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广州登革热3区低风险
分别是海珠、黄埔和从化,其他9区无风险,专家建议完善监测体系
继广东省卫计委发布全省的14个登革热高风险地区后,广州市卫计委昨日也通报了最近一周的广州市12区、市(县级)的蚊媒密度监测情况。结果显示全市居民区、户外区域的蚊媒密度均处于无风险或低风险值。
通报显示,目前广州市主要的中心城区包含花都、增城的蚊媒密度均处于分级为0级的无风险级别,但卫计委希望这些区域继续落实日常防蚊措施。
而疾控部门在从化太平镇、海珠区南洲街、黄埔区鱼珠街,以及荔湾区增埗公园、番禺区市桥街西园公园、花都区狮山公园、天河区华南植物园等四区四个公园,监测到了蚊媒密度超标。蚊媒密度分级为“一级”,风险级别为“低度风险”,应启动蚊媒控制措施。
卫计委、疾控中心提示,目前广州市已出现本地感染病例,且时间较去年提前两个多月。随着气温的上升和降水的增加,广州蚊媒密度将逐渐升高,登革热本地疫情发生的风险将逐渐升高。
因此,蚊媒密度较高的各街镇应立即启动相关响应机制,迅速采取清除积水、杀灭成蚊等措施,降低疫情发生风险。蚊媒密度风险级别为“无风险”的各街(镇)要继续落实日常防蚊灭蚊措施。
根据有关工作安排,市、区疾控中心定期组织开展全市蚊媒密度监测,并定期将监测结果在广州市疾控中心网站公布。
专家看法
1
广州首例病例街区蚊媒密度并不高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院副院长陈晓光教授表示,目前其进行的蚊媒监测系统和登革热传播之间存在着平行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
预防登革热,显然是需要密切监测白纹伊蚊的密度,如果高过国际国内通行的标准了,其传播登革热的风险确实会增高,应该及时启动相应级别的响应机制,爱卫、CD C、消杀部门就要发动本社区灭蚊。
但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广州首例登革热病例所在的棠景街,今年的蚊媒密度并不高,甚至处于低风险或无风险区。这让学界有了一个疑问,这例病例究竟如何来的,溯源上虽有难度,却能表明蚊媒密度不高的区域,也存在发生登革热病例的风险。
再比如此次点名的广州地区高风险区域南沙黄阁,当地气候温润、河网密布,而且处于城市远郊,居民卫生习惯较差。再加上临近口岸,有外来船舶登岸输入病例的可能性。所以一直是高风险地区不足为奇,但奇怪的是当地的蚊媒密度虽高,但确诊病例并不多,甚至低于中心城区,也反过来说明蚊媒密度高的地区,传播程度未必就高。“但一般市民感染的风险确实存在,而且几率大于完全无蚊区域。”
所以,目前通报的无风险区域,也应加强蚊媒消杀,防患于未然。
他同时表示,广州乃至广东全省去年发生大流行的因果关系,目前也还没有完全弄明白。“就目前已知的情况而言,持续性做好防蚊灭蚊工作、翻碗倒盆地清理积水,减少蚊虫孳生地是肯定要长期开展的。”
2
监测体系应加入气候、降雨等因素
陈晓光仔细回顾了去年广州地区登革热流行前期的气候条件,结果发现在大流行前及大流行时段,广州的气候是持续高温随后降雨,然后再持续高温再降雨这样的循环反复。
南方医科大学热带病研究团队,为此专门模拟了类似的气候条件,对白纹伊蚊的孳生情况进行了试验。结果发现,不仅仅是白纹伊蚊更容易孳生了,而且登革病毒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往往更容易复制、繁衍、扩增,导致携带病毒的白纹伊蚊传播疾病的能力加大。
在目前大数据的时代下,加上日益精准的天气预报。“我们是不是应该将类似的高热、强降雨反复的天气也加入到监测体系当中,未来一段时间可能出现类似气候条件时,提前着手布置相应的防蚊灭蚊工作。提前杀死了母白纹伊蚊,它们也就不会在适宜条件下产卵,培育登革病毒了。”
陈晓光表示,今年广州周边的东南亚地区的登革热依然处于高发流行趋势。严把输入病例关口,也应该结合大数据进行评估。
比如一些广州人最爱去的登革热传统疫区,游客、公干人士回穗后,我们要做好监测,把发热、有登革热感染症状病人进行管理、治疗。而隐性感染者由于病毒性疾病窗口期的问题,可能难于防范,但需要做好返穗人员的随访、引导、提醒工作。
3
去年很多灭蚊办法并不科学需改进
去年大流行的应对举措,有无可借鉴的地方呢?陈晓光表示,“登革热经过两年的流行后,广州各级政府对疫情的防控更加重视了。比如在病理发现上,力争做到早查早治早隔离,这是对的。但去年的灭蚊、消杀工作,给我们更多的是教训。”
“比如花了大力气去讨论食蚊鱼的投放问题。食蚊鱼适合生存的是活动的水域,这些水域并不适宜孑孓生长。”
他表示,去年各街镇不科学、规范地使用杀虫剂也对今后的登革热防控带来了难度。
大家都看到基层在喷药,但杀死蚊子了吗?不知道,没有人去摆一只白纹伊蚊检验有无杀死。“喷药太少,杀不死蚊子,污染的是水体环境;喷得太多,杀蚊子同时一方面容易导致白纹伊蚊对药物的抗性,一方面还是污染环境。”
陈晓光表示,目前有研究机构对广州、深圳等省内六地的白纹伊蚊耐药性研究发现,广州、深圳的蚊子,已经开始对部分药剂出现轻度抗性。“这些研究结果,都要及时地公布出来,指导基层灭蚊。出现了耐药的蚊子,我们要考虑适用复方药剂来杀蚊、灭蚊。或者干脆换更为敏感的灭蚊剂来进行灭蚊。”
他表示,预防登革热,真的需要全体市民有良好的参与意识,各级政府做好了公共领域的消杀,家居、社区的操作、响应就需要基层落实。
此外,日常清理积水,环境改造工作则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投入。“比如去年的沙井盖盖纱窗,那是权宜之计,深圳在这方面做得就好些,他们用的是防蚊闸来抵挡蚊子进入下水道系统。这种防蚊闸比纱窗贵,但有效得多。广州在这方面的普及率不高,而且安装后维护不好”。
新闻链接:http://epaper.oeeee.com/epaper/A/html/2015-04/17/content_3409604.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