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第四代试管婴儿:一个亲爹 两个亲娘?

时间:2013-08-06

点击:

广州专家透露,类似技术国内医疗机构也能开展,但因伦理问题已被禁止

1978年全球第一位试管婴儿在英国诞生后,这一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产生了一个诺贝尔奖和百万计的试管婴儿。近期,同样在英国,一种利用基因技术对女性卵子细胞实施基因改造,避免遗传缺陷的试管婴儿技术已得到英国官方许可。一旦立法通过,真正意义上人为设计婴儿的第四代试管婴儿技术可在2015年面世。

  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常委、南方医院生殖中心主任全松表示,其实开展第四代试管婴儿的技术难题已被逐渐突破,与英国相似设计婴儿的卵子细胞核移植手术,我国部分医疗机构也能开展,不过不是用于解决基因缺陷,而是解决大龄女性生殖细胞活力不够。由于伦理、法律问题,目前已被禁止使用。

  “在全球绝大多数的国家,类似的基因操纵技术,是被明确禁止的”,因为,此举将给孩子带来一个父亲,遗传上两个或两个以上亲娘……

  10%不孕症 广州年诞5000试管婴儿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育龄人群的不孕不育发生率在10%-15%,而且呈上升趋势。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辅助生殖技术,10%以上的人类无法繁衍下一代。医生提取夫妻双方的精子、卵子,让其在培养液中自由组合,成功后人工植入子宫。这是第一代的试管婴儿技术。

  医学发现,如夫妻一方或双方有生殖方面的障碍,即便在培养液中,精子也难于突破卵子的防线。于是,第二代试管婴儿技术开始广泛应用。医生借助显微镜等放大设备,选取最有活力的精子与卵子进行人工结合。“简单点说就是给卵子细胞打针,针剂就是一个精子。”该技术不涉及基因操纵,在伦理学上可以接受。最多也就是程序上“不太正义”。

  全松表示,二代试管婴儿在全国大范围应用。广州几个大的生殖中心每年操作超过1万个周期这样的手术,成功率在40%-50%之间。据估计,广州每年出生的试管婴儿有4000-5000例。而广州去年出生的户籍人口为9.4万人。

  有选择植入胚胎 开始有了设计痕迹

  去年7月,我国第一例设计试管婴儿在中山一院诞生,孩子出生就肩负使命,其脐血、干细胞会用于治疗患重型β地贫的姐姐。孩子的母亲在促排卵药物作用下,产生许多卵子细胞,逐一受精后,进行基因鉴定,选取了其中没有携带地贫基因的一个进行植入,分娩出这个孩子。

  “怎么选取这个正常的不携带地贫基因的孩子,是关键的技术核心。现代医学已经进步到了这样的阶段,那就是在受精卵细胞,分裂6-8个细胞时,提取其中1个细胞进行基因检测。”全松表示,仅仅为基因携带者的父母,并不会100%把该病遗传给子代,以地中海贫血为例,父母均为携带者,子代为携带者的几率为50%,为正常人、患者的几率均为25%。

  无论是国内外的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都是基于这一生育正常子代的几率来开展,一般存在基因缺陷的,将被废弃。孩子的爹还是亲爹、妈也还是亲妈。即使对于这类技术,我国也严格执行准入制度。

  尝试细胞线粒体移植 这下孩子妈妈多了

  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似乎没有天花板。

  如果说联合国公约明令禁止的克隆人技术是该技术顶棚,那么英国人已经开始计划尝试从基因层面的操纵无限接近这个顶棚。

  英国政府首席卫生官员日前表示,一种移除女性卵子线粒体中的缺陷基因,置换成正常基因的试管婴儿技术,有望在2015年诞生。很多社会伦理专家、生物学家称这类技术为“万恶的黑暗力量”。

  “严格来说,虽然卵子主要基因信息位于细胞核上,占99.9%以上。但负责为细胞提供能量的线粒体,也包含有人类的遗传基因信息,这些基因出状况,表达相对有限。”全松表示,国内在早期进行线粒体移植时,主要是看中了细胞线粒体的重要作用,年轻、正常的卵子线粒体更有活力,有助于高龄女性的受孕。该技术的学术名称为胞浆置换,在该技术使用一段时间后,国家已进行严格规定,明令禁止。

  全松表示,随着基因敲除技术在小鼠、大动物上的应用成熟,科学家们确实在尝试对个体的基因进行移植。技术难题不是太大问题,而且确实在治疗单基因遗传病方面有其应用价值。但后果很难设想,如果正常基因的捐赠者为一个人,孩子会有一个遗传学领域的主要妈妈、一个次要妈妈。如基因捐赠者为两个人及以上,更加凌乱。谁有这个孩子的最终所有权,依赖亲子鉴定都很难掰扯清楚。

  基因操纵对人类的影响也非常可怕,假设对决定身高的生长基因,进行类似操作,人类身高会不会达到四五米?以此类推……

  在最近一期《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上,中国专家已经表达了类似的担忧。“理论上来说,采用试管婴儿技术后最多可以给后代带来2个父亲(遗传学父亲、抚养父亲)及4个母亲(遗传学母亲,孕育母亲,抚养母亲及胞浆移植和原核置换后的线粒体D N A遗传学母亲)。带来诸多复杂的伦理、法律问题。

  “人类的下一个重大事件将不是某个科技革新或者医学上的突破,而是恐惧。这种恐惧的根本就在于当人们有能力代替自然做出生命选择时,在选择逻辑与社会伦理之间又该如何找到最终的平衡。” ——— 美国《洛杉矶时报》评论

 

  源链接:http://epaper.oeeee.com/G/html/2013-07/26/content_1903650.htm

 

新闻链接:http://news.smu.edu.cn/mtbk/waixuan/2013-08-06/52089.html

广州校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 1023-1063号

顺德校区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岗大道 33号

版权所有 © 南方医科大学  粤ICP备05084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