学信息数据库,通过构建中国人群衰弱的多基因风险评分,首次揭示了不同遗传风险人群中有氧运动对衰弱的预防作用(J Cachexia Sarcopenia Muscle,IF=12.910,最后通讯),并阐明了吸烟在不同遗传风险人群中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风险的危害作用(Eur Respir J,IF=16.671,独立通讯);③基于公共卫生及行程数据监测,揭示了不同场景中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的感染风险及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播风险(Ann Intern Med,IF=25.391,最后通讯)。
图2. 毛琛教授研究方向及代表性成果
春华秋实,激情豪迈谱新章
在新时代发展的浪潮之中,毛琛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学科发展前沿,致力于用自己的学术专长担当科技强国新使命,助力提高我国国际学术话语权。自2017年全职引进至南方医科大学,毛琛以通讯/第一作者(含共同)在BMJ、Ann Intern Med、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70余篇,3篇论文获F1000推荐,获法国医学科学院院士等知名专家正面评述,并被包括N Engl J Med、JAMA等顶尖期刊在内的杂志引用2642次,单篇最高223次,H指数31(Web of Science);参与编制了《中国高龄老年人血压水平适宜范围指南》,填补了我国高龄老年人血压标准体系“空白”;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主持省部级项目4项、市厅级2项,在专业领域不断实现创新与突破,展现了南医人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使命担当。
除了专心学术,躬耕科研,他还身兼中华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分会委员、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医学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分会副主任委员等数职,凭着敏锐的学术目光,在繁忙的工作环境中依旧有序地谱写着精彩的人生篇章。
薪火传承,凝心聚力担使命
以己所学报效祖国、服务国家和社会需求是南方医科大学老前辈的优良传统。毛琛牢记传承的重要性,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秉持着“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信念,肩负起南医公卫人的职责与担当,将科研优势转化为有力武器,在科学研判、科研攻关等方面协同配合,筑牢“战疫”后方防线。
参与防控决策,提供专业支撑。
疫情初期,在院长杨杏芬的带领下,毛琛主动加入现场流行病学省级专家团,快速支援广东省8地市疾控流调工作;复工复学返程高峰将至,毛琛教授带领团队与病毒和时间赛跑,迅速完成深圳富士康集团18万名员工和广东省4所高校5万余名学生的线上流行病学调查和调研报告撰写(学生调研报告被广东省教育厅使用),实时收集粤港疫情监测资料,撰写了研判报告5期,为疫情防控实践工作提供科学指导;同时,承办了人社部“新冠肺炎防控体系建设”国家级高级研修班,助力后疫情时代公卫体系建设。
开展科研攻关,提供科技支撑。
毛琛带领团队聚焦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的感染风险、“知信行”水平及焦虑、抑郁发病风险等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鼓足干劲,科研攻关,10余项成果发表在Ann Intern Med、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等国内外知名期刊,2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把论文写在“抗疫”第一线,为我国疫情防控提供了科学支持,向世界分享了中国方案。
融研于教,倾尽丹心育桃李
毛琛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依靠科研特长,融研于教,默默耕耘,桃李无数。鼓励学生关注前沿科学进展、拓宽科研思维,引导学生在科研环境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入挖掘健康医疗大数据内在价值,在BMJ(IF=39.890)、Ann Intern Med(IF=25.391)、Ann Rheum Dis(IF=19.103)等国际顶尖杂志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论文,充分培养了学生大数据思维和科研创新能力。
在严谨的治学理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影响下,毛琛入站博士后5名(3人次获国自然青年基金、1人次入选第五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1人次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指导博士研究生8名(3人次获国家奖学金、1人次获广东省优秀研究生、8人次获校级一等奖学金、1人次获校级优秀研究生)、硕士研究生22名(6人次获校级一等奖学金、2人次获校级优秀研究生)。出站博士后1人以副教授引进暨南大学;毕业博士1人以副教授引进南方医科大学。
毛琛始终坚守科研初心,勇担创新使命。放眼“十四五”,毛琛仍将秉持科学发展的胆略,永葆创先争优的锐气,发挥学科优势、平台优势和资源优势,抓住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发展契机,不断开拓进取,求实创新,让研究成果扎根祖国大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肩负起科技报国、教书育人的职责使命。
联系电话:17819575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