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王猛(化名)走出重症病房,已能与家人正常沟通后,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孙小聪心里的石头终于放下了。
2月12日,孙小聪从广东奔赴湖北,进入荆州市石首中医医院开展支援工作,仅用了两天半时间就完成了病房的改造。13日,他冒着生命危险,为一名呼吸衰竭的病人进行有创插管,6天后病人顺利脱机拔管转危为安,成为了荆州市首例成功脱机的病人。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这是孙小聪的座右铭,也是从医多年救死扶伤的准则和信念。而他自己,用行动践行着这句诺言。
孙小聪
“抗非”老兵再出发
2003年,非典袭来时,孙小聪还是一名入职不久的新医生,跟随科室主任姚华国抢救病人,救死扶伤。谈及往事,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姚华国的一句话:“我是科室的头,家里孩子也大了,我不上谁上?”
这句话鞭策他冲锋在前。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孙小聪主动请缨,“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带领第二批湛江医疗队出征,前往湖北荆州开展支援工作。
出征前,他给自己的老主任姚华国发了条短信:“师父,我出发了。”姚华国回复:“你小子,好样的。”
石首的情况不乐观。因为病房是临时改建,条件、环境与标准有差距,为了保证医护人员和病人的安全,孙小聪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改造病房工作。最初两天里,他一直在奔波协调,与当地政府和医疗机构反复沟通,常常是忙到深夜才回酒店。
他知道,免疫力是最好的特效药,为了保证第二天有充沛体力,他需服用安眠药入睡。但通红的眼睛、憔悴的面容还是透露出疲态,其他队员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后来,只用了两天半时间,孙小聪就带领驰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改造原有病房,重新设置和改造了氧气管道及安全门,设计了ICU的区域和相关流程。
但这只是一切救援的开始。
孙小聪和驰援团队
冒着危险为病人插管
从事重症医学多年来,孙小聪意识到,“如果重症病人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不仅是挽救一个生命,而且是一个家庭。”
2016年, 孙小聪曾参加援藏,一天深夜,睡梦中的他被一个电话吵醒,“孙老师,快过来,赶快回科室。”
来不及多穿一件衣服,孙小聪就前往医院,当时患者在重症监护室中已是严重缺氧、意识不清,他马上进行气管插管,这是当地首例气管插管患者。
同样的故事发生在荆州。
2月13日,在查房时,他发现一名新冠肺炎患者有休克和呼吸衰竭的症状,生命体征不稳定,状况非常危急。在与当地医护人员的沟通中,他知道,患者王猛是1月底来到医院的,后来病情加重,2月初开始使用了无创呼吸机,但血氧饱和度一直偏低。
在新冠肺炎诊疗中,气管插管是感染风险最高的一类操作。如果病人在此过程中呛咳,风险将明显增高。病人生命岌岌可危,孙小聪果断决定为他做有创气管插管治疗。
2月19日,经过多日精心治疗后,病人情况好转,孙小聪再冒险拔管。王猛顺利脱机拔管,转危为安。
为什么一次次选择冲锋在前?孙小聪没有华丽的辞藻,“我只是做一个医生该做的事而已。”
“17年前非典时,防护设施不如现在好,但医护人员还是冒险给患者上有创的呼吸机,对于这种传染病,我们并不害怕。”孙小聪说,当你害怕的时候,病毒就很狡猾了。“人往往不是被病毒打败的,而是被心态打败的。”
孙小聪把这一份乐观传给病人。在查房时,他常常鼓励病人要好好坚持,说:“你还年轻,一切都有可能。”他没想到的是,病人拔管后,告诉他,“你说的话我都有印象”。这让孙小聪感动不已。
孙小聪记得,有次在病房,他拉开窗帘,让温暖的阳光照进病房,患者脱口而出说了一句“阳光很好哟!”那一刻的阳光和温暖,让他至今难忘。
编者按:
12月15日,第四届寻找“广东好医生”活动举办了颁奖仪式。该活动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省卫生健康委、省文明办、省中医药局、南方日报社等单位联合开展。经过组织审核、活动组委会评选,最终确定“广东好医生”和“广东好医生”提名奖人选各20名。
在获奖者中,既有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奋战一线的医生,也有用爱心和细心守护生命的护士;既有用信息化手段助力疾病智慧防控的疾控专家,也有坚持健康帮扶的基层“健康守门人”;既有用好中医药优势治疗患者的中医师,也有驰援海外彰显中国大爱的援外医生。
从即日起,南方+客户端将连续推出获奖者的报道,敬请垂注。
原文链接: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012/15/c4442995.html?colID=25646&firstColID=1374&appversion=7000&specialTopicId=4437301&date=MmZlMmExZGMtYTViMS00NzA5LWJmOWMtOTBmOTY5M2E5OTc3&laye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