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生认为——宝宝不该与大人睡
受访专家/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新生儿科主任 黄为民
宝宝降生,爱不释手。作为新手父母,很多育儿上的问题也渐渐浮现,如宝宝该不该和大人同睡一张床?对于这个问题,有两派观点:有人认为该,可以增进亲子感情;有人认为不该,对宝宝健康不利。采访中,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新生儿科主任认为不该与孩子睡,因为宝宝的安全与健康应高于一切。加之,培养亲子感情方式多样,父母应在宝宝清醒的时候与孩子交流。
纠结的妈妈
对于宝宝该睡在哪的话题,妈妈们的意见似乎很不一致。记者从广州妈妈网上看到,“分”与“合”各有各的理由。
分派
Jk-wm:宝宝和大人睡不利于对其独立性的培养。我们家的宝宝一直都是自己睡小床,已经睡了9个月了,晚上要睡觉了,将她放小床里,就会自然入睡,不用哄,如果是和大人一起睡,宝宝就会向妈妈撒娇。
兔宝宝的妈妈:在宝宝未满月时,宝宝是和月嫂睡的,但月嫂走后,我们就锻炼他自己睡。我们发现他自己睡有个好处,就是半夜醒来后,如果无人打扰他,他会自己再慢慢入睡,其次就是早上宝宝醒来,也会自己在小床上玩一会,不会影响大人休息。
VS
合派:
翼翼爱妈妈: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我的经验是还是要和妈妈睡,一来宝宝半夜醒了,发现妈妈在身边会有安全感;二来起夜喂奶是很累人的,如果宝宝在身边,直接给他奶头就是了,妈妈可以得到休息。
Wanglili:我家宝宝刚好相反,一开始是自己睡的,到她7个月时,我们将她抱回我们床上一起睡。这是因为宝宝睡觉时动作较大,随时会有180度的转弯,她一个人睡小床的时候很容易磕到头和手脚,疼醒。由于我们的床大,宝宝怎么转都行,起码她的睡眠质量可以保证了。
弊大于利:宝宝睡身旁,易生危险
据统计,美国每年约有64名两岁以下(多数不满3个月)儿童死于同床睡眠。黄为民表示,不管是宝宝的父母还是其他长辈,与宝宝同床,都会有令孩子窒息的危险。
据介绍,造成窒息的原因有:1)父母翻身或伸展四肢,将婴儿压在躯体下方或勒住婴儿脖子。2)将婴儿挤到狭窄处或硬物上,如床头与床垫之间。床头或床尾有刻花工艺时,将婴儿脑袋卡住等。
黄为民指出,成人的肺活量要比孩子大得多,大量的氧气被大人夺去,“大人呼出的二氧化碳等废气容易被孩子回收,孩子在处于供氧不足、二氧化碳较多的小环境里,会使脑组织的新陈代谢受到影响,对发育极为不利。”
此外,无论是成人还是宝宝,夜里都会翻身,同床睡觉势必互相影响,甚至会产生大人压到孩子的危险。如果父母患有感冒、皮肤病等传染性疾病时,与宝宝同床,宝宝抵抗力较低,极易引起感染。
建议:拥抱抚摸,更能增进感情
坚持与宝宝同睡的妈妈认为,作为新生儿,应该依偎在母亲身旁,有利增进母子情感。过早远离母亲身边,亲情的依赖性就会相对减弱。加之,小宝宝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就要与妈妈离开一定距离,他会产生恐惧感,特别晚上关灯后更甚。
此外,妈妈们也认为,与妈妈同睡的宝宝睡眠质量更好,不但便于夜间母乳喂养,即使宝宝夜间醒来时,妈妈在旁也便于哄宝宝重新入睡,久而久之,就能让宝宝养成与爸爸妈妈共同的作息习惯,方便喂养。而最为重要的是,白天父母不能与婴儿亲近时,夜间可以补偿过来。
对此,黄为民认为父母与孩子的感情培养方式有很多,比如每天的拥抱、抚摸、玩耍、日常的喂哺等。“若妈妈或者爸爸每天沐浴后,能与宝宝赤裸相拥一会,给予宝宝一些抚触,同时与宝宝说说话,即使只有几分钟,也会增进宝宝与爸爸妈妈的感情,同时也能提高孩子的情商。”
黄为民表示,婴儿与父母分床,但可以同房,效果其实与同床一样,但安全性会高很多,避免了外来重力的无意伤害,同时亦有充分的吸氧空间。“将宝宝睡的小床安置在父母的大床侧,这样相当于宝宝就睡在妈妈身边,妈妈可以随时与宝宝进行互动、喂奶,安抚其入眠。而宝宝也不会感受到孤独寂寞,安心享受父母的爱。”
Tips
家长需留意的睡眠要素
●床要安全。要购买符合安全标准的合格小铺。
●要选用没有摇晃功能的小床。除了能让宝宝养成静止能入睡的好习惯外,还能避免因摇晃太大力发生新生儿“摇晃综合征”的危险。10个月内的宝宝尤为危险。
●距离适中。婴儿床离父母床要适中,并不时要调整婴儿床的朝向。不要将小床安置在窗帘、纱幔等容易积聚灰尘病菌的家具饰品旁边。
●调整婴儿睡姿。避免宝宝老是固定地睡一个方向和一种睡姿,长此以往,会影响小孩五官的正常发育生长,特别是头和脸部,应该适当保持“左、右、仰”三种睡姿,变换睡眠姿势。
●宝宝睡觉的时候应该将头部露在被子外面。以免被子蒙在宝宝头上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即使开了空调,也不应盖厚被子,可能会导致宝宝出很多汗,甚至发生虚脱。
●宝宝睡觉不宜亮灯。如果睡房的灯彻夜亮着,会改变宝宝适应的昼明夜暗的自然规律,从而影响了宝宝正常生长发育。
源链接:http://www.ycwb.com/ePaper/ycwb/html/2013-07/09/content_197519.htm
新闻链接:http://news.smu.edu.cn/mtbk/waixuan/2013-07-18/51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