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护河使者”曹慧光:守护东濠涌是我的梦

时间:2013-04-22

点击:

                    服务东濠涌超过500小时,两年拍下近千张照片

 

( 曹慧光,我校基础医学院2009级医学实验技术专业学生)

res01_attpic_brief.jpg

曹慧光已经为东濠涌服务500多个小时。 实习生 黄宇飞 南都记者 张志韬 摄

 

青春正能量

    “中国梦”亦是“城市梦”,一座座城市承载着无数梦想,激荡的梦想也一日一日地重塑着城市的形貌与精神。从今日起,南方都市报面向全省征集“我的城市我的梦”。

    不论你是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还是不懈追梦的平民草根,只要有梦想,就请大声说出来。身边有“城市梦”的践行者,也请举荐,让大家一起分享他们追逐梦想的酸甜苦辣。

    今日推出的是第一个系列———我的城市我的梦之青春正能量,寻找城市中的青年梦想家。他们是“城市梦”的主角,从四面八方向城市聚集,怀揣着奋斗的梦想。青年之梦,是城市最可宝贵的青春正能量。

    “我的梦想是守护河涌,让更多人了解河涌,保护河涌,了解广州的文化。”每逢周末,东濠涌边都能看到一群志愿者或当导游,或维持秩序,或文明劝导,或拍照存档……南方医科大学医学实验技术专业大四学生曹慧光也是其中一名志愿者,她已经为东濠涌服务500多个小时,拍下了近千张河涌靓影。

    今日,曹慧光将在“我的中国梦·青春正能量”梦想分享会上分享自己的公益梦,她说,公益梦看起来大,实际上人人可为。每个人微小的公益梦想,汇聚而成的就是巨大的能量。像她这样,坚持做“护河使者”的志愿者已达100多人,在东濠涌开展志愿服务超1.2万小时,面向市民游客1万人次以上宣传保护河涌,保护水资源的理念。

    成立志愿项目保护河涌

    亚运期间,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传说广州服务总队建立“传说河涌”项目。自2010年11月以来,“传说河涌”志愿者每周六、周日全天在东濠涌沿线开展河涌保护、图文宣讲、文明劝导、水质监测等常态活动,每月开展1-2期“涌景悠游”志愿服务活动。

    曹慧光是广州青少年志愿者协会传说广州服务总队“传说河涌”项目负责人。她说,因为自亚运整治工程以来,东濠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迁走的市民又搬回来了,东濠涌成为广州的一张旅游名片,每天游客络绎不绝。但是,当见到一些市民随处乱扔垃圾、不讲卫生,就觉得有必要成立一个志愿项目,宣传保护河涌。

    劝说成功特别有成就感

    自此,逢周六周日,从上午9点到12点,下午2点到5点,曹慧光穿上绿色的志愿者服,带上相机和大拇指垃圾夹,全天候“准时”上班。“志愿者来了。”在东濠涌里玩耍的小朋友一见到她,立即四散。曹慧光无奈笑道,其实我希望小朋友是打小从心里知道爱护环境的重要性,而不是被志愿者吓走的。

    有一次,曹慧光看到一个小女孩在东濠涌里捞了很多鱼苗,于是,她上去劝说道,“小朋友,鱼要在河流中才能健康成长。鱼带回去长不大,陪不了你几天的。”小女孩点了点头,和她一起把捞到的鱼苗放生。看到劝说成功,曹慧光说自己特别有成就感。

    一些慕名而来的游客不知道从何参观,曹慧光就当起了导游,讲解河涌整治的故事。其间,她还拿着大拇指垃圾夹捡垃圾,如果看到市民乱扔垃圾,就会走上去提醒扔进垃圾箱;如果有市民牵着小狗出来溜达,也会迎上去提醒,“要注意收拾小狗粪便,现在河涌这么靓,别弄脏了。”

    80高龄老人家骑车来服务

    和曹慧光一起做志愿服务的,有一群老人家。“80多岁的赵工家住海珠区,逢周末就骑自行车前来服务,已经坚持了三年。去年,他做了心脏手术,现在依然带病过来服务;还有70多岁的嫦姐,为了参与志愿服务,还去老年大学学电脑学打字,在网上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很不容易……我们年轻人自然不甘落后。”曹慧光说。

    曹慧光发挥摄影特长,为东濠涌拍了近千张靓照,给至少200位市民留下在涌边的靓影。她沿着东濠涌二期工程规划图向北走,沿路拍摄记录,做东濠涌上游的沿线环境调查。“我喜欢听市民与河涌的故事,还给一家三口或是祖孙拍照,很开心。”从曹慧光沿线调查的结果来看,目前东濠涌整体环境已经有了很大改善,周边居民也很满意,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还是没能得到解决,例如河涌上游有五大医院,河水质量存在很大隐患。

    “我们带动了很多人加入河涌保护,很多街坊邻居都加入了志愿者行列。”由于表现优秀,曹慧光成为第六届“母亲河奖”候选人。在100多位志愿者的努力下,“传说河涌”项目荣获首届珠江公益节“千个公益项目”、“2011年广州市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等多项荣誉。

    现在,曹慧光转为负责“影忆广州”志愿项目,寻找深藏广府文化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古老时光定格在照片里。她第一个做的“影忆广州”就是影忆东濠涌,“以后我会继续守护东濠涌,每个月都会回去拍摄,用镜头记录河涌的变迁”。

    采写:南都记者 许晓蕾

    新闻链接:http://epaper.oeeee.com/A/html/2013-04/19/node_523.htm

   

新闻链接:http://news.smu.edu.cn/mtbk/waixuan/2013-04-22/50612.html

广州校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 1023-1063号

顺德校区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岗大道 33号

版权所有 © 南方医科大学  粤ICP备05084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