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平房里,地震时就近找个桌子做掩护更切实。记者乔军伟 摄
4月20日雅安地震,至今伤亡数千。遇到突发地震灾害,第一时间该如何自救?近日,这一话题再次成为网友互相提醒和热议的焦点。其中,“生命三角”法则和“卧倒掩护”法则最受广泛传播。“生命三角”法则建议在地震来时到桌子、冰箱、沙发,甚至报纸堆旁蹲下;但质疑者认为人们无法预知 “生命三角”在哪里,可能在找到之前早被飞来的各种杂物打伤。他们认为“伏地、遮挡、手抓牢”的地震口诀(简称“卧倒掩护”法则)更能活命。
对此,急救专家认为,其实两种求生法则各有道理,关键是遇到地震时要尽量冷静、镇定,根据具体的环境因地制宜、果断选择自救措施。建议众民平时可“居安思危”,多积累相关的自救知识,一旦灾难发生,相对会心中有数、应对有方,以助减少伤亡。
文/记者 翁淑贤 通讯员 胡琼珍
指导专家/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急诊科主任,广东省医学会急诊分会副主委 蔡学全 教授
观点PK:“生命三角”遭质疑 “卧倒掩护”才靠谱?
何为“生命三角”?综合多方描述,是指当建筑物倒塌落在物体或家具上时会撞击到这些物体,靠近它们的地方留下一空间。物体越大越坚固,被挤压的余地就越小,空间就越大。支持这一逃生法则的人认为,利用这个空间的人免于受伤的可能性就越大。而“卧倒掩护”则是“伏地、遮挡、手抓牢”地震活命口诀的简称。
雅安地震发生后,果壳科技网友“桔子帮小帮主”发文质疑“生命三角”并获不少人认同,理由是房屋在地震时可能发生各个方向的平晃,坍塌也分成房顶平塌、墙体外倒、墙体内倒和房顶M形向下弯折几种。地震发生时人们无法预知地震方式、倒塌发生方向,怎知哪里会有所谓“生命三角”?
“生命三角”法则的质疑者提出,“卧倒掩护”才是地震活命的口诀,他们援引美国红十字会、加州州长紧急服务办公室和地震专家对加州地震生还者所作的统计称,地震最危险的伤害因素并非轰然塌下的屋顶,而是四处乱飞的家什和碎玻璃。所以,地震时应赶紧钻到桌子下或用靠垫捂住脆弱的头部,或牢抓桌子腿并做好桌子大幅度移动的准备。
专家说法:两者各有道理 本能自救反应最关键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急诊科主任蔡学全教授指出,在高强度地震发生的刹那间,人的本能自救反应对能否存活下来可起到关键作用,比如住高楼的人群,这时若爬楼梯或跳楼逃生,死亡的风险比找个坚固的狭小空间卷曲躲藏要大。
都是活命口诀的总结
“像‘生命三角’或‘卧倒掩护’这样的地震活命口诀,都是人们思考总结出来的应急措施,我认为各有道理。”蔡学全分析称,在高楼大厦林立的现代化城市里,到处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身处这一类环境中,若遇到地震,待在室内的人群若能迅速躲入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厨房、厕所,马上找到足够坚固的“生命三角”,躲藏得当是能起到一定保护作用的;但在农村或是多平房的区域,地震时要防止待在室内被房顶瓦片或一些木结构掉下来砸伤,就近找个桌子或床底做掩护、用手抓牢桌角、床角,这种做法更切实。总之,只要是在当时环境下合适的、有助减少伤亡的办法就是好办法,无需以偏概全,硬要争个高下。
“地震来时躲哪里?要看当时个人所处的环境,根据不同的建筑物而定。”蔡学全认为,虽然在很多地方,地震的发生概率比较小,但公众平时多积累相关的自救知识,起码知道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采取哪种措施相对更好,事到临头时多少心中有数,不至于太过慌乱,是很有必要的。
像“生命三角”和“卧倒掩护”,大家都多一点了解,知道这些求生法则在不同环境下的可操作性,心中有数了,在紧要关头能保持相对冷静、镇定,并能果断地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做出及时的判断和应对,这才是关键。
因地制宜最重要
比如,当地震发生时,走在路上的人若离操场、球场等地方比较近,尽量跑到这些空旷的地方待着;或是走在高楼林立的巷道中,则应就近找墙角或柱子边上抱头蹲下,切莫乱跑,以免被外挂的灯箱、广告牌砸伤了。如果地震时正在开车,最好马上停到路边。熄火下车,抱头躲在车边,保持头部高度低于车体高度,切莫待在车里,避免被飞来的物体砸扁车子困于车内,反拖延了救援时机。
自救小贴士:
一手抱头一手捂口鼻 脸靠近膝关节蜷缩侧卧
地震发生时行动要果断、切忌犹豫。如住平房避震时,更要行动果断,或就近躲避,或紧急外出,切勿往返。
地震被困屋中时,找地方躲时,保持合适的姿势也很重要。蔡学全认为最好是一手抱着头,一手捂住口鼻,尽量保持侧卧的姿势,将脸靠近膝关节,身体蜷缩起来,与外界的接触空间减少,身体受伤的面积可能也会小些。如果家里有摩托车头盔或是不锈钢的坚固铁盆,可用来护住头部;手边有湿毛巾也可随手拿来捂住口鼻,以助于防屋子坍塌时粉尘弥漫呛到呼吸道。
“平时应养成一个好习惯:把手电筒放在手边。”蔡学全说,一旦地震发生,来得及时尽量带上电筒,若不幸被埋,在黑暗中可减少心理恐惧、增加求生信心。尽快切断屋里的电源和煤气,并尽量远离易爆、易燃区域和有毒气体。
如果不幸被埋在废墟中,设法脱离险境。如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时,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养神,密切留意外面,若有救援人员时再大声呼救,或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若有电筒还可用光亮吸引注意,缩短被困时间、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增大获救可能。如果受伤出血,要想办法包扎伤口,避免出血过多。
新闻链接: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3-04/28/content_2229367.htm
新闻链接:http://news.smu.edu.cn/mtbk/waixuan/2013-05-02/50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