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届六十的叶阿姨,7年前置换心脏二尖瓣后没多久就出现严重的瓣周漏。叶阿姨体力逐渐变差,睡觉也受影响,瘦得只剩76斤。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心血管外科、麻醉科等多学科团队联合为叶阿姨成功实施经心尖微创二尖瓣瓣周漏封堵术。由于结构复杂,手术难度大、风险高,稍有不慎,不仅损坏机械瓣,患者还可能出现各种严重并发症,该微创手术目前国内仅少数医院能够开展。
心血管外科手术团队与麻醉团队合影
高难度手术启用复合手术室
早在2016年5月,叶阿姨因风湿性心脏病做过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手术,不料术后3年就发现有瓣周漏,但由于症状不明显,没刻意处理。但随着病情发展,叶阿姨开始出现胸闷、心慌等症状,活动时更明显。
辗转求医,叶阿姨一家找到珠江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王晓武。过于瘦弱的体质,让王晓武在选择手术方式时犯了难——
传统手术开胸更换二尖瓣或者直接缝合,操作难度较低,但患者面临二次开胸大出血、术后恢复慢等一系列风险;微创封堵能有效解决瓣周漏问题,但手术往往耗时较长,且需要透视联合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的辅助,对手术团队、操作技术、手术平台硬件都有较高要求。
复合手术室,能满足这种要求。
复合手术室又称“杂交手术室”,不同于传统手术的“单兵作战”,复合手术室将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先进影像设备融合在一个手术室中,把原本需要在不同手术室、分期才能完成的重大手术,合并在一起一次完成,实现一站式术前诊断、术中治疗、术后评估。
尤其是利用DSA,医生相当于拥有一双“透视眼”,在手术过程中可清晰看到人体血管立体图像,即时观察血管情况。
经充分评估讨论,与家属详细沟通并做好应急预案后,心血管外科团队决定在复合手术室为叶阿姨实施经心尖二尖瓣瓣周漏封堵术。
利用0.2毫米导丝成功封堵漏口
9月15日,手术如期举行。
麻醉科主任张鸿飞带领副主任张庆国、医师黄灿等麻醉团队为患者实施气管插管全麻,并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王晓武带领副主任医师毕生辉等团队成员,通过影像找到心脏瓣膜的漏洞,并运用一根0.2mm的柔软导丝,在DSA和实时超声引导下,经心尖安全穿越左心室后巧妙地穿过瓣周漏的洞口到达左心房,将1个小巧的哑铃状封堵伞运送到漏洞处并封堵漏洞。
术中操作稍有偏离,很容易造成漏口撕裂、心脏破裂甚至心脏骤停。经过1个多小时的耐心细致操作、反复进出,封堵伞终于紧密贴合在漏洞上,成功堵住。超声显示无异常血流,瓣膜也开放良好。
2天后,叶阿姨顺利转出重症监护病房,恢复正常生活,3天后拔除身上所有的管道,检查心脏漏洞已经完全消失,也没有什么不舒服,便在女儿的陪同下高高兴兴回家了。
年老体弱患者首选微创封堵
心脏瓣周漏是在外科心脏瓣膜置换后人工瓣膜外周出现异常的通道,可出现于换瓣术后的任何时期,以机械瓣和二尖瓣位居多。其中,二尖瓣的瓣周漏发生率为7%-17%,主动脉瓣位为2%-10%。
王晓武解释,发生瓣周漏原因有很多种,比如各种原因导致瓣环和缝线处愈合不良或缝线撕脱、人工瓣型号与患者瓣环不匹配等,其中,老年患者因瓣环明显钙化、瓣膜局部组织薄弱,因此术后发生瓣周漏情况更多。此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白塞病或大动脉炎等)、感染性心内膜炎等也会导致瓣周组织破坏,引起缝线撕脱或者瓣周穿孔。
所有的瓣周漏都需要手术干预吗?
王晓武表示,1至2 mm的小型瓣周漏无症状或症状较轻的,不需要进行干预,合并有心衰症状时需要干预;而超过3至5mm的瓣周漏无论有无症状,均需要干预。
二尖瓣瓣周漏封堵术最通用的入路是经心尖,该术式难度较大,对术者要求高,目前国内常规开展此类手术的单位只有不足10家。不过王晓武表示,该手术成功率高,能够极大改善患者预后,是老年、体质虚弱、病情危重患者首选手术方式。