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一瞬间,用来形容心脏病非常具有代表性。突发性是心脏病发生的一大特点,常常让人措手不及。心脏病突发时,如果及时进行有效急救,患者的生存几率将大大提升,心肺复苏是最常见的急救办法。据相关数据显示,在美国,因施行心肺复苏达到初步成功率高达60%。而在国内,这个数字仅是3.4%。“看到这个数字非常遗憾。在国内,懂得心肺复苏的大多是医务人员,普罗大众的意识、实操性不强。希望通过各大医院的宣教,能够让心肺复苏成为公民的基本技能。”专家指出。
医学指导/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急诊科陈东升副主任医师
急诊室的故事:突发心梗懵然不知
日前,南方医院急诊科来了一位30多岁中年男子,身材高大,有高血压病史,平时生活不规律。问诊得知,前段时间天气较炎热,该男子感觉胸闷不适,便以为是休息不够,当时并没有引起重视,于是就去了最近的社区医院拔火罐,以缓解胸闷。几天后,中年男子突发胸痛厉害,实在忍受不了,被人送到南方医院,急诊科第一时间为他做了心电图,发现是心梗,尽管全力抢救,却由于送来的时间太晚,最终还是没有抢救过来。
“像这些案例,我国每年都有几百万例。尤其是白领人群,由于作息生活不规律,饮食的不注意,平时工作压力大,已经是心脏病的高危人群。”陈东升指出,冠心病是心脏骤停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早期诊断与治疗非常重要。一旦发现有胸闷、胸痛、心前区不适等,就应该马上到医院就医。年轻的男性更是重灾人群,日常连体检都觉得麻烦,在遇到不适的时候,也不当回事,等疾病加重的时候却已回天乏术。
自救与他救:把握黄金抢救时机
陈东升指出,如果自身是有心脏病史的患者,身上必须随时常备急救药。一旦发觉身体不适,立即服用急救药丸,如硝酸甘油。“尽管在没有检查的时候直接服用存在一定风险,但这也是唯一患者能够自己做到的一种缓解方法。”并且抓紧时间打120以及通知家人。
心脏停搏前会有一些典型症状,提前了解也可以做到未雨绸缪。“正常情况下,心脏停跳3秒钟,病人就会觉得头晕,心脏停跳10-20秒钟,就会产生晕厥的情况,半分钟-1分钟就会产生瞳孔放大的情况,这个时候实施抢救,成功机率还是很大的。据统计,如果在4分钟之内进行抢救,还是有50%成功的几率,如果停跳时间更长,抢救成功的几率就会逐渐下降。”陈东升告诉记者。
进行他救时,心肺复苏技能就派上用场。任何疾病导致的心脏骤停都适用,突然事故如触电、淹溺、塌方、急性心肌梗塞等而导致的呼吸心跳骤停。当然,危重疾病、意外伤害导致脏器功能衰竭或致命性的外伤、大出血等则不适用心肺复苏范围。同样地,心肺复苏也要抓紧在5分钟内施行,错过时机就影响抢救效果。
专家示范:徒手心肺复苏怎样做?
评估:
心肺复苏前,评估患者意识:轻拍患者双肩,在双耳边大声呼唤(禁止摇动患者头部,防止损伤颈椎),再判断是否有呼吸。如果清醒(对呼唤有反应、有呼吸对痛刺激有反应),要继续观察,如果没有反应则为昏迷,就可以判断是突发性疾病引起的心脏骤停,即可以进行心肺复苏术。
4步法:
1、用力均匀:利用上身重量或肩臂力量垂直均匀下压,放松时手不要离开胸壁,按压速度要均匀。
2、定位准确:最常用的定位是人体中线与两则乳头连成直线的交点。应将双臂直伸,手掌跟部应紧贴在胸骨上,否则易招致肋骨骨折,引起气胸,甚至肝破裂等。
3、心肺复苏时与人工呼吸同步:在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应穿插进行人工呼吸,一般每做30次心脏按压后再做2次人工呼吸,如此不停止反复交替进行直至抢救成功。
4、注意患者病情变化:在进行心肺复苏的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当抢救成功后可以暂时停止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但要密切观察心脏搏动情况,随时准备再次进行抢救。
最易忽略:复苏后综合症
通常,心肺复苏并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陈东升指出,对于没有外伤的患者,其可能造成的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胸肋骨骨折,这尤其好发于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折断的胸肋骨可能会刺伤心脏和肺造成严重后果。而对于有外伤的患者,由于其可能存在颈部、胸部的外伤,在行心肺复苏时开放气道和胸外按压时都有可能加重其损伤。
“尽管复苏后综合症的存在,以及了解心肺复苏术的市民并不多。但我们仍然鼓励市民尽可能地参与急救。由于患者心跳呼吸已经停止,若不作处理则必然死亡。在遇到类似事件时(尤其是在院外),我们还是建议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抢救。”陈东升说道。
心肺复苏的终止目标是,病人在心肺复苏急救之后恢复呼吸、心跳。值得注意的是,复苏成功后,无论病情轻重,患者都需要到医院作进一步观察、检查,找出心脏停止的根本原因,做到心中有数。
源链接:http://life.dayoo.com/health/201309/30/128583_32756808.htm
新闻链接:http://news.smu.edu.cn/mtbk/waixuan/2013-10-08/52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