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南医大等广东8所高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时间:2018-01-09

来源:南方都市报

点击: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啦!广东共有38项牵头及合作完成的重大科技成果获奖。其中,牵头完成了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其中,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李立浧主持完成的“特高压±800kV直流输电工程”拿下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实现广东省牵头完成特等奖项目“零的突破”。

南都记者从广东省科技厅了解到,2017年度广东共有38项牵头及合作完成的重大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10项,4项由广东省牵头完成。国家科技进步奖28项(含专用项目两项),6项由广东牵头完成(含专用项目1项)。由第一完成人牵头完成特等奖1项。参与完成特等奖1项。牵头完成一等奖1项。据介绍,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是一项全世界公认的,我国领先于世界的技术。目前,只有我国全面掌握这项技术,并大规模应用在工程中。该项目推动我国能源领域高新技术“走出去”,先后成功中标巴西的两个项目,实现特高压直流技术和设备的双输出。

除了特高压项目,在广东获得的28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中,还有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李中主持完成的“南海高温高压钻完井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饶宏主持完成的“特大型交直流电网技术创新及其在国家西电东送中的应用”、暨南大学叶文才主持完成的“中药和天然药物的三萜及其皂苷成分研究与应用”、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主持完成的“肺癌分子靶向精准治疗模式的建立与推广应用”等4个项目。广东均为第一完成单位或第一完成人,这些项目不仅具备各专业的创新点,而且已发挥出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此外,广东获得的10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中,有4项由广东省科学家主持完成,分别为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等完成的“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与机具”、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郑海荣等完成的“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关键技术及应用”、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康飞宇等完成的“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用石墨和石墨烯材料”和深圳大学邢锋等完成的“建筑废弃物再生骨料关键技术及其规模化应用”。

链接

广东8所高校12个项目获奖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三大奖出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汕头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等广东省内8所高校榜上有名,牵头及合作完成的12个奖项获奖(部分奖项由几个大学合作)。

教育部数据显示,全国113所高等学校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获得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三大奖通用项目157项,占通用项目总数216项的72.7%。其中,64所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获奖项目数为114项,占通用项目授奖总数的52.8%。

经南都记者统计,包括与其他高校合作项目在内,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3所高校各有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华南农业大学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汕头大学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项,暨南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分别有1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深圳大学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

汕头大学、香港大学联合病毒学研究所管轶教授团队与浙江大学、中国疾控中心等单位合作,“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为代表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汕头大学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负责H7N9等新发传染病的溯源、进化及致病性、传播性等风险评估。该奖项实现全国卫生系统以及广东科技界在该成果级别上零的突破。该团队研究成果与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舒跃龙团队建立的流行病发现体系、浙江大学医学院李兰娟院士的临床医学创新体系三者结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

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与机具项目是华农首次斩获国家技术发明奖。该成果以高产高效为目标,创新提出同步开沟起垄穴播、同步开沟起垄施肥穴播和同步开沟起垄喷药/膜穴播的“三同步”水稻机械化精量穴直播技术,发明水稻精量水穴直播机和水稻精量旱穴直播机两大类共15种机型,创建了“精播全苗”、“基蘖肥一次深施”和“播喷同步杂草防除”的水稻精量穴直播栽培技术,在国内26省(市、区)及泰国等6国推广应用,研制的水稻精量穴直播机已转让生产并形成系列产品。

获奖项目

●特高压±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

中国在特高压领域终于掌握话语权

“国外没有的东西,中国能不能搞,敢不敢搞?”“特高压±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第一完成人南方电网公司专家委主任李立浧说,中国电力工业走到现在,必须要靠自主创新,在核心技术、标准上拥有话语权,才能在世界电力行业中有一席之地。

“原来我们国家的±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技术需要从国外引进,在实践过程中遇到各种技术壁垒,因此我们决定要研究突破±800千伏直流输电技术,实现我们国家在这个领域的真正主导权。这个特等奖正是因为国家需要而取得的重大突破。”李立浧表示。

特高压±800kV直流技术面临特高压、大电流下的绝缘物理特性、电磁环境、设备研制、系统控制等四大挑战和难题。以外绝缘技术为例,云广特高压跨越滇、桂、粤三省区,线路长度1400多公里,超长距离面临重污秽、高海拔、重覆冰等复杂环境,常规的绝缘材料无法满足特高压直流的安全运行要求。

李立浧结合自身数十年在直流工程建设运行的丰富经验,创新提出重点从材料上突破,采用硅橡胶复合绝缘材料的技术路线,带领科研团队广泛搜集国内外的运行数据及资料,开展方案论证与研究,最终力排众议确定硅橡胶复合绝缘是云广工程的最佳选择。

李立浧介绍,通过160多家单位联合攻关,攻克了设备研制、系统控制等系列难题,在世界首次研发13大类73种主要电气设备,形成国家标准54项,行业标准38项。从引进到消化吸收,再到创新引领,中国在特高压领域已完全摆脱了西方的技术封锁,掌握了话语权。

目前,我国在运在建特高压直流工程14项(12项在运、两项在建),累计换流容量2 .2亿千瓦、线路长度2 .5万公里,总输电能力11060万千瓦,输送电量中80%以上为清洁能源,将成为我国清洁能源运输的主干线、大动脉。

项目的成功,推动我国能源领域高新技术强势“走出去”,为全球能源互联提供中国方案。南方电网的特大型交直流电网技术项目属于国际首创,成功开辟出交直流并联电网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技术道路,确立了我国在世界大电网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关键技术及应用

肝硬化乳腺癌确诊率提至90%以上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简称深圳先进院)郑海荣研究员领衔的超声团队凭借10年的学术与产业化积累,完成的“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这是深圳先进院首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超声弹性成像是用于测量生物组织力学参数的第四代超声成像技术,郑海荣研究员领衔的先进院医学成像科研团队在超声辐射力理论、弹性成像方法、信号处理与成像技术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实现创新与突破。该项目第一完成人郑海荣说:“项目难点一方面在于如何实现超声波纵波调制在生物组织内形成剪切波,我们利用超声阵列换能器形成强梯度声场,产生局域强辐射力从而诱发生物组织的震动剪切波。难点二是在于在生物组织内微米级剪切波微形变和快速衰减中实现对剪切波的超声电子信号高速精准捕捉测量,进一步得到清晰的生物力学参数分布图像,从而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

郑海荣介绍,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设备目前临床上主要是用于肝脏和乳腺疾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传统B超成像检测肝硬化的敏感性差,检测乳腺癌的特异性不足,只有50%-60%,造成大量误诊漏诊。而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实现定量测量人体组织的生物力学参数,这个参数与病变进程关联密切,通过相关产品的临床推广应用及中华医学会多中心临床研究,基于弹性模量这个测量指标建立了无创检测肝硬化和乳腺肿瘤诊断的方法,诊断准确率可达90%以上,“以无创的定量弹性成像新技术代替了活检穿刺,既减轻了患者的创伤痛苦,又降低误诊漏诊、赢得治疗时机,节省了医疗费用。”

在临床应用方面,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腹部学组副组长、深圳市人民医院超声科主任徐金锋教授使用该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仪器已有两年多时间。他说:“大量乳腺肿瘤在常规彩超中声像图不典型很难判断良恶性,可能误诊为良性或漏检,错过最佳治疗时间。该技术大大提高我们诊断一些肝脏、乳腺肿瘤的准确性,既减少了患者良性病变不必要的损伤,避免过度穿刺;也减少了恶性肿瘤漏诊的可能性,为患者赢得宝贵时间。”

新闻链接:http://epaper.oeeee.com/epaper/A/html/2018-01/09/content_1922.htm#article

广州校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 1023-1063号

顺德校区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岗大道 33号

版权所有 © 南方医科大学  粤ICP备05084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